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显摆

韩爌吩咐下人将字收好,奉上茶来。

“靳掌柜,尝尝这个茶如何?”

靳良玉端起茶碗来,浅浅地尝了一口气,大赞道:“好茶,好茶,明前的极品龙井,这一般人还真尝不到。”

韩爌呵呵一笑道:“这茶叶乃是贡品,陛下亲赐的,靳掌柜专营茶叶,果然是行家,一尝便知。谈起茶叶,靳掌柜,今年的生意可好?”

靳良玉叹了一口气地道:“今年的生意,比往年难做多了。韩阁老您也知道,我们晋商一直走张家口与蒙古各部互市,大漠荒芜,商路艰难,不过挣些养家糊口的钱罢了。只是今年突地谣言四起,说我们晋商与建奴人交易,发国难财,肆意攻讦诋毁。阁老,我们商人地位低下,如何敢做违法犯禁之事,更何况建奴远在辽东,我们晋商可是从来没有涉足过辽东啊,如何能与建奴人交易?只是人言可畏,我等亦难以辩白,只怕到了明年,再难有生意可做了。”

韩爌沉吟片刻,道:“朝廷与蒙古开通互市,已经百五六十年了,此乃国策,晋商不辞辛苦,碾转于内地大漠之间,贸易往来,居功至伟,朝廷还是会铭记晋商这份功劳的,必定会鼎力相扶。至于建奴那边,朝廷几次三番要求尽绝贸易,尤其是粮食生铁这些军需物资,一旦发现,不论是谁都会严惩。靳掌柜,此中利害想必你们也清楚的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要你们能循规守矩,有老夫在朝一日,定保晋商无虞。”

靳良玉等的就是韩爌这句话,心中大定,又叙了一会儿话,便起身告辞了。

离开了韩府,登上马车,随从很是纳闷地问靳良玉道:“东家,那千字文可是您花了足足三千两买的,为何您六十两便贱卖了,还不如直接送给韩首辅,也能落个人情不是?”

靳良玉呵呵一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如果我说这幅字值三千两,那断然是送不出去的,六十两看似贱卖,实则我们买到了想要的东西,这便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各取所需而已。”

随从恍然大悟:“那韩首辅肯定也知道这幅字的真正价值,他低价购入,也能保他清廉之名,高,实在是高!”

靳良玉叹道:“看山不见山,看水不见水,到了这个层次的人,钱财多少已经没有意义了,真正能投其所好,才能为我所用。这次京师之行,内廷的那位已经出了大力,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再若得韩首辅助力,晋商无忧矣。”

马蹄得得,马车很快地消失在了京城无尽的黑夜之中。

——————————————————————————

朱由检离京之时,打得是到通州围猎散心的旗号,几乎是悄无声息,低调的很。

而现在回京,他已经不需要再低调了,毕竟战绩摆在那儿,也不容许他低调呀。

光是那数千的战俘,就已经让京城的百姓看得瞠目结舌了。

不是说建奴人蒙古人凶悍残暴杀人如麻么,可眼前的这些战俘,一个个耷拉着脑袋,像极了斗败的公鸡。

不过他们头顶上那一条条的金钱鼠辫子,丑陋异常,不就是传说中的建奴鞑子才有特征吗?

朱由检特意地让腾骧四卫押着战俘在京城游街,就是高调地让京城的达官显贵和黎民黔首来看看,遵化这一战,有没有水分。

战绩可以造假,人头也可以造假,唯独这活生生的战俘,是无法作假的。

让京城的百姓亲眼来瞧瞧,可比他朱由检下道圣旨诏告天下真实的多,也震撼的多。

天下百姓苦建奴久矣,今天逮到了发泄的机会,自然也是不容错过的。

臭鸡蛋、烂菜叶甚至狗屎大粪,一个劲地往战俘身上招呼,漫骂之声不绝于耳,唾沫星子都能把他们给淹没了……

以前飞扬跋扈视人命为草芥的建奴战俘,此刻也只能是低下高傲的高颅,默默地承受着这非人的待遇。

等到天子的车驾在京营的护卫下入城巡游的时候,整个京城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百姓齐声山呼万岁,声音响彻四九城。

朱由检坐在车内,并没有露面。

不是他不想露面,看看这激动的人群,如果真让他们一睹龙颜的话,出现踩踏风险实在是太高了。

所以朱由检不敢冒这个风险。

本身天子就是一个最为神秘的存在,整个大明,能够亲眼目睹天子真容的,决计不会超过一千个人。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终其一生,他们也是无缘见天子一面的。

君权神授,越是神秘,人们就越是尊崇。

如果让百姓真看过天子就是这么一个弱不经风的小白脸,恐怕他们的信仰也会在一夜之间就崩塌了。

知道陛下今日回京,韩爌率领文武百官早早地就站在了午门外候着了。

可连着等了几个时辰,就是一直也没有瞧见天子的车驾,这让在寒风中站立良久的那些官员叫苦不迭。

本来天子的车驾从永定门进入,到达午门根本就不需要多长时间。

但好几个时辰过去了,还没见到车驾的影子,这叫个什么事。

韩爌当然知道是个什么情况,毕竟他站在这儿,已经得到了十数次的禀报,天子的车驾出现在什么地方,京城内又是个情况,他当然是清楚的很。

显摆!

毫无节操的显摆,咱这位崇祯皇帝,还真是一个好大喜功的货色。

韩爌已经是无力再吐槽了。

论资格,朱由检确实有显摆的资格,毕竟遵化大捷,那是实打实的大胜仗,而且还是在朱由检御驾亲征亲自指挥下取得的胜利。

这种百年难得一遇的大胜仗,朱由检不拿出来显摆一下,确实也说不过去。

可关键是,你老在京城内与民同乐了,咋就不考虑一下文武百官还在午门外瑟瑟发抖呢。

少年皇帝,一得意便轻狂,如此心性,能治理得了天下吗?

就在此时,一个太监小黄门纵马而来,冲着韩爌等人道:“传陛下口谕,朕今个乏了,百官自散去吧,明日早朝再见。”

说罢,小黄门打马离去,只留下韩爌并百官在风中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