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32.私怨

史可法闻言一愕,随即便忍不住仰身大笑,被这李团长的澳式幽默给整乐了。

而此时的高杰却是已然有些抓狂,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礼也送了,诚也投了,怎么反倒史可法还打得更狠了?自己也没有得罪过他的史可法啊!

看到高杰挨揍,可把黄得功给乐坏了,在澳明军队炮轰高杰的时候,黄得功直接搬了个马扎儿坐在高坡上喝起了小酒儿,他手下的士卒们也都倍感解气,手里捧着从附近田里找来的西瓜,吃瓜看戏!

这一千炮打完,高杰是真的彻底遭不住了,再打下去,他非得全军覆没了不可,现在高杰也总算是明白那刘良佐的十万大军是如何败给朝廷三千士卒的了,碰上这样的挂逼,别说是十万了,来几十万也是白给。

高杰再不敢继续负隅顽抗,毕竟现在投降,说不定还能保住一条性命,可若是不降,那炮弹可是不长眼的,一旦挨着,就得落个灰飞烟灭的下场,甭说是想要留个全尸了,到时候被炸个稀碎,拼都未必能拼全咯!

万念俱灰的高杰只好命人打起了白旗,而且为了表示诚意,以期许得到史可法的宽恕,他还特意让自己的亲兵将自己捆缚了起来,准备来个负荆请罪。

然而意料之外的事情却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还不等把自己五花大绑的高杰出去找史可法负荆请罪,另一边儿的黄得功却是先一步冲了进来。

高杰看到手持铁鞭的黄得功,顿时大惊失色,下意识地就想伸手去拿武器,可他双臂被麻绳捆得结实,根本难以动弹分毫,只好转身逃跑。

黄得功呲牙冷笑,直接暴喝一声,将手中铁鞭甩了出去,“贼子休逃!”

二十余斤的铁鞭直接砸断了高杰的左腿,高杰顿失平衡,身子一歪,跪倒在地。

黄得功赶步上前,举起铁鞭,铆足了全身的力气,挥鞭砸向高杰的脑袋,“贼子,纳命来!”

下一瞬,高杰的脑袋就如同一颗西瓜一般,直接被黄得功的铁鞭给打爆了,血浆四溅,红白之物散落满地。

黄得功只觉大仇得报,心中说不出的畅快,对着高杰的尸体啐了一口,便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帐外。

不多时,史可法赶到,得知高杰已被黄得功所杀,顿时大为惊诧,怒而责问得功:“高杰既已投降,你又何故私自杀人?”

然得功却坦然答道:“皆因私怨尔!”

黄得功如此坦率,倒是让史可法没话说了,只好以其因私怨而杀降之罪先将其扣押,等候朝廷的定夺发落了。

高杰已死,其部也随之投降,史可法收复其所辖之地,而后便带着黄得功赶回南京复命去了。

朱胜机听完史可法的汇报,却只是淡淡一笑,“高杰死不足惜,杀便杀了,他死在了黄得功的手上倒也是好事儿,正好借此机会可以敲打一下黄得功,省的他居功自傲,不受节制。”

史可法听懂了朱胜机的意思,便拱手请示道:“那对黄得功的处置……”

“你看着办吧!”朱胜机随意道,似乎并不想在这种事情上多费脑筋。

比起这些,朱胜机更想知道,马士英他们逃去了哪里!

洪泽湖连通黄河,马士英他们既然是走的水路,自洪泽湖而逃,肯定是奔黄河而去,但他们到底是往西去了徐州,还是往东去了淮安,便不得而知了。

不过朱胜机估摸着,马士英他们往东逃去淮安府的可能性还是更大一点的,毕竟那徐州地处南直隶与山东、河南的交界地带,紧挨着建奴和大顺的势力范围,濒临前线,故而并不安全。

反观淮安府,乃是江北四镇如今硕果仅存的刘泽清的地盘儿,对马士英等人而言,无疑是一个比徐州更好的选择。

既如此,那便先取淮安府,反正不管马士英他们有没有逃去淮安府,这刘泽清迟早都是要灭的!

史可法领命返回了江北,在盱眙整军备战,准备自洪泽湖进入淮安府,北上黄河直取淮安府之府城、附廓山阳县!

然而,令史可法没想到的是,他才刚刚赶回盱眙,还不等他出兵,那淮安府的刘泽清竟然就先一步派人过来投降了。

刘泽清本就性情懦弱,眼看着刘良佐、黄得功和高杰三镇接连败亡,他哪里还有胆量反抗朝廷?

尤其是眼看着江北四镇之中兵力最多,实力最强的高杰被朝廷的大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短短数日便惨败覆亡,更把他吓得肝胆俱裂。

他的兵力和实力可远远不及高杰,若是负隅顽抗,只会落得比高杰更惨的下场!

而且,刘泽清此次遣使投降之时,所提供的一条关于马士英等人的重要情报,似乎也是他果断选择投降的一项重要原因,那就是,马士英等人已经挟福王朱由崧离开淮安府,沿黄河北上出海了!

现在他连拥护效忠的主子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好坚持的?

朱胜机在得知马士英等人已经挟福王朱由崧出海的消息之后,也不禁皱起了眉头,这种情况就有点儿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对于马士英等人的去向,他一时之间也难以推测。

不过,这对朱胜机而言倒也不算什么大问题,马士英等人的根基都在南直隶,他们在此尚且不是自己的对手,离了此地,便更是不足为虑。

而且,在朱胜机眼里,马士英等人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对大明而言是疥癣小疾,北边的建奴才是如今大明的心腹之患。

现在,随着马士英等人逃离南直隶,朱胜机也成了这场“皇位争夺战”的最终赢家,接下来,北伐建奴之事,也可以正式提上日程了。

钱谦益一直密切关注着战事的进展,当他得知马士英等人已经挟福王朱由崧逃离南直隶,而刘清泽也已投降之后,便第一时间在六部衙门之中召集文武百官,面授机宜,于次日早朝之时,再度带头向朱胜机劝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