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实践

一、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情况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一批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建立,中医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为继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随着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深入,中医药文化教育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欣欣向荣。

1.各高校通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创设校园文化氛围,包括校园内的教学楼、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校园景观、基础设施、装饰设计等外在物化形态建设并赋予了鲜明的中医药文化特色,在新媒体语境下许多学校实施了一系列VIS(视觉识别系统)工程来推进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形象文化塑造。各高校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凝练出体现办学理念的校训、校歌、校风。从日常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民主管理机制、典仪制度等方面加强了制度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外在物质环境建设和内在大学精神的挖掘,润物无声地熏陶中医学子,内外兼修,彰显各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

2.各高校组建专门研究机构,研究与传播专业队伍迅速建立起来。根据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组建专兼职中医药文化研究队伍,搭建了学科与课程协同创新平台,创建宣传与推动中医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氛围,创造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通过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中医药博物馆、校企合作、来华留学、校园文化宣传、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医孔子学院等多种渠道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

3.各高校注重中医药文化相关研究与工作部门协同合作,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和传播力度。与学校工作结合,积极围绕人才培养主线,以学科建设为平台,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挖掘专业课中的人文教育资源,融入专业教学,开展了中医药文化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渠道、方法措施等方面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中医药文化理论研究的同时,各校加大了中医药文化课程建设力度,使中医药文化研究成果进课堂,使学生入心入脑,成为了中医药文化实践的方向。

4.各校积极转变中医药教育思想。转变专才教育思想,树立通才教育观念;转变一次性教育思想,树立终身教育观念;转变重医轻文思想,树立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结合的观念。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积极参与“双创”大赛和社会志愿服务、传承医学流派思想、挖掘古今中医药名医名家故事等,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实践和体验,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教师充当“指导员”和“教练员”,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