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孩子探索世界:随时随地的亲子研学实践
- 吴玥
- 1111字
- 2025-03-15 09:35:56
看世界,我们需要新的模式
传统学校教育强调的是书本上的知识,每个问题都对应着标准答案。潜移默化之下,我们也养成了“寻找标准答案”的思维模式,不用考试的内容我们都不太关心,身边常见的事物是什么原理,我们也从不好奇。
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发现从小学到大学,学习和考试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只靠记住书本上的例题和答案越来越难应付过去。进入高等教育系统以后,我们更是得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结合科学的范式,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解决问题。
从校园走到社会,我们会非常真切地体会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变得没有标准答案了,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学习新事物:刚学会用手机打电话,又要学微信聊天;在国内习惯了公交车到站会报站,但去国外很多地方,会发现有的车从头到尾都不报站。从我们这代人开始,无论在学校还是进入社会,都需要不停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够适应社会。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者,我也看到了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图景,比如大学在进行课程改革,从“知识立意”向“素养发展”转变,努力克服认知学习与应用实践的脱节。在这场变革中,新的教育模式被不断提出,它们之间也有几点共性:第一,强调基于理解的知识迁移及在迁移转化过程中的思维发展;第二,强调学习是一项真实性的实践,学习者在其中形成个性化的体验;第三,强调以创新为指向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者经历由自己主导的,以“真实问题”为导向的问题解决过程。
这场变革需要经历一代甚或几代人的努力,因为流水线模式抹杀的不仅仅是创造力和想象力,更是自主探索、自然学习的人类天性。这场变革,需要每一位父母置身其中。父母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们能够看到的其实就是镜子中的世界,而我们可以帮他/她们“照见”更大的世界。
我们应该如何跟孩子一起看世界?各类幼儿教育经典给了我们科学的范式,如脑神经科学、儿童认知科学、探究性学习与项目化学习、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等,都可以为我们所用。站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带着孩子看世界的真实情境,亲子研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应运而生。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可以把之前交给研学机构的钱省下来,更合理地安排经费,给孩子更加匹配和系统化的实践成长;原来我们可以把亲子研学的方法应用到日常亲子陪伴的场景中;原来“行万里路”并不是万里之遥的旅行,而是生活中“大手牵小手”的每一步路。
之所以称这种教育方式为“亲子研学”,是因为它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万里路”的行动法则,能够指引家长进行理性引导,让孩子的潜能无限放大,为一生积累财富。这些引导不是盲目的,需要有的放矢,这让我们不得不本着学习的态度,从学习如何为人父母开始,从日常的点滴中,在行走的每一步里,理性和科学地去引导孩子。默默耕耘,方能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