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原来只是一场误会
- 三国:江东赵括,荆襄称雄
- 江东赵括
- 2395字
- 2025-03-07 13:50:20
张玄大笑:“有何不敢!”
他目光扫过众人,心中暗想:“荆南四郡,正是我施展抱负之地,朱然又激将法又军令状,反倒是助我一臂之力。”
众人惊愕,纷纷出声劝阻。
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不成功,便成仁,毫无转圜余地。
张纮上前一步,颤声道:“元杰,荆南险地,岂是儿戏?你若有个闪失,叫我如何向你母亲交代?”
张玄心中一颤,但很快压下情绪,淡淡道:“父亲不必多虑,孩儿自有分寸。”
张纮见无法说服他,便快步走到孙权面前,伏地行礼,惶恐道:“元杰年少无知,将军不必与他计较。待老夫带他回府,定当悉心教导,绝不再让他胡言乱语。”
孙权赶忙上前扶起他,在他耳边低声道:
“东部放心,我看着元杰长大,怎会害他?元杰长大后,才华横溢,只是性情大变,过刚易折,略加教训,对他成才有益。”
张纮松了口气,感激不已。
孙权目光中,闪过一丝愧疚与犹豫。
他心中暗叹:“张纮为我东吴立下赫赫战功,我今日却要借机除掉他的儿子,实在有愧于心。”
“但张玄近来锋芒太露,若不加以遏制,日后必成大患。为了东吴的安定,我只能如此。”
他自我安慰:是张玄主动要求去荆南,还愿立军令状,是他自己找死,怪不得别人!
孙权大手一挥,厅内瞬间安静。
他凝视张玄,沉声问道:“元杰,军中无戏言,你确定要立军令状?”
张玄眼神坚定:“确定!”
他心里暗笑,什么军令状,一张废纸而已!
到了荆南,便是鱼入大海,鸟上青霄,怎会受它束缚?
待自己在荆南站稳脚跟,便是一方势力,与你孙权,也是平起平坐。
孙权心中冷笑,张玄的坚决,在他看来,便是自寻死路。
但想到张纮多年来的忠心,他心中又生出一丝愧疚,暗自叹息:“若非你锋芒太露,我又何须如此?”
他抚掌大笑:“好!不愧是年轻一辈之翘楚,有勇气,有担当!”
随后,他命人写好军令状。
张玄毫不犹豫,上前签字画押。
孙权随即宣布任命:
张昭为抚军中郎将,董袭为先锋,率五千兵马,进攻九江。
张纮为长史,命蒋钦、韩当等将领整顿兵马,出兵征讨合肥。
张玄、陆逊先去江陵周瑜大营,再带上庞统,前去武陵劝降。
众人领命,随即散去。
孙权留下朱然。
待人都走后。
孙权双拳紧握,用力一挥,大笑道:“义封,你我自幼相识,真没想到,你如今竟如此有谋略,方才那激将法,妙极了,哈哈!”
一个潜在的隐患即将消除,他难掩心情激动。
刚才,他故意不公开周瑜的信件,就是想看看众人的眼光。
周瑜来信说,他与鲁肃、庞统等人商议多日,定下进攻合肥、牵制曹军的策略。
岂料,张玄竟一眼看出此局势的关键。
这样的才华,令他心头一沉。
那一刻,他心情极为复杂,惊喜中更多的是担心与恐惧。
直到张玄自告奋勇去荆南劝降,他才转忧为喜。
此事对他而言,极为有利。
如张玄成功,可解除东吴的后顾之忧,还能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荆南四郡。
如张玄不成功,要么被杀害或囚禁,要么灰溜溜回来,自己怎处置他,别人也不敢多言。
后来众人力劝,他一度担心张玄就此退缩。
幸好朱然挺身而出,用激将法,让张玄下定决心前往荆南。
还让张玄立下军令状,实在是意外之喜!
朱然却脸色涨红,不安地搓着手。
半响,才一脸苦笑道:“我不是用激将法,是真不想张玄去荆南。”
不是激将法?
孙权双目圆睁,惊愕地看着朱然。
朱然郁闷地吐了一口气,无奈说出自己当时的想法。
张玄提出前去荆南时,他心里一沉,暗觉不妙。
他想到张玄提前派遣魏续等七百人前去荆州,如今又自愿前往,分明早有图谋!
他虽想不明白,张玄为何想去荆州,但直觉告诉他,张玄这一去,就会如鱼入大海,不受控制。
自从当日孙权说对张玄极为忌惮后,他便不遗余力去搜集张玄的情报。
张玄成年后与年少时判若两人,在柴桑的出色表现,引起他的警觉。
此人在阳岱山救出蒋钦,并收服魏续,更让他惊叹,难怪孙权忌惮,此人确实有谋略。
见众人苦劝,他心中大急。
他觉得众人都说荆南危险,张玄肯定放不下面子,怕被人说临阵退缩,便换个角度,嘲讽张玄年少之事,想让他知难而退。
岂料,事与愿违,张玄还是坚持要去荆南。
朱然心里认定,张玄必有古怪,就以军令状相逼,企图吓退张玄,没想到张玄竟敢答应,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听罢,孙权哭笑不得。
他一直以为朱然用激将法,心里还不断夸赞朱然,原来只是一场误会。
朱然道:“我近日派了很多人手,了解到张玄很多情况,发觉此人深不可测,此次主动去荆南,恐怕别有用心。”
孙权反复斟酌,张玄去荆南劝降,有百利而无一害,便说道:“此事无论结果如何,对我皆有利,何须担心。”
朱然迟疑道:“以张玄如今的聪明,为何会以身入局,置自身于危险之中?此事恐怕有诈。”
孙权不以为然:“他自诩谋略过人,为避免别人说他,只会夸夸其谈,乃江东赵括,便急于立功,证明自己。”
朱然忽然心中一动:“他不会是借机离开江东,一去不返吧?”
闻言,孙权猛地站了起来,神色冷峻。
思索良久。
“不会。”
孙权下了定论。
一来,张玄的父母及弟弟都在江东,他怎会弃之不回?
二来,张玄去到荆州,也无处可投,荆州迟早是东吴囊中之物。
投奔曹操?不可能,否则他便不会献策,让曹操于赤壁大败。
投奔刘备?也不可能,刘备仅得江夏半郡的地盘,兵马不过一万多,夹在曹孙之间,根本没有发展的希望。
如今,谁会愿意离开如日中天的东吴,去投靠如丧家之犬的刘备?
何况,孙刘是联盟关系,就算张玄去投靠刘备,孙权派人持着军令状,让刘备交人,刘备也无法拒绝。
朱然还是极不放心,建议道:“要不,我亲自带几十名军士,跟着张玄去荆南,一路严密监视?”
孙权大笑:“义封,你多虑了,不必如此。随张玄去吧,我稍后写信给公瑾,让他留意张玄的行踪。”
“我即将进攻合肥,你是我最信任的人,留在我身边守卫,我才安心。”
“况且,陆逊会和张玄一起去荆南。其他人我不敢说,陆逊肯定会回来,他是陆氏的代表人物,怎会舍弃家族?”
朱然眼睛一亮。
他一直盯着张玄,忘了还有陆逊。
“要不,我去找陆逊说说,以陆氏相威胁,让他一路密切监视张玄?”
孙权思忖片刻,道:“还是由我亲自说吧。陆逊身份特殊,是江东陆氏之人,还是孙氏的女婿,且和张玄关系极好,你的话,他不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