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正好,可以将计就计
- 三国:江东赵括,荆襄称雄
- 江东赵括
- 2490字
- 2025-03-07 00:24:12
张玄故作惊愕,迎着众人投来的目光,垂首闪避。
众人眼中满是惊奇,显然极想听这个近来声名鹊起的年轻人,又会说出怎样惊人之语。
须臾,张玄抬头起身,拱手行礼:“承蒙将军垂问,小子斗胆直言,若有冒犯之处,还望诸位叔父海涵。”
“方才诸位之言,皆有道理,却不是最佳方法。”
众人闻言,面露惊讶。
张玄清了清嗓子,细细道来。
曹操赤壁兵败,折损过半,可青州兵、虎豹骑等精锐仍在,战斗力与后方补给未受重创。
这些军队退回南阳、许都等地休整。
此时若进攻江夏,这些军队能迅速驰援。
因而,进攻江夏,不过是双方在荆襄战场,投入更多兵力罢了。
至于带兵攻取荆南四郡,完全脱离主战场,对曹操毫无牵制作用,实不可取。
接着,张玄大声说道:“当前最佳之策,是另辟战场,迫使曹军主力救援,以减轻荆襄战场压力。”
“而进攻的目标,乃是淮南的合肥!”
合肥乃淮南重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是曹操巩固、控制其南方地盘的军事重镇。
建安五年,扬州刺史刘馥在合肥收容流民、屯田筑防,使其成为繁荣坚固的大城。
年中,曹操调集兵马进取荆州,淮南兵力薄弱,又逢赤壁大败,士气低落,此刻,正是夺取合肥的良机。
一旦夺下合肥,江东防线便能推至淮河,既减轻边防压力,又可威胁曹操南方地区。
合肥告急,曹操定会调集主力救援,无暇顾及荆襄战场。
众人略一思索,纷纷赞同。
此策正是化用“围魏救赵”之计,攻曹操必救之地,有效减轻荆襄战场压力。
孙权心中惊骇,张玄的提议,竟与周瑜完全一致。
他注视着张玄,眼底闪过一丝杀意。
此人竟有这般大局观,一眼看穿局势关键,实在可怕。
张玄未留意到孙权的目光,接着提议:
柴桑的兵马,应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合肥,另一路进攻九江郡。
可命驻军秣陵的绥远将军孙瑜,同时出兵攻击九江,牵制曹军南方军队,使其无法救援合肥。
蒋钦率先附和,众人纷纷点头。
此计确实巧妙,让曹军首尾难顾。
孙权神情严肃,内心却暗暗惊叹,此计实在狠毒!
张昭大声道:“元杰不愧谋略过人,老朽佩服!老朽愿带领兵马,袭击九江。”
张玄暗讽,这老狐狸见风使舵,瞧着九江兵力薄弱,想挑软柿子捏。
可惜,张昭带兵攻打九江,在当涂县受阻,无功而返。
孙权望向张纮,问道:“东部,元杰此计如何?”
张纮满面笑容:“甚好,攻其必救,远比老夫之计高明。”
张昭却面露忧色:“我军三线作战,兵力尽出,后方空虚,荆南始终是大隐患,不可不防!”
“以当前形势,刘备或许不敢轻举妄动,但荆南四郡皆有兵力,若趁机骚扰,不胜其烦。是否派一队兵马,前往南郡南部的孱陵一带防御?”
孙权面露犹豫,张昭所言,不无道理。
荆南四郡名义上已降曹操,以曹操的阴险狡诈,怎会不好好利用?
若派使者令荆南四郡出兵,就算只是做做样子,他们也会调集兵马到边境。
东吴大举伐曹,后方空虚,一旦敌军偷袭,后果不堪设想。
可柴桑兵力不足,无法兵分三路。
张玄大声道:“柴桑兵马本就不多,分为两路已捉襟见肘,怎能兵分三路?”
他目光扫视四周,沉声道:“至于荆南四郡,不过癣疥之疾,我带几人前往,定能劝服其归降!”
此言一出,语惊四座。
众人目瞪口呆,良久才回过神。
张纮急忙起身,喝道:“元杰,朝堂之上,不可胡言,还不向将军及诸位叔父认错?”
蒋钦心中焦急,他见过张玄劝服魏续投降,可那是魏续走投无路。去荆南四郡劝降,稍有不慎,便会性命不保。
他赶忙附和:“元杰,不可冒进,荆南四郡有重兵把守,岂会轻易投降?”
张玄微微一笑,不为所动。
孙权目光一闪,问道:“元杰有何良策?”
张玄说出计策,先劝降武陵郡,再以夷制夷,最后逐个击破。
先劝降武陵郡。
武陵郡最大士族是潘氏,掌控诸多资源,太守金旋靠潘氏才能掌控武陵。
潘氏与襄阳庞氏是世交,和江东陆氏有姻亲关系,可让庞统与陆逊前去劝说其归降。
潘氏若同意,金旋也只能依从,那武陵即可取得突破。
武陵潘氏在荆南影响力极大,对零陵郡尤甚,只要潘氏振臂一呼,零陵士族必然响应。
再让武陵郡兵马出兵零陵,内外夹攻之下,零陵太守刘度也会归降。
桂阳太守赵范,常山人,胆小怕事,武陵、零陵两郡的兵马一到,便会举城投降。
最后也是最大的敌人,乃长沙太守韩玄,手下有三万兵马,实力强劲。
到那时,长沙郡已被东吴势力合围,成为孤地,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说罢,张玄拱手行礼,淡然落座。
他对荆南四郡了解颇深,方才只是简略提及,许多情况并未详述。
尤其是长沙郡的情况,只是一带而过。
孙权皱着眉头,左手扶腮,右手手指轻轻叩击案几,细细思量。
众人窃窃私语。
张纮道:“此事关键在于劝降武陵郡,让荆州庞氏和江东陆氏派人去即可,元杰,你又何必以身犯险?”
张玄笑道:“此事确有些许风险,计策是我提出的,若我不去,恐怕会遭人诟病。”
蒋钦、韩当等人出言相劝,后来,张昭、顾雍、虞翻等人都加入劝告行列。
张玄疲于应付之际,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声音。
“元杰,不必惺惺作态!你身为幕僚,提议献策是分内之事,何需你亲自前往?”
张玄定睛一看,说话之人,乃新任偏将军朱然。
他心里暗暗吃惊,自己与朱然极少往来,他此刻跳出来质疑,难道是因郡主围攻郡守府之事,怀恨在心?
孙权瞥了一眼朱然,若有所思。
张玄道:“朱将军此言差矣!我对荆南四郡,了解颇深,由我前往,必能事半功倍。”
朱然冷笑:“此事交给庞氏和陆氏就行。元杰,你不会武艺,又未曾带兵,一介文弱书生,去荆南也毫无用处!”
张玄道:“此去不是作战,与我是否曾带兵何干?庞氏和陆氏只是负责联络潘氏,若要说服他们投降,非我莫属!”
朱然毫不客气:“你自幼懦弱,不善言辞,成年后想吐气扬眉而已,但何必冒此风险?”
“此等游说敌人之事,风险极高,极有可能被敌人扣留或杀害,你不必去做,也做不来!”
众人看看朱然,又看看张玄,神情各异。
张玄暗笑,这不是激将法吗?
正好,可以将计就计。
蒋钦似乎察觉到朱然的意图,赶忙插口:“元杰,你就听从劝告,别一意孤行!”
张玄拱手道:“承蒙诸位厚爱,感激不尽!我身为江东儿郎,岂能因危险就退缩!”
“此计策由我提出,自然该我去施行,这样更容易成功。此计必定可行,荆南之行,无甚风险!”
众人纷纷出言劝说。
张玄态度坚决。
朱然道:“元杰,你尚年轻,凡事三思而后行,何必固执己见!”
张玄摆摆手:“我意已决!”
朱然冷然道:“可敢立军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