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室的日光灯管滋滋作响,在绿色墙漆上投下惨白的光。段奕宏缓缓关上铁门,金属碰撞声在密闭空间里格外刺耳。
段奕宏松了松领带,这条藏蓝色条纹领带是化妆师特意做旧的,边缘已经有些起毛。
张嘉译抬起被铐住的双手,腕骨在金属圈里转了个舒服的姿势,
“你好,怎么才来?”
张佳译的声音轻快得像在咖啡馆寒暄,只有眼角微微抽搐的肌肉暴露了表演的痕迹。
段奕宏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监视器特写镜头里,下巴上的胡茬挂着细密汗珠,西装肩头还有未干的雨渍,这是特意喷洒的水雾,营造出“刚从机场赶回”的细节。
“我女儿在哪?”
段奕宏的手指按在审讯桌上,指甲因为用力而发白。这个动作是即兴发挥,剧本里没有。
陈默在监视器前微微前倾身体,画面构图完美。段奕宏的阴影笼罩着张嘉译,但后者放松的坐姿反而形成了诡异的压迫感。
张嘉译突然瞳孔放大,额角青筋暴起,又在转瞬间恢复平静。这个微表情变化让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我是谁不重要。”
张佳译歪着头,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般打量着段奕宏。
“重要的是,你女儿的命。”
场记小张不小心碰倒了水杯,水流在水泥地上蜿蜒成诡异的形状。没人去擦。
……
“你想要什么?”段奕宏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张嘉译突然向前倾身,手铐链条哗啦作响。这个动作让守在门口的警察下意识摸向警棍。
“三天内,救我出去。”张佳译压低声音,每个字都像毒蛇吐信,
“成功的话,就放你女儿一条生路。”
段奕宏猛地拍桌而起,椅子在地面刮出刺耳声响。
这个即兴发挥让陈默攥紧了拳头,太完美了,那种父亲式的暴怒与警察的职业克制在肢体冲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你觉得可能吗?”
段奕宏扯松领带,领口纽扣崩飞了一颗,“你已经认罪了!只要找到凶器。”
“但你不是法医吗?”张嘉译打断他,嘴角咧开的弧度越来越大。这个笑容让灯光师老周后颈发凉,他后来在酒桌上说,当时真以为审讯室里有个杀人犯。
段奕宏的呼吸变得粗重。特写镜头里,眼白上的血丝如同蛛网。最终,颓然坐回椅子,这个动作比任何台词都更有力量。
“你到底是谁?”段奕宏最后一次问道,声音里带着濒临崩溃的颤抖。
张嘉译没有回答。他只是保持着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微笑,直到段奕宏摔门而去。铁门撞击门框的巨响在走廊里回荡。
“咔。”陈默的声音有些发哑,“保一条。”
……
审讯室外间,闫妮不自觉地搓着手臂;尽管已经是九月,但刚才那段表演让她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透过单向玻璃,看见陈默正比划着给两位演员说戏。
“段师兄,这次可以更歇斯底里些。”陈默模仿着崩溃的动作。
“想想你女儿可能正在某个黑暗的地下室。”陈默突然转向张嘉译。
“佳译哥,加些挑衅。就像...”陈默做了个猫戏弄老鼠的手势。
灯光组迅速调整反光板角度,混色面的冷光让张嘉译的脸一半陷入阴影。
化妆师小跑着给演员补妆,棉签沾着特制的“汗水”点在段奕宏的太阳穴。
“真威风啊。”王亮趴在观察窗上感叹,“默子现在活脱脱就是个片场暴君。”
张浩嗤笑:“昨天是谁说'陈导就是个土豪家的傻儿子'?”
“放屁!我那叫战略性质疑!”
王亮抓起矿泉水瓶,做了个夸张的鞠躬动作,“现在我要去给未来的金熊导演送水了,这叫投资!”
审讯室内,第二次拍摄更加剑拔弩张。段奕宏直接掀翻了审讯桌,纸张飞扬中揪住张嘉译的衣领。
后者却笑得越发愉悦,甚至故意用被铐住的手抚摸段奕宏的脸,这个临场发挥的变态动作让在场女性工作人员集体倒吸冷气。
第三次拍摄时,陈默突然喊停。
陈默亲自走进审讯室,从口袋里掏出一副老式圆框眼镜。“试试这个。”
陈伟递给张嘉译,“凶手年轻时是个企业家。”
这个即兴道具成了点睛之笔。当张嘉译戴上眼镜,用医学术语平静描述如何解剖人体时,连门口执勤的警察都不自觉地后退了半步。
拍摄持续到黄昏,当陈默终于喊出“过!”时,段奕宏直接瘫坐在墙角,西装后背已经完全湿透。
张嘉译则保持着那个诡异的微笑,直到场务帮他解开手铐才突然干呕起来。
“完美。”陈默翻看素材时,发现最后一条里有个意外收获。段奕宏摔门而出时,审讯室墙上的挂钟正好指向18:07,这个数字恰好是剧中女儿生日。命运般的巧合。
收工时,王科长破例允许剧组在公安局食堂吃晚饭。
陈默把最好的机位让给了摄影指导,自己蹲在台阶上扒盒饭。段奕宏和张嘉译坐在不远处的花坛边,两人之间还弥漫着那种未出戏的紧张感。
张嘉译突然用陕西话喊道,“陈导,下回写个正常人行不?首映后,我估计俺婆姨要是看见今天这段,非得让俺睡沙发!”
众人哄笑中,陈默摸出手机。屏幕上是父亲发来的短信。
“听说今天拍得不错?矿上兄弟都等着看你这电影呢。”
陈默抬头看向夜空,BJ的星星不多,但足够照亮前路。
……
第二天,再次开拍,陈默能够理解,为什么导演都喜欢演技成熟的演员了。
段奕宏和张佳译算是学院派的代表,两人能够很快领会他这导演的意图,即便偏离了陈默的预想,给出的效果也会让人耳目一新。
反而给陈默带来了更多的灵感。跟他俩比,中戏的几个配角,还有女主的闫妮,都有点不够看了。
因为士气高,配合度高,加上段奕宏和张佳译的辅助,虽然是一群新兵蛋子,前期的拍摄,进行的非常顺利。
唯独在解剖戏份时,出了状况。
这一幕是在解剖室,作为段奕宏的法医,现场解剖女尸。
而身为女主的闫妮,以及邓超和李光洁饰演的警察则跟在一边,查看。
解剖室还是借用市局的,为了保存尸体的状态,里头温度有点低。
之前很喜欢凑热闹围观的中戏学生们,这次乖的跟鹌鹑一样,全都缩在外头。
一进这里头,一身警服英姿飒爽的闫妮就抱住了胳膊,大概是心理作用,眼神怯怯的瞄着周围,尤其是最里头一排排金属柜子。
别说他一个女生,就是段奕宏在内的几个男人,显然也都有点不在状态。
解剖台上,那个1比1制作的蜡像就这么躺在上头。
陈默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有点后悔,这道具貌似做的太过真实还原了。
但陈默是导演,不能怂了了,指挥着剧组成员安置好机位后,就开拍。
这次,几乎一直是一条过的段奕宏却NG了。
………
法医解剖室的冷气发出低沉的嗡鸣,不锈钢台面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
当工作人员掀开白布的瞬间,闫妮猛地后退两步,撞倒了身后的器械推车。金属托盘砸在地上的声响在密闭空间里格外刺耳。
“对、对不起...”
闫妮的声音发颤,警服袖口下的手腕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陈默蹲下身帮闫妮捡拾散落的解剖器械,发现闫妮的指尖冰凉得像大理石。
解剖台上那具“女尸”确实逼真得过分,硅胶制作的皮肤下能看到淡青色的血管,睫毛是用真人毛发一根根植入的,甚至指甲缝里都做了细微的污垢效果。
灯光师老周凑过来小声说,“陈导,能不能把尸体的眼睛合上?太瘆人了...”
段奕宏站在解剖台前,白大褂下的肩膀线条绷得笔直。段奕宏拿起手术刀时,金属反光在脸上投下冷冽的弧线。
这个本该一气呵成的动作,却在刀尖即将接触“尸体”胸口时突然停滞。
“咔“陈默皱眉看着监视器,“段师兄?”
段奕宏深吸一口气:“抱歉,能给我五分钟吗?”
段奕宏的喉结滚动了一下,“这太像真的了。”
……
拍摄被迫中断,陈默把所有人赶出解剖室,只留下主创团队。
邓超蹲在走廊猛吸香烟,李光洁则不停地搓着手臂,他的角色需要全程冷静观察,但此刻连台词本都拿不稳。
“是我的失误。”陈默揉着太阳穴,“应该先请专业法医来指导的。”
正当他掏出手机准备联系局里找关系时,解剖室的门被推开。
一个穿白大褂的瘦高男人站在门口,胸牌上写着“法医科-林副主任”。
“听说你们在拍解剖戏?”林法医的镜片反射着冷光,“王局让我来看看。”
接下来的半小时堪称魔幻现实主义,林法医像摆弄玩具般翻转着硅胶尸体,讲解着真实解剖的要领。
“刀锋15度角切入...肋骨剪要听到'咔'的声响...脑组织取出时要像舀豆腐...”
段奕宏学得认真,但当他按照指导划下第一刀时,硅胶皮肤下预埋的人造血浆袋突然破裂,暗红色液体喷溅而出。
闫妮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叫,邓超直接撞翻了摄像机三脚架。
“停!停!”陈默冲上去检查“伤口”,发现只是道具组过于追求真实的效果设计。
陈默苦笑着看向林法医:“现实中也,这么夸张吗?”
“更精彩。”
林法医推了推眼镜,“去年有个溺亡案,打开胸腔时...”
“好了好了!”闫妮捂着耳朵冲出门外,身后传来男人们尴尬的笑声。
……
再次开拍时,气氛微妙地改变了。林法医站在监视器旁充当技术指导,时不时冒出几句专业点评。
“镊子拿错了...肝脏重量不对...这缝合手法太业余...”
令人意外的是,这种近乎苛刻的“找茬”反而让演员们放松下来。段奕宏逐渐进入状态,当他用专业术语描述“尸体”上的伤口特征时,声音平稳得像个真正的法医。
“死者左胸第四肋间...咦?”
段奕宏突然停顿,这个即兴发挥让陈默竖起耳朵,“这个伤口走向...凶手是左撇子?”
剧本里原本没有这句台词。张嘉译立刻接上戏:“有意思,姜法医连这个都看得出来?”
张佳译站在观察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玻璃,这正是左撇子的习惯动作。
陈默在监视器后握紧拳头,这种超出剧本的化学反应正是电影最珍贵的时刻。
闫妮也渐入佳境,当她饰演的女警发现关键证据时,那种强忍恐惧的职业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手指微微发抖却坚决地举起证物袋,声音发紧但条理清晰。
拍摄持续到深夜。当最后一条“尸体缝合”镜头完成时,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
林法医却突然提出个建议:“要不要拍个彩蛋?真的法医缝合可比这快多了。”
在众人惊恐的目光中,这位从业二十年的老法医戴上手套,现场演示了什么叫“专业速度”。
针线在苍白皮肤上飞舞的场面,让几个中戏学生直接逃出了解剖室。
收工时,陈默发现段奕宏还站在解剖台前。
段奕宏轻轻抚平“尸体“被掀开的硅胶皮肤,像个真正的医生那样说了句:“辛苦了。”
这个未被镜头记录的时刻,后来被陈默写进了导演手记:“最好的表演不是模仿,而是相信。”
走出市局大楼时,东方已经泛白。陈默想了想今天的拍摄,想起了一部日本关于殡葬的电影,陈默笑了笑,日韩会被陈默剪秃去。
……
解剖室的插曲仿佛打开了剧组的任督二脉,随后的拍摄进度快得令人咋舌,原计划三天的法庭戏一天半就完成;雨夜追逐戏更是在段奕宏的坚持下,顶着真实的秋雨连夜拍完。
“这他妈才叫专业!”摄影指导老周看着素材直咂舌。
监视器里,段奕宏在雨中踉跄奔跑的镜头带着原始的生命力,那是演员真摔了七次才换来的真实感。
闫妮的进步尤为明显,当拍摄她发现秘密的那场重头戏时,这个曾经连解剖室都不敢进的女演员,硬是在零度气温下穿着单薄戏服,在屋顶拍了整整六小时。
10月15日,当陈默宣布提前完成90%拍摄时,西影的老刘差点摔了茶杯:“年轻人不讲武德!预算还剩三分之一呢!”
这笔“意外之财“”让剧组有了更多打磨细节的余地。陈默临时增加了两场闪回戏,段奕宏和张嘉译甚至主动提出重拍早期的几场对手戏。
杀青前最后一周,BJ下了第一场秋雨。陈默站在北影厂的混录棚外,看着漫天细雨中还在补拍镜头的演员们,呵出的白气在雨水里格外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