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017)
- 张平 张连城 刘树成
- 1752字
- 2025-02-21 14:13:31
六、居民就业预期保持基本稳定
就业是民众生活收入来源的基本保障。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走低,就业市场压力犹存,就业前景是决定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本次调查我们继续追踪城市居民对就业前景的预期。我们对该问题的设计是:您对未来一年内的(您所居住的这个城市)就业前景乐观吗?答案分别是:①很乐观;②乐观;③一般;④不乐观;⑤很不乐观。这项调查不计入生活质量体系。调查结果见表17。
表17 2017年中国35个城市居民就业预期指数

续表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35个城市当中广州分值(64.99)最高,广州市居民对就业前景最乐观,分值最低是呼和浩特市(52.84),说明该市居民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最不乐观。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上升幅度较大的城市依次为贵阳(30)、兰州(27)、西宁(26)、广州(24)、乌鲁木齐(20)、海口(19);排名后10位的城市中,下降幅度较大的城市依次为太原(-32)、重庆(-29)、济南(-26)、呼和浩特(-25)、南宁(-23)、哈尔滨(-20)。(9)
在排名前10位城市中,东中西部城市的比例是5∶0∶5,排名后10位城市中,东中西部城市比例是3∶4∶3,总体来看,中部城市就业预期指数较低。35个城市中,有12个城市高于60分,其他城市都是50多分。尽管分值不高,但都处于乐观区间(50~75)。相比2016年,2017年就业预期指数略有改善。2016年的均值为57.41,只有太原1个城市的就业预期指数高于60分。
虽然今年的就业预期指数略有上升,但如果考虑到误差项,可以看作与上年基本持平。此外,57.92的得分表明居民对就业前景的预期依然不很乐观。就业前景不很乐观的原因可能从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得到说明。中国季度GDP增长率从2010年二季度到2016年三季度,已经有26个季度持续下降。2016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都是6.7%,第四季度上升到6.8%,今年第一季度上升到6.9%。一般来说预期都属于适应性预期,虽然近两个季度GDP增长率微升,但没有给人们带来更乐观的就业预期也在情理之中。
按不同性别、学历、工作状态对就业前景的预期进行分析。从性别上看,对就业前景很不乐观和不乐观的男性占22.47%,女性占25.57%;女性高于男性3.1个百分点。对就业前景表示一般的男性占27.60%,女性24.91%;对就业前景表示乐观和很乐观的男性占49.93%,女性占49.53%。总体看,男性的乐观程度略高于女性0.4个百分点。从文化程度看:对就业前景很不乐观和不乐观的大专及以上群体占24.35%,大专以下的占23.3%;前者高于后者1.05个百分点;对就业前景表示一般的大专及以上群体占23.28%,大专以下的占31.09%;对就业前景表示乐观和很乐观的大专及以上群体占52.38%;大专以下群体占45.61%,前者高于后者6.77个百分点。整体上看,文化程度越高就业前景乐观程度越高,但是高的幅度并不是很大。从工作状态上来看,对就业前景很不乐观和不乐观的在业人员占21.88%,无工作人员占29.77%,后者高于前者7.89个百分点;对就业前景表示一般的在业人员占27.1%,无工作人员占24.11%;对就业前景表示乐观和很乐观的在业人员占51.02%,无工作人员占46.12%,前者比后者高出4.9个百分点。见表18。
表18 不同性别、学历、工作状态对就业前景的预期

从不同年龄段对就业前景的预期来看,对就业前景不乐观和很不乐观的年龄段是20~30岁的人群(27.28%),其次是51~60岁的人群(24.26%),排在第三的是41~50岁的人群(23.73%),排在第四的是31~40岁的人群(19.95%),排在最后的是60岁以上的人群(19.74%)。对就业前景乐观和很乐观的年龄段是20~30岁的人群(51.54%),其次是31~40岁的人群(50.16%),排在第三的是41~50岁的人群(46.83%),排在第四的是60岁的人群(45.28%),排在最后的是51~60岁以上的人群(44.67%)。见表19。
表19 不同年龄段对就业前景的预期

当前,中国经济仍旧处于转型与改革的攻坚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初步显现:宏观经济运行平稳,生活质量指数稳中有升。特别是生活质量客观指数2015—2016年连续下降,2017年保持了稳定。究其原因,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以“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共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为基本理念,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政策,使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有所提高,说明这些政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但是,地区和城市间存在较大的生活质量差距,生活成本的进一步上升,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以及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和不容乐观的就业前景,依然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未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要稳定经济增长,同时各级政府要继续致力于加强民生体系建设,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