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翰墨鸿影:陈芳烈科学文化随笔
- 陈芳烈
- 1047字
- 2025-04-05 01:10:47
序一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翰墨鸿影:陈芳烈科学文化随笔》一书,是以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陈芳烈先生半个多世纪策划与创作的科普精华作品和编辑出版论文为题材,以科学文化为纽带编纂的自选作品集。
全书分为“文化记忆”“科普随笔”和“编创杂谈”三部分,文章百余篇,全面展示了作者先进的科普理念、丰富的创作经验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他把科学与文化艺术有机地结合,一改传统科学的死板面孔和枯燥说教,强化作品的时代感和时尚元素,采取一切可利用的现代传媒技术,把纸制的作品电子化、抽象的作品形象化,通过故事讲科学,运用科学讲故事,让科学普及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触手可及,深入社会,方便大众。我相信,每位读者包括科普工作者都会在阅读陈芳烈先生趣味横生的作品后受到感染和启迪。
陈芳烈先生在大学时代主修电信专业,工作后又一直在电信出版行业工作,这使得身处瞬息万变信息时代的他,能够得天独厚地及时掌握时代信息,运用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滋润科普创作。比如,人们几乎都知道“泰坦尼克号”海难是因轮船在航行中撞上了冰山,可是谁曾知道它遇险无救的主要原因却是船上的电报机和发出的信号出了问题,以致失去了救援的最好时间而酿成千古惨难。陈芳烈撰写的《泰坦尼克号与SOS》,不仅使人们重温了那场海难惊心动魄的场景,更让人们了解了无线电技术的知识与应用,令读者实有屏住呼吸、想一气读完之感。同样,通过故事讲科学的作品更是不乏其例,他以《烽火台的诉说》为题,讲述了“烽火报警”这一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又在《似曾相识燕归来》和《从“独舞”到“双人舞”》等文章中引出近代光通信技术以及通信与计算机的融合,这一古一今,不仅勾画出人类通信发展的脉络,也使人们受到广泛的科学熏陶,带着兴致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汲取营养。
科学普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从事科学普及工作的人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陈芳烈先生自1962年参加工作以来,长期担任相关期刊的主编和中央级科技出版社的总编,以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领导班子的成员,一直本着“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态度,为推进中国的科普事业默默地工作、辛勤地耕耘,撰写了20多本科普图书、300余篇文章,培养了许多年轻人才,获得了多项奖励和表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年届耄耋的陈先生,仍活跃在科学普及的各种活动中,著书、撰文、授课、咨询……他的勤勉人生和奉献精神,正是科普事业最需要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长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