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宁的继父上官侯爷子嗣不算少,但是现在还活着的,把卫宁这个继子给去了,也就只有与卫宁同母的一个女儿,还有一个就是卫宁现在要去见的上官远山了。
卫宁出海之前,上官侯爷亲自来新陵交给他一封长信,还告诉他如果不能把那封信带到,就把一句话带给上官远山就行了。
上官侯爷想事向来是那样的周道。
上官远山会不会也那么周道?
卫宁在见到上官远山前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他一进入上官远山的大庄园,就想起了他与这位没亲自见过的兄长的有限的交往。
他母亲嫁给上官侯爷时,十五岁的上官远山刚刚出洋不久。
现在卫宁虚岁都二十了。
这多年前以来,上官远山一趟都没回过大明。
上官侯爷嘴上不说,心里对这个事还是很不满的。毕竟那是亲生儿子,他那现在唯一还活着的亲生儿子。
卫宁与这位兄长的交往,主要是电报把世界连通后的事情。
卫宁那时是同行碰同行,跟这位兄长通过电报线互相切磋过几次电报的收发,那时,他还不知道他就是上官侯爷那个亲生儿子。
“卫宁?”
上官远山一见到卫宁就笑了。
“贤弟里边请吧!”
他笑着把卫宁领进了客厅里边。
卫宁观察了一下客厅的装饰。
客厅的装饰谈不上奢华,却也不算简朴,应该是在新大陆现有的条件之下,尽量做得华丽一点的结果了。
“你来找我,不仅是想以电报员身份来见我吧?”
“当然不是。父亲让我给你带一封信过来给你。只是。”
“信没带来。”
“是。”
“那你就直接把他托你带来的话说给我听吧!”
“你知道父亲会考虑到把那封信遗失的可能性吗?”
“当然。我爸那人,我还是清楚的。”
卫宁微微颔首。
“你不愿意回来,至少让你儿子回来一个两个。”
大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太深了,也有很多避免家族利益吃亏的功利性考量。
上官侯爷要求上官远山送一个两个儿子回国,是完全恰当合理的。
抛开亲情不论,这也是上官远山为人子的义务。
如果上官远山死活不干这件事情,上官侯爷到去世也没有生下其他儿子。
那时只能让女儿招赘一个女婿,或者让女儿与人成婚时,谈好双方再生孩子解决上官侯爷一家宗嗣的事。
上官侯爷明显不想这样。
卫宁说完了那句话,想起了上官侯爷那时的无奈。
他没有说话。
上官远山也没有说话。
两个人沉默了好一会,上官远山说:“可惜我也没孩子啊!”
“啊!”
卫宁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上官远山会没孩子,他还以为上官侯爷之所以会托他带话,就是知道上官远山已经有儿子了。
“算了,这个事就别提了啊!我先给你看些东西,再给我爸写一封信,你帮我带回去。”
“行吧!”
卫宁本想拒绝,可是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帮忙带上这封信。
毕竟这对父亲通过信件沟通的消息,传了出去对于上官侯爷一家百害无一利。
卫宁个人倒是无所谓,可是这与他同母妹妹关系甚大。
一旦上官侯爷孙子也指望不上了,上官家几房的关注点全都会落到他的妹妹身上。
她妹妹未必能躲得过所有的刀剑正常长大。
……
“你看这根伸缩鱼竿如何?”
上官远山把卫宁领进了书房,从柜子里取出了一根鱼竿交到了卫宁手中。
这根鱼竿同样是可以伸缩的鱼竿,与卫宁现在系在腰上的完全一样。
卫宁往鱼竿里注入了一部分气劲,鱼竿的构造非常有意思。
虽然在重量上,这根鱼竿与他系在腰间的那根比要重上很多,尺寸也长了不少,但是里边的机关与稳定性也强了不少。
加上这根鱼竿还是由铁来制成的,比卫宁那个适合实战太多了。
“大哥你做这个鱼竿是为了钓什么东西啊?”
“大陆北边一个码头那一片鱼特大,味道鲜美非常,是钓鱼者挑战的绝佳的鱼类。”
卫宁对于这种爱好钓鱼的人,在过往的人生里接触过不少。
上官远山苦涩地笑了一下,继续说:“可惜那个鱼类,在我造好这根鱼竿的时候已经灭绝了。我看到你的小说里边提到,你找人定做了一个可以伸缩的鱼竿来辅助战斗,便把这根鱼竿简单调整了一下做成了这样。送给你了!”
“那我就收下了。”
卫宁没有必要在这样的时候客气。
“你帮我把那边与你有关的书,都写上你的名字吧!”
卫宁望向了上官远山手指的方向,那是书架的第三层,在书架的中上部,一大排都是他与苏清她们一起撰写的书。
“好!”
卫宁走了过去,拿起纸笔,从最边上的书写了起来。
上官远山收集的这些书全都是精装版。
如果他不急着收集,等书商慢慢运过来,需要花的钱还不比在大明买贵上多少。
可是,只要上官远山想快一点阅读,那这个钱就只能走走私渠道了,花销会特别大,大到卫宁绝对不会为了一本书花这么多的钱。
卫宁一边签书,一边与上官远山开始了闲聊。
“你这书卖的倒是挺全啊!”
“没办法啊!你这些书写得就是好啊!那些书里谁不清楚,你即便没有执笔太多,也对作品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你那些书,据我所知已经有希恩联合王国那边的人翻译了。”
“是吗?”
“你对这一点不高兴?”
“又赚不到钱啊!”
这是实话,这个时代还没有跨国版权公约一类的东西存在,卫宁他们写的书,只能在大明印书赚钱,其他国家的人无论是买书翻印,还是自行翻译他们都没有任何办法。
“那么市侩!”
“我写小说写剧本基本都是为了钱。”
卫宁取出了他的剧本集,这本书在一众书籍中被翻得最旧,明显让这本书的拥有者最为着迷。
“不是为了钱,也是为了帮朋友的忙更多一点。”
“你直接说徐慧就得了呗!反正这边的人听到这样的话,都会觉得理所应当。”
卫宁翻了一个白眼没有接这个话。
……
卫宁取完了信,简单吃了个午饭,立刻踏上了回程的道路。
他离开前,上官远山有些遗憾地说:“如果不是我妻子回了娘家了,且回不来,我怎么也得留你在这里与他见一见面。我爸没看见她,你也应该替我爸看一看。”
可惜,没有办法就是没办。
卫宁其实也可以再留上一天,不过毕竟还有海怪那个事情,卫宁还想为那件事解决出力,也就在午后径直踏上了归程。
他在晚上日落时分,踏上了回总督府所在城市的火车。
火车很快开始前进,卫宁突然有了一种很不好的预感。
一个少年人坐到了卫宁对面。
“兄台是大明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