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夜袭南阳

初夏的夜风挟着燥热,吹过田野,抚过河滩,掠过矮木林。

新野太守尹正,与蔡阳太守魏益德各率五百轻骑,趁着夜色,于白河一处浅滩前汇合。

“魏公,此处水浅,涉水行军,两侧又有丘坡矮木林作掩护,可绕开瓦店戍所。”

尹正一身皮甲,执鞭前指。

魏益德颔首,随口提了一句,“是王爷归来了么?”

夜袭南阳三十里屯粮仓,如此激进之举,可不像以稳重著称的蔡大宝所为。

尹正抚顼道:“然也,王爷之意,要使跳梁小丑,知道疼,知道怕!”

“裹棉,衔枚,进!”

……

三十里屯高坡上,一道道黑影翻下马背,弓身待命。

高陂下,粮仓辕门外,有领头掌火炬者,正分成左右两队,往高坡巡逻。

尹正、魏益德各打一道旗语,各自亲信意会,各领十众掩杀下去。

粮仓辕门外,箭楼上有戍卒正死死盯着高坡方向,漆黑夜色下,两道火炬正朝高坡上行,格外显眼。

“见没?方才火炬顿住了半晌,是否有变?”

“兴许是在解手,瞧,不是又动起来了么?莫要大惊小怪。”

中年戍卒白了新卒一眼,有些漫不经心,“放心,南边的汉儿,万不敢越境偷袭,咱大魏铁蹄可不是吃素的。”

中年戍卒正得意洋洋,却见新卒一脸惶恐,指着高坡方向,有些结巴,“那……那……”

中年戍卒一脸疑惑,余光瞥去时,吓了一个激灵,高坡之上,焰火点点,弥漫了整个山头,那分明是火箭啊!

“敌袭!敌袭啊!”

新卒吓得脸色苍白,不知所措。

中年戍卒晃过神来,抄起号角,开始吹号示警。

一边吹,一边咒骂着前边的瓦店戍所,敌军都摸进来了,也不点烽火示警,全是一群饭桶。

此时抱怨,于事无补。

面对着漫天箭雨,箭雨裹挟火势,于这方燥热山谷中,愈发猛烈。

裹着木棉、浸着火油的箭簇,要么钉在戍卒皮甲上,引得阵阵惨嚎;要么钉在营帐上、粮仓上、车棚上,火势蔓延间,连成一片,一发不可收拾。

戍卫此处的主将,还算冷静,看着眼前翻滚惨嚎着的火人,他挥起手中环首刀,给其一个痛快。

“不要乱!都去蓄水池取水,首要保粮仓!”

许多慌乱的戍卒,见主将镇定自若,亦被感染,纷纷提桶救火。

哪知,第二波箭雨,却是奔着蓄水池来的。

无情的箭簇,纷纷对准提桶戍卒,一轮下来,竟只有十余人,成功取水归来。

可这十余桶水,于这熊熊烈焰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火光冲天,山风挟着热浪掀翻几名提桶戍卒,烈火瞬间将其吞没。

眼看,已错失救火最佳时机,主将心有不甘,却不得不下达撤离命令。

高坡上,尹正与魏益德按下旗令,见西伪魏戍卒撤离火海,于是鸣金撤退。

既然粮仓已毁,当迅速撤回新野。

二人领着千余轻骑,行至浅水滩时,魏益德忽然示意尹正停下。

于是,两方按下令旗,身后骑士纷纷勒马减速,直至停下。

“魏公,为何停滞?是有不妥?”

魏益德颔首,道出心中忧虑,“如今毁其南阳粮仓,恐怕宇文导会趁我军休整懈怠时,报复而来。”

尹正双手按于马背,又观夜色,猜测此刻不过子时;倘若宇文导报复而来,恐怕会择寅时至卯时来攻。

“魏公高见,既猜出敌军意图,当即刻返回界中戍所,布置防御。”

“被动防御,不如主动伏击。”

“会经行此滩么?”

“既行偷袭,当然要避开驿道戍所,我等不正是如此行事?尹公若不放心,可令一骑回界中戍所示警,我等可埋伏于两侧矮木林中。”

尹正也深以为意,于是依计行事。

……

夜色如墨,南阳郡,郊外军营。

一月前,豳国公,北荆州都督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宇文导通过北还商人,得知岳阳王萧詧不在襄阳,军政事务皆由襄阳太守蔡大宝主持,于是大起胆子,领军驻扎于南阳郊外十里,并向叶县前移粮仓。

中军大帐内,气氛严俨然。

宇文导脸色阴沉,他刚得知,有梁军越境,三十里屯三万石粮食,被付之一炬。

他心头盘算着,应该是新野太守尹正干的好事。

那粮仓,乃半月前新移,之所以前移,是为北荆州刺史、河南道行台王思政储备粮草,其亲叔宇文泰预感河南十三州可能会有变故。

宇文导在得知岳阳王萧詧不在襄阳时,毅然决然率军驻扎南阳,前移粮仓,并不时率军试探新野。

今夜,宇文导左眼皮一直抖个不停,其最担心之事还是发生了。

“都督,末将愿领一支轻骑,破晓前奇袭新野城,趁其人困马乏,一雪此辱!”

部将先锋成亚出列,并向宇文导请战;他出身武川镇军事集团,长期追随宇文导作战,以勇猛著称。

这些年来,从北雍州到华州,从未像在北荆州这般窝囊过。

成亚实在想不透,两万大军,于新野城外游荡了个把月,愣是啥也没干,反被其烧了粮仓,这口气,他咽不下去。

宇文导摆手令其退下,心中衡量起来。

自他都督北荆州诸军事以来,已有两年,对南朝雍州防线用兵不下十余次,算是领教到这位南朝岳阳王的厉害。

就没一次,能从其手上讨着便宜的。

因此,宇文导对萧詧,颇忌惮,行事自然谨慎许多。

“都督,尹正那老滑头,敢如此行事,恐怕是萧詧那小儿,归襄阳了。”参军念贤小声提醒道。

成亚鼻孔朝天,不屑一顾,他拍了拍胸脯,立起了军令状,“汉儿萧詧,何惧之?末将只需三千骑军,十日内,攻入襄阳,擒来献予都督。”

念贤白了成亚一眼,“知道北归商人,如何描述襄阳城的么?城墙巍峨,高达六、七丈,莫说三千,就是三万,没个三年五载,都未必攻得入。”

成亚闻言,青筋暴起,指着念贤鼻头,恼羞成怒道:“少长他人志气,灭自个威风,攻不下襄阳城,还拿不下一座小小的新野城么!”

“够了!”宇文导拍案而起,一脸的肃杀;无论如何,南人越境焚仓,嚣张至极,倘若忍气吞声恐怕有损大魏国威。

“来而不往非礼也!”

PS:南北朝时期,北朝与南朝多有行政命名重叠,本书以南朝为主,北朝重叠的行政命名皆会有方位前缀。

本书奉南朝正统,陈述时,会称北朝为伪,也不会使用北朝年号,除非视角是在北朝剧情线上,希望读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