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香江日报,蜡笔小新 老夫子 鹿鼎记
- 重生1955,我在香江截胡
- 只想写写书
- 2953字
- 2025-06-03 12:42:26
得知陈统已完成了报纸收购,霍建明大喜!立即赶往荔枝湾警署,与他进行交割。
霍建明共计耗资六十七万港币,从陈统手中买下了这家由十八家小报社合并而成的报纸,挂在了他用霍建祥当人头开的皮包公司东方明珠传媒公司名下。
收购价之所以如此高,是因为陈统探长将其中一家报社老板在铜锣湾的一座三层独幢的楼也一并给收购了,这幢楼占地面积一万多呎(约一千平米),还附带了一个一千多呎的停车场,建筑面积三万多呎,正好可以作为合并后的报社的办公楼来使用。
霍建明如今只剩下十几万港币现金,得用来当作报社的营运资金,无奈之下,他只好用黄金来支付给陈统。
没曾想陈统见他用黄金支付,心中更是笃定了霍建明让他收购的地皮、物业、报纸都是霍老爷子收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江湖传闻,早前几年霍老爷子与北边交易,收的全是黄金!
陈统是老派人,最是喜欢黄金,认为黄金不仅能保值还能更好隐藏自己捞到手的钱财,他很开心的以黑市黄金最高价与霍建明结算,倒也让已囊中羞涩的霍建明省了一笔钱。
他没有立即接管这家报社,拿着陈统给的报社所有员工的调查资料先回了铜锣湾,去了他租给霍建祥住的房子,仔细研究这些员工的资料。
合并后的新报社共有138个员工,原各小报的老板及其关系户全都离职了,剩下的全都是干活的,共计有二十三个编辑和三十一名记者,其余的都是报社各部门的员工。
霍建明把所有员工的资料都仔细看了一遍,最后挑了两个人出来,分别是四九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江明阳,三十一岁,1949年来港,是报社合并前某小报的主编;国立中山大学毕业的李锋,四十三岁,1954年来港,报社合并前是那家卖掉独幢办公楼的小报社财务。
这两人都是无任何背景之人,清清白白。江明阳之所以会在香港,是因为未婚妻一家移居香港。婚后,他不想在岳父开的纺织厂任职,又不愿埋没了自己苦读几年的专业,这才去一家小报应聘,当了主编。
李锋是宝安人,十几年前父母等家人便已定居香港。国立中山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这两年由于划分那个什么,因为有海外关系,这才和老婆孩子于去年一起定居香港。
他随即通过陈统,约江明阳和李锋于次日早上九点在铜锣湾的好运来酒楼203房饮早茶。
第二日早上,霍建明八点便到了铜锣湾好运来酒楼,推门进了提前预定好的包间,却发现江明阳和李锋已经到了。
霍建明一进来,江明阳、李锋立即一愣。江明阳之前随报社老板去霍志刚灵堂吊唁,是认识霍建明的,他立即目露了然之色,心中大定,他已认定是霍老爷子收购合并了这家新报社。
李锋却没有见过霍建明,见有一个不认识的小孩子闯了进来,却也没恼,语气温和的说道:
“细佬,你找谁呀?是不是找错地方了?”
“阿锋,这是霍生的侄孙霍建明,正主来了!”江阳明轻轻的拽了拽李锋的衣袖,小声提醒道。
说完,他拉着李锋站了起来,只是他想与霍建明打招呼,又不知道用什么称呼好,先生?少爷?还是明仔?
“不必客气,两位都是我的长辈,叫我明仔就行!”霍建明一看便知是怎么回事,立即说道,化解了两人的尴尬。
说完,他见两人还没点菜,立即对给他引路的酒楼服务员说道:
“来一壶寿眉茶,一锅艇仔粥,其他点心捡现成的,各上一份!”
江阳明一听,连忙阻止道:
“太多了,我们三人可吃不完,浪费了,浪费了!”
“没事,肯定浪费不了。今天估计早餐午饭都得在这里解决了!”霍建明扬了扬手中用包纸包裏着的厚厚的不知什么东西,说道。
江阳明见他这么说,立即明白今天要谈的事应该不少,估计报社的诸多大事今日便要尘埃落定了,他没再多说什么。但他心中已隐隐约约猜到了一些,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果然,当霍建明点的东西上齐了,服务员关上门离开之后,霍建明直接开门见山说道:
“时间紧,客套话我就不多说了,直接说吧。
新报纸取名为香江日报,创刊宗旨为客观、公正、负责任报道、评论一切新闻。立场中立,不左不右,北边、东边的时政新闻一律不予报道!
副社长和主编由陈阳明先生担任,负责香江日报的日常运作。
李锋先生仍旧负责财务,成立财务部,担任财务主任一职。
对了,李锋先生得尽快招收一批忠实可靠的财务人员,你还得兼管另外一家地产公司的财务主任。
财务部以后还得负责多家公司的财务,必须现在就开始培养出优秀、忠实可靠的财务人才,以后由他们分组负责各公司财务,都归你管理。”
江阳明和李锋得知被委以重任,大喜!两人见霍建明照本宣科一般说出这些话,立即互视了一眼,会心一笑。
两人心中都已认为马上要创刊发行的香江日报的老板便是霍老爷子,他们自然知道英国佬现在正在打压霍老爷子,都以为霍老爷子不方便出面,特意让自己的侄孙一个小屁孩来当中间人,两边传话,这才不容易引起英国佬的注意。
果然,霍建明接下来所说的和拿出来的东西,都印证了两人的猜测,让两人更加笃定他们的老板就是霍老爷子:
“江阳明先生,创刊后的香江日报,共十六版,头版为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等重大新闻导读,二、三、四、五、六、七、八共七版是报道的具体内容。给记者们都配好一些的相机,尽量做到图文结合,有图有真相嘛,没照片,新闻的可信度必然大打折扣。
九、十、十一、十二为小说连载版块,刊登小说,以章节连载的方式发布,这才能让喜欢看小说的人一直购买我们的香江日报,让越来越多人买我们的报纸。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四个版面为漫画版面,刊登连截漫画。”
说完,他打开放在饭桌一旁那厚厚的报纸包,将早已抄出来的《鹿鼎记》全书书稿和《老夫子》、《蜡笔小新》的部分画稿,连同自己用霍建祥当人头在刘创兴银行开的账户一起递给了江阳明,说道:
“这是香江日报创刊时,小说、漫画连载所需的小说和漫画稿件,你按香江日报的发行量,看着给稿费吧,直接让财务打到这个账户上就行。”
江阳明接过来之后,翻看了一下,立即双眼放光,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霍建明见了,笑了笑,没理会他,从纸包里取出了一份清单递给了李锋,对他说道:
“李主任,成立后的财务部,还得负责一家名叫明达地产公司的财务。由财务部负责明达地产公司店铺等物业的收租等业务。这是明达地产公司的物业清单,你先看看。”
这一切,都让江阳明、李锋笃信香江日报的老板便是霍老爷子。霍建明自然知道两人是怎么想的,知道他们也和陈统一样误以为是霍老爷子收购了即将创刊的香江日报,自己只是给霍老爷子跑腿的,但这恰恰正是他最想要的!
三人随后围绕如何办好香江日报讨论了大半天,直接在好运来解决午饭,下午将近两点才结束。
霍建明看了看两人,递给了两人只盖了章没签字的委任书,对他们说道:
“报纸,以发行量和影响力论英雄。你们的薪资,也应该与业绩挂钩才对。你们两人的底薪都是每月一千港币,香江日报日发行量达到三万份之后,每增加一万份,加薪两百港币。日发行量达到十万份,则除去薪资之外,各奖励你们报社每月纯利润的5%。”
两人听了,大喜!这是妥妥的不仅对他们委以重任,还是高薪聘请!要知道,现时香港普通人的月薪也就三百港币左右,每月只有一两百港币收入的人也不在少数!两人恨不得马上赶回报社,香江日报立即创刊发行。
离开前,江阳明想起一件事,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对霍建明问道:
“明仔,既然香江日报不报道北边和东边的时政新闻,那霍生在香港被英国佬打压的那些新闻如何处理?”
霍建明笑了笑,回道:
“很简单,有图有真相!断水、断电那些事情,还有英国佬使用的那些腌臜手段,拍照取证如实报道就行,但不作任何评论。”
1955年6月23日。这一天,香江日报正式创刊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