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伤寒,脉浮”者,此伤寒而脉浮,是为寒邪在于表,当用麻黄汤以发汗。正如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医以火迫劫之”,此医用火熏、熨背、烧针、灸疗等法,迫劫以发汗,是为用法之不当,其治为逆也。
“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此医用火劫之法,火气内犯于心,则逼迫阳神,亡之于外,神无所依,失其宅窟,必致证为惊慌狂乱,而卧起不安也。张令韶说:“太阳与君火相合而主神。盖肾阳者,阳气之本也;心阳者,阳气之用也。温暖四体,长养五脏者,此生身之肾阳也。神识聪明,光明鉴物者,此用事之心阳也。汗出而肢厥者,此亡于肾中之阳也。惊狂,卧起不安者,此亡于心中之阳也。”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者,此于桂枝汤中去苦寒之芍药,以扶心中之阳,加龙骨、牡蛎,以敛外亡之神,更加一味蜀漆,以清内入之火,阳神得以自安,其病便愈。是为误用火劫,救逆之方也。
此病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伤寒论医案集》载:西安市西华门八家巷十八号,唐家之女,7岁。1941年因伤寒,请粮道陈大夫治疗。误用热药及灸法,大汗出,至夜高烧烦躁,惊叫恐惧不安,四肢震颤,咬牙摇头。其母惊慌,时至半夜十二点,急请出诊。其母诉说病情及药后经过,变证情况,检视前医之药多为温燥之品。始知乃火逆之证,造成了目前之心气浮越之状。根据《伤寒论》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应用此汤: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牡蛎、蜀漆、龙骨治疗,服2剂而愈。
:本条再论火劫发汗之逆。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 三两去皮  甘草 二两  生姜 三两  大枣 十二枚 牡蛎 五两  蜀漆 三两洗去腥  龙骨 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于桂枝汤中去芍药者,专于扶阳也,加龙骨、牡蛎者,收敛以安神也,加蜀漆者,清热以去火也。因病之火劫致逆,阳神外亡者,惟此方可救之,故名为救逆汤。蜀漆为常山之苗,有小毒,能催吐。陈修园谓此药:“通泄阳热,故先煮之。”此其所以先煮者,因其有致吐之弊,故先煮之,以减其毒也。此方所治者,为火劫之惊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所治者,为误下之烦惊。两者病有不同,却皆须用桂枝者,因其皆有关于阳虚,非此药莫治也。徐忠可说:“治惊全以宣阳散结,宁心去逆为主。”可谓一言尽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