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 郭宏伟主编
- 1351字
- 2025-04-15 21:55:05
参考文献
[1]文苕.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纪要[J].医古文知识,2005(4):46-47.
[2]王虹.中医文化融入医学院校育人体系的途径研究——以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30-31.
[3]傅文第.中医文化学课程构建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26-130.
[4]李孝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思想[J].理论建设,2018(1):91-97.
[5]张其成.近代中西文化与医学道路反思录[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11-16.
[6]常存库.中医体系早期方向的选择——起点上的文化进化分析[J].医学与哲学,1988(11):31-33.
[7]胡真,王华.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J].中医杂志,2013(54):192-194.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46.
[9]崔庆荣.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形成要素分析[J].西部中医药,2021(34):78-80.
[10]温长路.执中致和是中医文化的核心理念[N].中国中医药报,2009-6-5.
[11]张宗明.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752-754.
[12]张其成,周晓菲.认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N].中国中医药报,2009-7-17.
[13]胡真,王华.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J].中医杂志,2013(54):192-194.
[14]温长路.中医药文化与中医学的中和观[J].环球中医药,2010(3):58-61.
[15]韩雪莹,窦德强.中药化学课程思政“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中药研究,2021(8):84-88.
[1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9-4-8.
[17]郭宏伟.基于质量文化建设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J].中医教育,2021(40):1-4.
[18]毛嘉陵.中医文化传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
[19]祝世讷.中医文化的复兴[M].南京:南京出版传媒集团,2013.
[20]申俊龙,曾智.中医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哲学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1]阮名堂,沈华.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22]王明强,张稚鲲,高雨.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23]张宗明.传承中医药文化基因[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4]李良松,郭洪涛.出入命门——中医药文化探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5]臧守虎,贾成祥.中医药文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26]王旭东.中医药文化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7]张其成.中医药文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8]何清湖.中医之学与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9]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0]薛功忱.中医药文化潮源[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
[31]张慰丰.中西医文化的撞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
[32]陈慧珍.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散论[M].长沙:岳麓书社,2013.
[33]洪雷,陈建平.中医药文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4]黄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5]于玲.解读中医——让中医融入生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6]张效霞.无知与偏见——中医存废百年之争[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7]李磊.中医药文化史话[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