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裂缝中的光

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林晓推着行李快步走向接机口。凌晨的机场依然灯火通明,电子屏的蓝光映在她苍白的脸上。三十小时的跨国飞行加上连日焦虑,让她太阳穴突突作痛。

“晓晓!“母亲在人群中挥手,眼圈发青。

林晓小跑过去,行李箱轮子在地面划出凌乱的轨迹。“爸爸怎么样了?“

“今早刚做完支架手术,在ICU观察。“母亲接过她的登机箱,手指微微发抖,“医生说...这次是预警。“

林晓闭了闭眼。父亲躺在病床上的画面与记忆重叠——那个永远腰背挺直、把“自律即自由“挂在嘴边的严厉教授,此刻插满管子的模样陌生得令人心碎。

去医院的路上,母亲絮絮说着病情。林晓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BJ秋意渐浓,银杏叶在路灯下泛着暖黄的光晕。手机在掌心震动,周扬的名字突然跳出来:

「听说你回国了。需要帮忙随时找我。」

简短的文字,克制的关心。林晓盯着对话框,直到屏幕暗下去。

协和医院ICU外的走廊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隔着玻璃,林晓看到父亲身上连着各种监测仪器,胸口随着呼吸机节奏微弱起伏。母亲靠着长椅打盹,手里还攥着病历本。

凌晨三点,监测仪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林晓猛地站起来,看着医护人员冲进病房。母亲惊醒时碰翻了保温杯,热水溅在林晓脚背上,她却浑然不觉。

“家属请在外面等!“护士拦住想要冲进去的林晓。

时间在尖锐的警报声中变得粘稠。林晓贴着冰凉的玻璃墙,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忽然有人握住她的手腕,温度透过皮肤传来。

“呼吸,林晓。“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你父亲需要你保持清醒。“

她转过头,周扬站在逆光里,冲锋衣上带着夜露的气息,相机包斜挎在身侧。三个月未见,他瘦了些,下颌线愈发分明,眼里沉淀着某种陌生的深邃。

“你怎么...“

“小李告诉我情况。“周扬松开手,递过温热的咖啡,“我在附近拍医患主题的纪录片,过来看看。“

林晓接过咖啡,奶泡上拉花的爱心正在慢慢消散。“谢谢。“她声音沙哑。

周扬退到两步外的距离,举起相机:“介意我记录吗?这对我的创作...“

“拍吧。“林晓打断他,目光仍锁在病房内,“如果这能让你好受些。“

镜头运转的轻微声响中,监测仪归复平稳。医生出来时,林晓腿一软,周扬及时扶住她的腰。这个克制的拥抱持续了三秒,足够她闻到他身上熟悉的雪松香。

“暂时稳定了,但未来72小时仍是危险期。“医生的话让林晓脱力般坐回长椅。

周扬默默支开折叠床,为母女俩买来早餐。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进走廊时,林晓发现他在翻看财务规划书,非洲带回的皮革笔记本上写满批注。

“你在看什么?“她哑声问。

周扬合上笔记本,“《国家地理》的长期合作提案,还有你帮我做的财务模型。“他指了指其中的现金流预测,“我想申请文化基金,把摄影和纪录片结合。“

林晓怔住。那个视商业为枷锁的艺术家,此刻正认真研究着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需要顾问吗?“她听见自己说。

周扬眼睛亮起来,“求之不得。“

父亲转入普通病房那天,周扬带来了投影仪。当非洲草原的星空投映在病房白墙上时,林晓看见父亲混浊的眼球泛起涟漪。

“这是马赛族的星空神话。“周扬调整着焦距,“他们认为每颗星星都是祖先的眼睛。“

林晓握紧父亲的手,发现他在用指尖轻轻打拍子——那是他听音乐会时的习惯动作。监测仪规律的滴答声渐渐与纪录片的鼓点重合,病房变成了奇妙的第三空间。

深夜陪护时,林晓在安全通道找到抽烟的周扬。月光从楼梯窗斜射进来,在他脚边投下细长的影子。

“什么时候学的?“她指着烟。

“非洲。“周扬碾灭烟头,“压力大的时候。不过正在戒。“他掏出戒烟糖,“要尝尝吗?薄荷味的。“

林晓含住糖片,清凉感直冲鼻腔。周扬忽然举起相机,在她皱眉的瞬间按下快门。

“这张叫《继承者的焦虑》。“他笑着展示屏幕,“你和你父亲皱眉的样子简直...“

“周扬。“林晓打断他,“为什么回来?“

相机缓缓垂下。周扬靠在墙上,喉结滚动:“在非洲被抢劫时,那些家伙抢走了我最贵的镜头。可当我死死护住存储卡时,突然明白比起冒险的刺激,我更害怕弄丢真正珍贵的东西。“

电梯运行的嗡鸣声中,他的声音轻得像叹息:“比如某个总在规划未来却不敢活在当下的人。“

林晓的戒烟糖裂开了,薄荷的辛辣在舌尖炸开。她想反驳,却听见自己说:“詹姆斯同意我远程办公,新加坡的项目可以线上协调。“

周扬怔住,继而笑出声。这是三个月来她第一次见他笑得眉眼弯弯,非洲的阳光在他眼尾刻下的细纹里流淌。

“笑什么?“

“笑我们终于像两棵不同的树,根却缠在一起长了。“

父亲出院那日,梧桐叶铺满医院小径。周扬推着轮椅,镜头对准正在落叶中发呆的林晓。父亲忽然开口:“小伙子,拍商业摄影吗?“

“伯父,我是纪录片摄影师。“

“纪录片好,比晓晓那些数字真实。“父亲拍拍林晓的手,“当年不让她学音乐,现在想来...“

“爸,“林晓蹲下身,“我申请了茱莉亚学院的线上课程。“

父亲睁大眼,监测仪发出欢快的滴答声。周扬的镜头记录下这个瞬间:晨光中,三代人的手叠在一起,背景是漫天金黄的梧桐雨。

傍晚,周扬送林晓回公寓。电梯里,他打开手机相册:“这个摄影展,愿意做我的策展人吗?“

屏幕上是《完美的不完美》系列:她打翻的咖啡渍构成抽象画,父亲扭曲的心电图宛如乐谱,ICU玻璃上的雾气指痕化作星空。

“为什么是我?“

“因为你最懂怎么把混乱变成美。“电梯到达,周扬挡住即将关闭的门,“就像你教我的财务规划,把自由变成可持续的未来。“

林晓跨出电梯,忽然转身:“你听说过摩根士丹利新成立的文化基金吗?“

周扬挑眉。

“他们需要既懂金融又懂艺术的项目顾问。“林晓刷卡开门,“以及擅长拍摄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摄影师。“

周扬的笑声惊亮了楼道声控灯。在光明降临的瞬间,他吻住了她。这个吻带着薄荷的清凉和咖啡的苦涩,像他们截然不同却完美交融的人生。

窗外,BJ下起今冬第一场雪。而在798艺术区某个展厅里,属于他们的故事正被定格成永恒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