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平稳地飞行在万米高空,舷窗外的云海在夕阳映照下如同熔化的黄金。
陈默将座椅靠背调直,从背包里取出相机,开始整理这两天拍摄的照片。
于佳明歪着头靠在肩上,已经睡得迷迷糊糊。
她的呼吸均匀而温暖,发丝间还带着青岛海风特有的咸涩气息。
陈默小心翼翼地调整姿势,让她靠得更舒服些。
相机屏幕上一张张照片闪过:晨雾中的崂山轮廓,八大关斑驳的树影。
啤酒博物馆里泛着铜光的发酵罐,夜市摊位上跳跃的火苗。
这些画面在他脑海中自动排列组合,渐渐形成连贯的影像序列。
“唔......”
于佳明在他肩头蹭了蹭,迷迷糊糊地问,“几点了?”
“快六点了。”
陈默轻声回答,“再有一个小时就到BJ。”
于佳明揉着眼睛坐直身体,目光落在相机屏幕上。
“这张构图真好。”
她指着那张在崂山拍的晨雾照片,“光线像丝绸一样。”
………
空乘推着餐车经过,陈默要了两杯橙汁。
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他突然说:“这趟值了。”
“嗯?”于佳明咬着吸管看他。
“谢谢你拉我出来。”
陈默转动着手中的纸杯,“如果不是你,我现在可能还在跟各制片人周旋。”
“客气啥。”
于佳明打了个哈欠,眼角挤出两滴困倦的泪珠。
“下次去XZ?”
陈默笑着摇摇头:“先把这部拍完再说。”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新建了一个名为《海边故事》的文档,又掏出素描本开始画分镜草图。
第一张图是一个女孩的背影,站在清晨的海边,长发被海风吹起。
陈默画得很投入,连于佳明凑过来看都没察觉。
“女主角挺眼熟啊。”她突然说。
陈默的耳尖顿时红了,赶紧翻到下一页:“只是草图......”
于佳明突然正色道,“导演,我觉得这个角色需要体验生活。”
“什么意思?”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比如,带演员去海边住几天,培养感情什么的。”
陈默的铅笔在纸上顿了一下,留下一个小小的黑点。
转头看向窗外,夕阳将云层染成绚丽的橘红色,像极了青岛最后一晚看到的晚霞。
他故作严肃地说,“可以考虑,不过得看演员表现。”
………
于佳明笑着靠回他肩上,两人就这样安静地各自忙碌。
陈默继续画着分镜,时不时在文档里记下灵感;于佳明则翻看着电脑里的照片,偶尔发出轻轻的笑声。
“你看这张。”
她把电脑倾斜到陈默面前,照片里是黄小明那个标志性的邪魅笑容,被于佳明抓拍得惟妙惟肖。
“删了删了,太吓人了。”陈默笑着推了推。
打闹间,飞机突然遇到气流颠簸了几下。
于佳明下意识抱住陈默的手臂,等平稳后才反应过来,慌忙松开手,假装整理头发掩饰脸红。
舷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陈默想起昨晚在青岛海边看到的星空。
比柏林的更亮,比BJ的更近。当时于佳明指着北斗七星说,小时候她总以为那是天上神仙的勺子。
“想什么呢?”于佳明问。
陈默合上素描本,“在想,电影的本质。”
“这么深奥?”
“就是突然明白,无论走得多远,最终要拍的,永远是那些最贴近内心的故事。”
………
飞机开始下降,北京城的灯火在夜色中渐次亮起,像一片璀璨的星海。
陈默看着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忽然意识到自己不再感到压抑。
“准备好回去了?”于佳明问。
陈默点点头,合上笔记本。
于佳明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回去后郑主任肯定要找你谈话。”
陈默做了个痛苦的表情:“别提了......”
“还有中影韩总”。
于佳明继续补刀,“听说他为了找你,把中戏翻了个底朝天。”
飞机轮子接触跑道时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陈默深吸一口气,看着窗外闪烁的跑道灯,突然笑了:“值得。“
行李转盘前,两人肩并肩站着等待。
于佳明的行李箱先出来,陈默帮她拎下来时,发现贴满了各地旅行贴纸的箱子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张青岛的纪念贴纸。
“什么时候贴的?”他问。
于佳明眨眨眼,“秘密,下次旅行再告诉你。”
走出机场,BJ初春的空气扑面而来。
陈默拦了辆出租车,把行李放进后备箱。
上车前,回头看了眼航站楼巨大的显示屏,上面滚动播放着航班信息。
“青岛”两个字在夜色中闪闪发光,像是一个未完待续的承诺。
………
清晨八点的中戏食堂笼罩在一片氤氲的热气中。
陈默推开玻璃门的瞬间,原本嘈杂的人声突然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随后又爆发出更加热烈的窃窃私语。
下意识拉了拉棒球帽的帽檐,却发现这个动作反而引来了更多目光。
“这边!”于佳明的声音从角落里传来。
她今天扎了个高马尾,白色T恤外套着件的灰色衬衫,正冲陈默挥手。
陈默注意到她手腕上戴着那条在青岛夜市买的贝壳手链。
端着餐盘穿过食堂时,陈默感觉后背快被视线烧出两个洞来。
几个表演系的女生躲在豆浆碗后面偷瞄,目光相触的瞬间又慌忙低头,假装对餐盘里的煮鸡蛋产生了浓厚兴趣。
“今天怎么回事?”陈默刚坐下就低声问道。
于佳明咬着吸管,眼睛笑成两道月牙。
“你不知道?咱们成大明星了。”
她用筷子指了指身后的公告栏,“看那边。”
公告栏最显眼的位置贴着一张放大照片,应该是昨天清晨拍的,他和于佳明并肩坐在食堂靠窗的位置。
晨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为两人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
照片旁边用红色马克笔龙飞凤舞地写着“中戏最佳CP”,周围还画满了爱心和箭头。
“谁拍的?”
陈默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照片构图确实不错,光影处理得相当专业,但他完全不记得当时有人在附近。
“摄影系的小学弟吧。”
于佳明夹起一个小笼包,“听说这张照片在他们系群里拍出了两百块高价。”
她突然压低声音,“对了,你知道咱们有cp超话了吗?”
陈默一口豆浆差点喷出来:“什么东西?”
“就这个。”
于佳明侧身拿出笔记本电脑,上面显示着校内论坛话题页。
#晨明cp#,后面跟着个的手绘标志。
置顶是张他们在青岛海边的背影照,转发已经过万。
“这都什么时候拍的?!”
陈默夺过鼠标,难以置信地划拉着屏幕。
照片一张比一张暧昧:崂山顶上他为于佳明整理头发的瞬间,夜市里两人共喝一杯奶茶的画面,甚至还有他们在机场值机时相视而笑的侧脸。
“淡定淡定。”
于佳明把鼠标抢回来,“你现在可是公众人物了。”
她眨眨眼,“要不要考虑给我签个名?我可是你的头号粉丝。”
陈默正要反驳,食堂的电视突然切换到娱乐新闻。
女主播甜美的声音传遍整个空间:“柏林银熊奖得主、中戏学生陈默近日被拍到与神秘女子同游青岛...”
………
画面切到了他们在啤酒博物馆的照片,还贴心地给于佳明打了马赛克。
食堂瞬间沸腾了,起哄声、口哨声响成一片。
“神秘女子?”于佳明撇撇嘴,“我这么没辨识度吗?”
陈默捂着脸,尴尬得能滴出血来。
“要不咱们打包回宿舍吃吧。”
于佳明突然站起身,在众目睽睽之下握住陈默的手。
“怕什么,反正都这样了。”
整个食堂瞬间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陈默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冲向了头顶,看着于佳明狡黠的笑容,他突然就不想躲了。
他反握住于佳明的手,“走吧,上课去。”
两人手牵手走出食堂的背影,又引来了新一轮的尖叫声。
………
表演系的阶梯教室里,气氛更加热烈。
陈默刚在后排坐下,就发现前排同学齐刷刷回头行注目礼。
几个女生激动地交头接耳,还有人偷偷举起相机拍照。
“今天我们分析《不可饶恕》中的表演细节。”
常教授推了推眼镜,目光直指后排。
“正好导演在场,不如请陈默同学来点评一下?”
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掌声和起哄声。
陈默硬着头皮站起来,正对上教室另一头于佳明促狭的目光。
她夸张地做了个鬼脸,还用口型说:“大导演,讲两句~”
陈默清了清嗓子,“这个,其实是师兄的表演有很多即兴发挥。”
他的分析刚开了个头,教室后门突然被推开。
郑主任阴沉着脸站在门口:“陈默,出来一下。”
走廊里,郑主任的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是谈恋爱的公园!”
“老师,我们...”
“我知道你们年轻人血气方刚,”
郑主任打断他,“但现在多少双眼睛盯着你?今天电影局还打电话来问,说中戏的标杆学生怎么天天上娱乐版?”
陈默低着头没说话。窗外,梧桐树的影子在地上轻轻摇晃。
“新剧本写得怎么样了?”郑主任突然话锋一转。
“快完成了。”
“那就专心搞创作!”
郑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语气缓和下来。
“等你有几部作品了,谁还在意你跟谁谈恋爱?”
………
回到教室时,分析课已经接近尾声。
陈默悄悄溜回座位,发现手机上多了条于佳明的消息。
“老郑骂你了?”
他抬头看去,于佳明正担忧地望着他。
陈默摇摇头,回复道:“没事,让我们低调点。”
下课铃响起,人群如潮水般涌出教室。
于佳明逆流而上挤到陈默身边:“怎么说?”
陈默苦笑着收起笔记本,“被训了一顿,让我们注意影响。”
于佳明撇撇嘴:“都大学了还管这个。”
她突然凑近,在陈默耳边轻声说,“那...偷偷的?”
温热的气息拂过耳畔,陈默的心跳顿时漏了一拍。
他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个清脆的声音插了进来。
“学长学姐好!我是校报的记者,能采访一下你们………”
两人转头,看到一个扎着丸子头的小女生,正举着录音笔眼巴巴地望着他们。
“抱歉,”陈默打段了她的说话,拉起于佳明就走。
“我们赶时间!”
一路飞奔到导演系的小放映厅,这里是陈默的“秘密基地”。
关上门,两人气喘吁吁地对视一眼,突然同时笑出声来。
“这下真成校园名人了。”
………
绯闻在中戏校园里发酵到第七天时,陈默终于忍无可忍。
那天清晨,他刚走进教学楼,就被十几个学弟学妹团团围住。
“学长,你和于学姐真的在青岛接吻了吗?”
“陈导,能说说你的新片会请于学姐主演吗?”
“默哥,你们什么时候公开啊?”
更夸张的是,表演系的一个学妹竟然捧着剧本在他面前,声泪俱下地请求他指点“恋爱戏该怎么演才真实”。
………
当天下午,他在学校两公里外的胡同里租了间老式公寓。
房子不大,但胜在安静,最重要的是,没人知道这个地方。
搬家时他只带了三样东西:笔记本电脑、一箱手稿,还有于佳明送他的那本《电影视觉语法》。
“真要玩消失啊?”
帮他搬家的室友张浩把纸箱扔在地上,擦了把汗。
陈默没回答,而是从包里掏出一卷图纸贴在墙上——那是《鲨滩》的改良构思。
一位冲浪者在无人海滩遭遇鲨鱼,靠智慧和毅力最终生还。
“嚯,这么拼?”
张浩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笔记。
“啧啧啧,于佳明知道吗?”
陈默的动作顿了一下:“还没跟她说吧。”
“啧啧,小心人家杀过来。”
张浩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那我先撤了,有事打电话。”
门关上后,陈默终于长舒一口气。
环顾这个不到二十平米的空间:斑驳的墙壁上贴满了分镜草图,二手书桌上摆着三台显示器,角落里的小冰箱里塞满了速食食品。
这里将成为他的战场。
第二天开始,陈默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表:
7:00起床
7:30晨跑(胡同口到后海往返)
8:30剧本创作
12:00午餐(固定胡同口张记面馆)
13:00分镜绘制
18:00晚餐(随意)
19:00素材整理
23:00观影拉片
凌晨1:00睡觉
这个节奏在第五天被打断了一次。
那天中午,陈默正在面馆吃刀削面,手机突然疯狂震动——是于佳明的三十七个未接来电。
最新一条短信写着:“再不开机我就报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