- 世界华文教学(第八辑)
- 贾益民主编
- 669字
- 2021-05-11 15:08:14
五 结论
本文通过对四位来自不同地区的泰北新生代华裔进行调查采访得知,其对诸如中国传统节日、语言、服饰、中医、中国的习俗文化、祖先崇拜、民间信仰等中华文化符号的认同度普遍较高,这与当地华人村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有巨大关系,同时家庭内部的语言教育以及华文学校的教育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对于这些身份的华裔留学生我们应多组织相关的文化讲座,让其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文化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其对中华文化以及中国的亲近感。华裔学习者对中文、中华文化的地位、中华文化的作用及传承和保护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强烈,均认为应该将汉语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从小在华人村长大的华裔学习者身份认同上更倾向于中国人,而未在华人村长大的华裔学习者身份认同上则更倾向于泰国华裔。但总体而言,该群体对于自己的文化身份持较为保守的态度,一方面是因为其不了解家族迁移历史,另一方面是由对汉语水平的自我评估有偏差造成的。新生代华裔在海外出生、成长,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会受到居住国文化、习俗的影响。其对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中的诸如“谦虚”“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等文化价值观依旧高度认同,对“家本位”“集体主义”以及“以和为贵”等价值观的认同度则相对较低。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应注重开展相关“寻根活动”,这将更好地激发其对文化身份的认同,同时侨务部门也应多举办相关富有影响、特色、实效的活动,加强与泰北地区华人的联系,增强新生代华裔的华人意识以及华人身份自信,让其感受到祖籍国的温暖,提升自己的文化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为未来中泰文化交流提供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