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老朱激动
- 大明盛世:逆天改命朱雄英
- 三个金元宝
- 1815字
- 2025-05-03 19:49:00
两日后,应天府郊外李家村。
微风拂过,一辆简朴的马车行驶在乡间小道上,木质车厢被颠得吱呀摇晃。
褪色的靛蓝布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坐在马车里的身影,赫然是本应在武英殿处理奏章的朱元璋。
毛骧扬鞭甩出脆响,扯着缰绳绕过水洼,腐烂的柳叶混着新鲜马粪的气味漫进车厢,
“陛下,马上到了”,
朱元璋没有说话,面上沉着冷静,可是搭在膝盖上的手在微微颤抖,表示心中并不平静。
他本以为棺椁下葬,尘埃落定,可是前两日。。哪怕觉得蹊跷,哪怕是个陷阱,他也想过来看看。
朱雄英是他最喜爱的皇长孙,他的早逝直接影响了朱元璋安排好的的继承顺序,如同多米诺过牌一样,马皇后因朱雄英之死“伤心过度”,于原历史洪武十五年八月病逝。
大明第二位继承人太子朱标巡视陕西后感染风寒,返京后病逝于洪武二十五年。
朱元璋为了确保皇孙朱允炆能够顺利登基并稳固政权,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行动,特别是著名的“蓝玉案”,大量功臣被诛杀。
甚至可以说,朱雄英不死,不会有靖难之役、朱棣不会称帝。
后世调侃太祖朱元璋是一把锋利的宝剑,而马皇后就是刀鞘,太子朱标要造反,朱元璋还会亲自给朱标把龙袍穿上;
而朱雄英作为太子朱标的嫡长子,他是战神常遇春的亲外孙,悍将蓝玉是他亲舅公,是朱元璋和马皇后亲自带大的孩子,两人不仅在生活中对他悉心照料(如缝制衣物、情感依赖),更在政治地位上赋予他继承人的核心角色。
他就是小说里天生自带主角光环的大明皇长孙朱雄英。
由此可见,对他来说,他视为至亲的马皇后,太子朱标,太孙朱雄英的相继离世,对朱元璋的影响有多大。
所以说晚年的朱元璋最可怕,他已经到了暮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能够顺利登上皇位,
他已经无所顾忌,陷入疯狂,他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
如今,朱雄英可能未死,饶是经历尸山血海的朱元璋,心中也无法保持平静。
作为皇帝本不该冒险亲临民间查证,但是事关重大,他已经不相信任何人了。
盏茶功夫,只听马车外传来,
“陛下,到了,前方的草屋就是”。
马车里的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跳下马车。
..........
五月底的湿热裹着稻花的香气漫进草屋。
土灶边的李明远舀起半瓢井水倒入铁锅里。
“老丈从北面来?“李明远将水碗推过有些破旧的方桌,目光扫过对方磨出毛边的粗布袖口。
李明远转身之时,不动声色的漂了一眼坐在门口的毛骧一眼,心中冷笑:
“还说自己只是一阶马夫,哪有这么像绿林好汉的,你瞧瞧那身板,那眼神,装都不会,哼”。
突然,咳嗽声从苇帘后漏出来,朱元璋的手紧紧握住草帽,他仰脖灌下凉水,喉结滚动,有些颤抖的开口,道:
“出门探亲路过。”
李明远倚着土墙,剥着新摘的莲蓬,
“这天气往南边探亲倒是稀奇。”
李明远突然意味深长的道:“老丈出门探亲,不需要路引的吗?”
朱元璋还没来得及想好怎么回话,就见到8岁的阿英赤脚出现,嘴角还沾着药渣。
朱元璋的瞳孔猛地收缩——那如模子刻出来的样子,那脖子上的玉佩分明是刚出生时自己亲手给他戴上的。
“阿远哥,药吊子烧穿了。“少年揉着眼角嘟囔,浑然不觉朱元璋骤然急促的呼吸。
李明远起身时带翻两粒莲子,圆滚滚的青珠子骨碌碌滚到朱元璋布鞋边。
“让老丈见笑了。“李明远横步挡住少年,
“捡来的小孩总不让人省心。“
朱元璋强忍住心中的激动,说道:
“无妨,只是。。。他是捡来的?”,
李明远轻叹一声,说道:
“前几日在河边捡到的,差点没活下来,好在我还懂些西洋人的法子,只是人却失忆了,只记得一部分东西。”
说罢,转头对少年说道:“阿英,快回去休息,你高热刚退”。
“好的,阿远哥”。
那熟悉的嗓音。
让朱元璋心中掀起惊涛骇浪,:“阿英?咱得好大孙雄英,果真还活着。”
此刻,朱元璋好想上去抱住阿英,告诉咱妹子,告诉标儿,雄英还活着。
可是他知道他不能,此事还需要最后一步确认。
朱元璋目光深邃,那个方向正是钟山皇陵。
此次出行的目的已然达到。
天上暮色漫过门槛时,朱元璋告辞离去,他数着步子回头望去,草屋檐下似有一道目光偷偷观察着他。
风中似乎送来少年模糊的哼唱,竟是宫闱里的童谣。
草屋内,
“阿英,别唱了,人走远了,下次不可莽撞,这两人看着就不像好人。
你看到没,坐门口的那个中年大叔,身材魁梧,还说自己是马夫,怕不是山贼头子本尊。
还有刚刚那个老头,听到你是捡来的,眼神可曾离开过你,怕不是要把你吃了”,
“这俩人怕不是人贩子”,
“可是阿远哥,我感觉门口的大叔,挺可爱的啊,我在里面偷偷看了他几眼,感觉他挺害怕我呢,那个老爷爷我感觉很亲切呢”。
“你这是什么眼神,哼,定是还没好利索”。
“听我的,我比你大。”
“好吧,阿远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