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别人好歹有个选择,你直接电刑开局是吧?

上课铃像一道催命符,尖锐地划破了课间的喧嚣。

高三(七)班瞬间从热闹的菜市场切换到了肃穆的刑场。

许琛还没从“过气顶流”的魔幻剧本里缓过劲来,就看见班主任陈瑾夹着教科书和一沓卷子,大步走上了讲台。

那步伐,不像个老师,倒像个刚从刑场“做事”回来的侩子手,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今天谁也别想活着”的低气压。

他将教案“啪”地一声摔在讲台上,都震起了一小片粉笔灰。

“上课!”

许琛认命地把脸重新埋进臂弯里,准备继续他的摆烂大业。

管他什么顶流不顶流,天大地大,睡觉最大。

这个世界已经够癫了,不差他一个发癫的系统。

然而,他刚闭上眼睛,那该死的蓝色面板又好死不死跳了出来。

【检测到宿主已进入《高三风云》短剧剧组,当前拍摄场景:学习听课的美好时光。导演:陈瑾】

许琛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想翻个白眼。

《高三风云》?这名字也太土了点吧。还不如叫《我在高三当咸鱼》来得贴切。

【请宿主端正态度,敬业演绎好当前角色——“认真听讲的学生”。】

【角色要求:坐姿端正,目光专注,紧跟导演思路,营造出“我爱学习”的专业氛围。】

演?演个der啊!

许琛腹诽一句,决定无视这个脑残系统。

老子是学渣,学渣就该有学渣的样子,趴桌子睡觉才是我的本职工作,这叫人设统一,懂不懂?

他刚把这个念头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下一秒,一股子酥麻酸爽的电流骤然从他的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嘶——!”

许琛整个人像上岸的鱼一样猛地弹了一下,脑袋“咚”地一声磕在了桌面上。

不疼,但很麻,麻得他怀疑人生。

这感觉,就像是把手机充电线破损的端口含在了嘴里,还是快充版的。

他身子僵直,僵如铁块,眼角余光瞥见那行冰冷的系统文字。

【警告:检测到宿主消极怠工,有违演员的职业素养。系统已启动“沉浸式演技辅助模式”(俗称:电击),请宿主立刻进入表演状态,否则将加大功率。】

我真的会谢!

许琛在心里咆哮。

别人家的系统送神功送秘籍,再不济也送个新手大礼包。

到我这儿,直接给我这种开局是吧?

“许琛同学,你怎么了?不舒服吗?”

一道轻柔的疑问从身旁传来。

许琛僵硬地转过头,对上了同桌沈星苒那双清澈的眸子。

少女的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关切。

她微微蹙着眉,白皙的脸颊在阳光下仿佛透着光。

按照学校的“优差生结对帮扶”政策,全校闻名的白月光沈星苒,就这样成了他这个吊车尾的同桌。

这在许琛看来,简直就是一种公开处刑,是男版“灭绝师太”陈瑾专门用来鞭策他的工具。

“没事……”

许琛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然后飞快地坐直了身体。

他将双手放在桌上,腰杆挺得像一杆标枪,目光死死地锁定在黑板上。

开玩笑,再不“敬业”,他怀疑系统能直接把他电出外焦里嫩的效果。

沈星苒见他突然变得如此“端正”,有些诧异,但还是温和地小声说了一句:

“那就好,陈老师要开始讲重点了,你认真听。”

说完,她便转回头去,留给许琛一个散发着淡淡洗发水清香的后脑勺。

许琛:“……”

同桌的鼓励get。

来自“导演”陈瑾的压迫感get。

来自“系统监制”的电击威胁get。

好家伙,BUFF叠满了这是,这戏不演也得演了。

于是,高三(七)班出现了堪称奇景的一幕。

常年荣获班级“昏睡区”UP主称号的许琛,破天荒地坐得笔直,双眼圆睁,一眨不眨地盯着讲台上口若悬河的陈瑾。

陈瑾正在黑板上“唰唰唰”地写着一道三角函数的变换公式。

“注意看!这个sin(α+β)的展开,我们高一就学过,展开为sinαcosβ加cosαsinβ......”

许琛的脑子一片空白。

sin?cos?这玩意儿不是我键盘上那几个按键吗?它们怎么还结婚生子了?

他大脑的CPU疯狂运转,试图理解这串天书。

但知识和他之间,隔着堪比东非大裂谷的鸿沟。

尽管一个字都没听懂,但为了不被电,许琛硬是把这种“不明觉厉”的状态保持了整整四十五分钟。

他感觉自己不是在上数学课,而是在拍摄一部高强度的悬疑文艺片,每一帧都是对演技的终极考验。

“叮铃铃——”

下课铃声响起,陈瑾意犹未尽地放下粉笔:

“这节课就到这里,刚才讲的都是基础,下次课我们讲几道拔高题。下课!”

陈瑾一走,许琛瞬间像被抽走了骨头,整个人瘫软在椅子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太累了,演戏比打螺丝还累。

【宿主出色完成演绎,将“优秀学生的自我修养”这一人设演绎得淋漓尽致,敬业精神获得导演(陈瑾)的高度认可。】

【结算奖励:剧本领悟力+1!】

随着系统提示音的落下,一股清凉的暖流涌入许琛的脑海。

许琛猛地一呆,瞳孔中闪烁出知识的光辉。

刚才在脑子里还如同鬼画符一般的“sin(α+β)= sinαcosβ+cosαsinβ”,此刻竟不再那么面目可憎。

他脑中仿佛多了一台高清复读机。

陈瑾讲解时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推导的细节,都清晰地回放了一遍。

他甚至能模糊地感觉到,这个公式似乎可以应用在某些题型上,但具体怎么用,依然一片茫然。

就好像一个从未摸过乐器的人,突然被告知了音阶的排列,却依然不知道如何弹奏出旋律。

许琛猛地抬起头,看向自己那张干净得能当镜子用的卷子,又看了看旁边沈星苒那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

这个系统……好像……没那么废?

那些数学符号,他现在至少已经能“看懂”了。

虽然还是“不会”,但总比大脑空空如也的状态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