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股权:中国合伙人分钱分权的新技术
- 罗毅 张杰 安柏静主编
- 3227字
- 2025-04-09 19:21:05
前言 创投的红利时代=创业的厮杀时代
“创业”,区区二字,却拥有这个时代最复杂的含义:它代表着机遇,代表着财富,也代表着厮杀,代表着淘汰。伴随着时代的浪潮,创业成就了一些人,也警醒了一些人。我们有幸见证了那么多值得载入史册的企业浮浮沉沉,创业者的故事,只有在这个创业时代,才有可能发生并演绎得如此惊心动魄。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是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这八个字早已不再是口号,更绝非简简单单的精神指示,它已给这个时代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创业热潮,就在当下切实地发生着。从“老牌”巨头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在二十年间诞生并成长为改变世界的企业,到“新锐”势力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发展不到十年就展露出巨头相,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司正在改变着这个时代,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如此“野蛮”的成长速度和发展模式是难以想象的。
如今,当我们的大多数父辈还在考虑工资又涨了几百元的时候,身边的很多同龄人却纷纷当上了老板,甚至敲钟上市,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比起这些成功和光鲜,更多的则是那些大浪淘沙之后,随着潮水退出历史舞台的企业。正应了《桃花扇》中的那句千古绝唱“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市场是残酷的,我们开始习惯这个世界新的创业规则,我们开始习惯称一个人为“多次创业者”,也开始习惯风口和热点以惊人的速度切换。再也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则,再也没有常胜将军,许多已经取得一定市场地位的企业,也被迫转型升级。可以说,在当今社会,无论企业规模、历史、曾经的成绩如何,所有企业都成了创业企业,所有企业都处在同一跑道上。
创业好比战场,要能用众智,善用众力
一、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我们能抓住的只有人
历史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虽然这是一个充满机会和上演奇迹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都投身创业潮流中,但相信你也感受到了这波创业热潮下隐隐的寒流。资本逐渐变得理智,市场不再一味地追求空泛的概念或是热点,一个企业已经很难仅凭“理想”和“蓝图”活下去了。
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但如今的创业环境不得不让我们感慨,不管是“天时”还是“地利”,都像变幻莫测的天气一般难以捉摸,而唯一能够抓住的,就是“人和”了。
创业导师徐小平老师讲过一句话:“对初创企业而言,合伙人比商业模式重要得多”,由此可见“人和”因素的重要性。
全球知名创投研究机构CB Insights曾经对101家失败的创业公司进行分析,查看了101家公司的“死亡报告”之后,找到20个主要败因。“not the right team”(“团队不行”)高居“败因榜”第三名。Standout Jobs[2]在“死亡报告”中说:“我们应该引入联合创始人,主要用股票补偿他们,而不是现金,可惜我们没有这样做。”
答案再明显不过了——过去的传统企业大都是重资产型企业,前期投入成本大,发展周期长,对资本的依赖远远大于对人的依赖。公司中除了老板之外,剩下的员工都是以打工者的身份存在的。
但现在一切都变得不同了,创新成了成功的不二法门。创新就意味着对智力的依赖、对人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强。你要找的,就不再是员工,而是“合伙人”,也就是能够一起拼搏、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伙伴。那种仅仅依靠工资、奖金、提成就能留住一个人的想法已经不现实了,一个能够创新、能够带来价值的人,资本机构排队给他钱都来不及,他怎么可能因为一点工资和奖金就继续留在你的企业呢?那由什么来替代薪资为你留住人才呢?相信大家不会陌生,那就是股权。
用股权绑定关系、绑定利益,创业的路上需要多人同行。这时的股权,就如同以前的资本一样,是真正的稀缺资源。股权代表权力和利益,如何更好地分配股权,是所有创业公司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甚至说是灵魂拷问,也不为过。
二、说到底股权设计就是利益分配,你真的认真想过团队的股权设计吗?
股权的分配就是利益的分配,那股权能带来的利益又是什么呢?不仅仅是钱或者分红权,还包括控制权、知情权等多种股东权利。而正因为利益包含的内容过于复杂,所以我们在做股权分配的时候,所应当衡量的角度也需要更加多样化,以往那种谁出钱多谁就占股多的方式早就过时了。
如果不以资本作为分配的唯一标准,我们还能依据什么呢?在标准混乱的情况下,就很容易陷入另一种分配方式——“幻想式股权分配”。什么是“幻想式股权分配”?好比刚刚创立一家公司,大家就开始因为未来如果赚了钱该如何分配的事情争吵。蛋糕都还没有烤好,就着急分配,并且因此而产生嫌隙,着实好笑。

创业场上切忌只谈感情不说利益
一、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合伙人?
大概已经不止一次有人比喻过,合伙创业就像谈恋爱结婚,找合伙人就像在找另一半。仔细想来,二者确实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两个人在一起的前提:你尊重我的付出(贡献),并且回报同等的爱(股权)。
这一点说的就是公平。
在感情里,我们常说双方地位要平等才能长久,长时间由一方主导的关系,另一方终究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而感情里最怕的一点就是一味地索取而不付出,或者一味地付出而不求回报。合伙人之间,同样需要平等、公平的关系。每个人都会为了共同的愿景而付出,会为了公司的发展而努力,同时,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也都应当有对应的公平的回报。只有确定了这样的前提,大家才有长久在一起的基础。
我们走下去的方式:偶有争吵,但是只要目标(赚钱)一致,就可以为爱妥协。
这一点说的就是股权的分配要灵活、符合实际。你可能会问,前面都说了公平,那么按照公平的标准进行分配后的股权比例已经成了既定事实,怎么又能做到“灵活”呢?二者不会相互矛盾吗?其实,所谓的公平,不仅是相对的,而且是动态变化的。正如公司刚刚创业的时候你拿出了100万元,这100万元对公司而言,可能是最重要的启动资金,而当公司已经年盈利上千万元的时候,你再投资100万元,尽管同样是100万元,却只能算锦上添花了。所以说,公平和灵活是不矛盾的,我们提倡的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只要目标一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切分配问题,都可以灵活而公平地进行调整。
我们坚持的原则:不要低估彼此的智商,让承诺兑现。
感情里最怕的就是两个字——背叛。而从公司的角度来看,防范背叛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分配制度和方案,让所有人都清晰地了解并认同,在需要分配股权的时候,股权能够真正分配到合伙人手里,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的产生,让合伙人能够真正携手走下去。
二、动态股权是答案
那么,我们前面说到的两种股权分配方式为什么不合适呢?结合婚姻来看就知道了。第一种,按照初始贡献的程度(资金)来分配股权。就像是两个人结婚,其中一个人带着一套房子,另外一个人带着一辆车,那房子更贵一些,未来家里的话语权就更多地偏向了带房子的人,这当然不公平,也不利于家庭的稳定。
而第二种,就是那种幻想式的股权分配。就像是在家徒四壁、双方要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时候,就幻想因为家里赚了钱该如何分配这样的事情吵架一样可笑。毕竟还没有赚到钱,又怎么能知道在未来一起赚钱的这个过程中,谁付出的更多一些呢?不知道谁付出更多的时候,又怎么可能科学合理地分配赚到的钱呢?
我们要摒弃以上这两种分配股权的方法,用“我贡献即我得到”的思维去动态分配股权,这也最符合唯物辩证法,而且已经被无数历史实践证明是合理的。股权分配得好,合伙的“婚姻”就有了存在并且稳定的基础,以后大家就是风雨同舟的“爱人”了,事情商量着来,贡献科学地测算,分配也公平合理地进行。这样的“人和”,对创业公司来讲,尤为可贵。
[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自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李克强提出,要在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
[2] 上述101家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