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视野中的全球化与现代国家
- 李雪
- 1071字
- 2025-04-08 14:28:19
第一章 全球社会学:现象与理论
老的工作没有了,新的工作又出现了。过去的手艺不顶用了,新的手艺会吃香。这个地方变来变去,这里的人也变来变去。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自从七万年前人类的祖先走出非洲,短短几万年时间,人类便将足迹扩展到阿拉伯半岛、欧亚大陆、澳大利亚,并最终越过北极地区的白令海峡,穿过美洲大陆,到达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与南极大陆隔海相望(尤瓦尔·赫拉利,2014)。古人惊人的远行能力表明,那时的人们绝非生活在“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隔绝状态。恰恰相反,人类文明通过跋涉的商队、远洋贸易,乃至通过战争的形式传播到远方,在此基础上,世界各地的人们形成了各具特色又彼此联系紧密的文明形态。理解一种文明,必须将其他文明对其的影响考虑在内。例如,陶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但陶瓷技艺的出现和发展也深受其他地区的影响。陶器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现存最早的陶器是七千年前日本绳文时代制造的陶罐,我国各地出土的黑陶、彩陶都相对较晚。青花瓷器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但其白地青花的风格则是我国工匠仿造中东当地的风格、最初专为出口中东而量身定做的(尼尔·麦格雷戈,2014)。青花瓷所用的碧蓝色染料起初是从伊朗和伊拉克进口的“钴”,因其产地中东地区的居民多为穆斯林,而被称为“回回青”。后来由于通向西域的商道中断则改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进口(尚衍斌、林欢,2008)。
如果说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常因战争、政治等因素中断,因而是时断时续的话,那么近代以来随着远洋航行、航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跨文化的交流则变得前所未有地规律和频繁。以我国为例,2016年我国各机场国际航班出港量为40.3万架次[1],有20家中国航空公司提供飞往全球53个国家138座城市的国际航班服务,更有多达129家境外航空公司的飞机从境外126座城市飞往中国的57座城市[2]。同时,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来华留学人员则为44万人,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大留学目的国。[3]跨境旅游方面,2017年出境游的中国游客人数和入境我国的外国游客人数双双过亿,分别为1.29亿人次和1.39亿人次。[4]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整个世界。2017年,世界最大的社交媒体Facebook的月度活跃用户已超过20亿人[5],占同期全世界人口的27%,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每天的搜索量则高达55亿次[6]。
随着跨文化、跨国境交流的日益频繁,地区间、国家间的相互依赖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国境之外的因素的影响。这样一个将全球各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过程,就是全球化。理解全球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是重要的社会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