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烬火重生**
---
####**【冷宫遗诏】**
景阳宫的大火熄灭后,太监们在灰烬中翻找,竟在懿敬的妆台废墟下发现一个鎏金铜匣。
匣中是一道被火燎了边角的密旨——乾隆帝亲笔所书:
>**“朕若驾崩,赫舍里氏即刻赐死,不得入葬妃陵。“**
落款日期,竟是在美林死前半月。
张廷玉捧着这道密旨,双手微颤:“原来皇上早知她心术不正……“
锦瑟站在焦土之上,望着飘落的灰烬,轻声道:“那为何还纵容她逼死美林小姐?“
老太监低声道:“皇上病重时曾呓语……说要用赫舍里氏这把刀,试试傅大人的真心。“
一阵寒风卷过,吹散了最后一点余温。
---
####**【菩提新生】**
第二年开春,静心庵的住持发现那株百年菩提树下,竟生出一株并蒂梅树。
更奇的是,梅树一侧开红花,一侧开白花,同根而生却泾渭分明。
锦瑟带着老仆前来上香时,住持合十道:“女施主,可要折一枝回去?“
她望着那株奇梅,忽然泪落如雨:“不必了……就让他们自由自在地长在一处吧。“
回程的马车上,老仆递来一封信:“江南来的。“
信上是张廷玉的笔迹:
>**“贤侄女:老夫已辞官归乡,在西湖边置了处宅子。你若愿来,东厢永远给你留着。“**
锦瑟将信贴在胸口,窗外正掠过一行北归的雁。
---
####**【史笔如刀】**
乾隆驾崩三年后,新帝主持修撰前朝实录。
史官捧着《傅恒传》初稿请示:“傅大人战死一节,可要详述疑似遭人陷害之事?“
新帝沉默良久,提笔划去数行:“忠臣烈士,不必添这些污糟事。“
最终定稿的史书上,只有短短一行:
>**“十三年春,大将军傅恒平准噶尔之乱,殉国。上恸甚,亲奠酒。“**
而民间的话本里,却多了个《凤凰劫》的故事,说书人每每讲到将军与民女化蝶处,满座听客无不落泪。
---
####**【尾声·烬中有光】**
又十年,西湖烟雨朦胧。
一艘画舫缓缓驶过三潭印月,船头站着两鬓微霜的锦瑟和张廷玉。
“张叔,你看——“锦瑟突然指向远处断桥。
桥上一对少年男女并肩而行,男子侧脸像极了当年的傅恒,女子抬手折柳的姿势,恍若美林重生。
张廷玉眯起眼睛看了半晌,忽然笑道:“你眼花了,那分明是寻常书生小姐。“
锦瑟也笑了,眼角皱纹里藏着岁月:“是啊……该放下的,早就该放下了。“
她解开随身多年的香囊,将一把灰烬撒入湖中——那是从静心庵菩提树下取来的土,掺着当年那封绝笔信的残片。
湖水荡漾,将往事揉碎成无数金光。就在这时,一只小船快速划来,船头站着一位道士。那道士高声喊道:“二位可是见过奇景之人?”张廷玉和锦瑟对视一眼,颇为诧异,便让道士上了画舫。
道士上船后,双手抱拳道:“实不相瞒,我夜观星象,见这西湖上空有祥瑞之气,料定此地有不凡之事发生。听闻当年景阳宫大火、菩提生奇梅等异事,想必与二位有关。”
锦瑟心中一动,问道:“道长有何见解?”道士捻须道:“此乃天地轮回,因果循环之象。当年那些爱恨情仇、生死离别,皆已化作这祥瑞之气,庇佑世间。如今二位放下过往,更是顺应天道。”
张廷玉和锦瑟听后,若有所思。道士又道:“此后二位将福寿安康,过往恩怨皆成过眼云烟。”说罢,道士下了小船,眨眼间消失在烟雨之中。
画舫继续前行,西湖的美景依旧,而他们的心境,已如这平静的湖水,再无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