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前门迎虎,后门进狼。
- 高武水浒,开局斩杀江湖巨寇
- 葡萄无牙
- 2650字
- 2025-06-28 12:59:38
一早去了州府衙门,拜见了府尹相公,得知胡大官人暴毙一案已有了着落,渭州府行文画影,传至各路衙门,各府县到处缉捕元凶小桃红,悬赏三千贯。
另有血神教余孽协从,凡举证获实,皆悬六百贯一体捉拿,张缉榜文四处通告,知情不举者同罪。
在渭州府尹这儿
胡大官人暴毙一案及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一案,俱已结案呈文,下一步捉拿元凶逃犯,那就是锦上添花的事儿了。
张天生拜别恩师,牵着一匹健壮的马儿出了衙门,翻身上马,驾驭着马匹径直出了南城门,向着三台庄的方向而去。
城中两个暗中尾随的身影,见到张天生牵着马匹出衙门就知道不好。
尾后盯梢了三条街,就已经追之不及,只能眼睁睁的看其绝尘而去,匆忙去回禀不提。
就在张天生骑马出了南城门之时,渭州城北的官道上,前后行来了一僧一道一车,相距仅有百余步,却佯装互不认识。
一僧一道暂且不提,这一车上坐了三个男女,粗壮有力的中年汉子赶车,身边坐了个手拿旱烟袋的老者。
这老者遍布疤痕的大手上,拿着四尺长的铜烟枪,那烟袋锅子足有五六岁小孩拳头那么大,黑黝黝的烟枪杆看着就知道分量不轻。
此人乃是纵横陕甘的江湖高手莫三爷,绰号“老烟锅”,一身艺业全在手上的这杆烟枪上面,是成名已久的老前辈。
车上还坐着一个身穿桃红花棉袄,脑袋上束着青色软巾的俏生生女子,生的齿白唇红,身材窈窕有致,眼波流转处隐现凌厉之色。
她胳膊上挂着包袱斜倚在货物上,随着骡子大车前进摇晃不停。
这俏女子却是“老烟锅”的么女,虽然不及双十年华,却已经在江湖上闯出了名号,人称“粉面阎罗”莫玉秀,端得是个心狠手辣的女人。
“俺爹,这个陕甘道上新近窜出来的“玉面圣君”名号煞是响亮,据说此人年龄不大,一身艺业却是不凡。不知到倒是何师承?竟然能伤了丘大哥性命。”
“你丘大哥也是一时不慎,着了官府的道,据说是在重伤之下逃遁,被这小子捡了便宜,害了性命。玉面圣君的师承倒是未曾听说过,想必是家传艺业。这行走江湖啊,断不可大意。”
“哼,趁人之危岂是好汉?此番千里寻仇,俺定要取着小贼的项上首级,祭奠丘大哥在天之灵。”
“秀儿,渭州城可不比别的所在。小经略相公手下数千禁军,高手如云。需得谨慎从事才行,不可泄了行藏。”
“俺知道了,区区一个渭州城,还挡不住俺粉面阎罗,需叫小贼知道俺的厉害。”
“快进城了,收着点。”
“老烟锅”莫三爷吩咐了一句,将手中硕大的铜头烟锅在马车上磕了二下,清空烟灰,转手塞到马车的货物下面。
他这把奇门兵刃太过显眼,保不齐城门口兵丁就有识得,还是遮掩一下妥当。
走在身后的一僧一道,这膀大腰圆的僧人来自延安府天净寺,身穿缁黄僧衣,脚蹬麻鞋,手里拎着鹅蛋粗的风火棍一路行来。
此僧名为丘行丁,江湖人称“索命和尚”,乃是个不安分的出家之人。
此番前来渭州,此僧人是为兄长“飞天蜈蚣”丘行甲寻仇雪恨,所谓江湖事江湖了,断没有一笑泯恩仇的道理。
这道士是个干巴瘦小的中年人,约莫四十上下,颌下留着一缕山羊胡,背着包袱,手上拿着测字的旗幡,穿着邋里邋遢的道袍走在最后。
他一双眼睛不时的四处打量,看起来有些贼眉鼠眼的样子。
此道士江湖人称“一阵风”顾三儿,轻功相当了得,却并非上了度碟的道人,只是平素里常以道袍示人,方便行事而已。
连同赶马车的邱大勇,这一行五人千里迢迢自陕西而来,心怀报复官府怨念,目标直指张天生师生二人。
却在渭州城走了个对错,一方出城,一方才进城。
这真是前门迎虎,后门进狼。
三台村里
提前了一个时辰回来的盛叶云,三毛子,张天雷,张天霆,范云林等五人,赶着三辆满载的骡子大车回到庄上,立马引起轰动。
村舍乡邻纷纷聚拢了过来,帮着将一应物什抬到了张天生家中,在场院里垒起了三个土灶,一并送来三口大铁锅。
取了两口肥猪,六头肥羊刮毛去内脏,悉数分解开来,剁成大的肉块下锅焯一下,热热闹闹的烹煮开去。
村邻众多,大家一起上手,做起事来倒是便利。
十几个妇人蹲在一边,细细的将猪羊内脏翻洗干净,猪头羊头也用火燎了,刮子皮肉白净,等待后续奉进祠堂上供。
另有一些妇人洗菜,择菜,削皮去叶,一边手脚麻利的帮衬忙碌,一边笑嘻嘻的聊天八卦。
一切都是按照相公张天生的吩咐去做,院子里挤不了那么多村邻,男人们就三五成群的站在院子门口的土路上,围着盛叶云等人打听州城里的新奇事儿。
须发皆白的张老太公坐在墙边的凳子上,左手边是村中大户范大财主,右手边是盛举人,俨然是全场的焦点。
三台村张、范、盛三家都是大户,家族子嗣众多,门庭兴旺,现如今又以张老太公为首,自不待言。
今日张氏一族开堂祭祖,旨在祷告列祖列宗儿孙出息了,承蒙府尹大人看重,简拔张天生举人身份,实授从七品州府录事参军衔,真是天大的喜事。
富贵还乡,就是如此了。
更难得的是提携了十多名宗族乡党,进了衙门,吃上了公门这碗饭,在三台庄中更是让张老令公大大的涨脸。
受其恩惠的村邻乡党,谁不感恩戴德?
还有更多的村民也都想在张老令公面前露个脸,讨个欢喜,说不定今后有机会也能够让张家三郎提携一把自家子弟。
那自然极力奉承,把张老令公说的老怀大慰,脸上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
回村的这五个子弟,也都被年纪相仿的村民围着,只听张三毛子将相公哥哥在州城里的威风事情,添油加醋的一一道来。
尤其是破开坎艮五煞阵眼,引得天地云动,围观坊正邻里无不惊叹有加,纷纷拜倒而下……
张三毛子口舌便利,说的那叫一个精彩。
唬的周围乡邻一愣一愣,个个神采飞扬的交口称赞,感到与有荣焉。
三郎有了大本事,受到府尹相公的看重,引发州城街坊邻里惊叹不已,那也是三台庄的光彩,大大的有脸面啊!
不管怎么说,张三郎那也是渭州三台庄人氏。
“张家爷爷,俺家有17亩田,想要捐纳在三郎名下,恳请张家爷爷允准才是。”
“哎呀,这被你这厮抢了先,俺家也有20来亩薄田,乞请张家爷爷开金口,捐纳在张小相公的名下。”
“还有俺家也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张字,这种好事当然要紧着自家来,有你们范家什么事儿?村里小门小户的就更别想了。”
“什么鸟毛玩意,你这厮能够做得了张小相公的主张?”
“怎的……还能轮到你等在俺张家门口聒噪,好个破天狗胆,需仔细你的皮。”
没说一会儿,乡邻众人自己便先吵闹了起来。
张老令公脸色一沉,用力的跺了跺手中的拐杖,言道:
“住口!一个个须都吃饱了撑的。捐纳之事容后再说,有这份心劲在这里吵闹,莫如到村口迎奉一会儿。都是些个没有眼力劲儿的狗东西,狗肉上不了台面。”
“嘻嘻,老太公教训的是,小人这就去村口迎着,断不能叫小相公失了体面。”
“俺也去迎着,都去,都去。”
一众乡邻们也不着恼,被长辈骂几句还算事儿吗,说说笑笑的就向村口走去,没说几句又斗起嘴来。
村里人,就是这么朴实直接,没那么多花花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