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暮春的风掠过案头时,总让我想起稿纸上那些被阳光晒得发脆的字迹。它们是从生活的褶皱里抖落的星子,是途经街巷时被门环勾住的衣角,是某个清晨突然涌上来的、想要抓住时光尾巴的冲动——于是便有了这些零散的文字,像拼图般在岁月里慢慢凑成了眼前的模样。

我始终相信,散文是最贴近生活本真的文体。它不必盛装赴宴,不必为赋新词强说愁,只需带着体温与呼吸,把日子里的吉光片羽轻轻铺展。就像此刻窗外的树影,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碎金,看似无序,却藏着风的走向、光的韵律,以及枝叶舒展时那声无人听见的叹息。书中的篇章多是行走与凝视的所得:可能是老巷口修鞋匠手中永远转着的铁砂轮,是暴雨后菜市场里沾着泥星的白合花,是深夜书桌前与猫对视时忽然漫上来的孤独与温柔。这些瞬间曾在时光中稍纵即逝,却因文字的定格,成了可以反复摩挲的琥珀。

写作者总在寻找自己的坐标系,于我而言,散文便是丈量世界与内心的标尺。它让我学会在速朽的时代里慢下来,像旧时文人对待信笺般郑重地对待每一次相遇:清晨卖豆浆的热气如何模糊了老板娘的笑脸,秋分时晾在阳台的蓝布衫怎样被风鼓起成一艘欲航的船,甚至是某次失眠时,月光在窗帘上绣出的几何图案——这些被惯常忽略的细枝末节,在文字的凝视中渐渐显影,成为属于自己的精神地图。

常有人问,在碎片阅读的时代,为何还要写这样“无用“的文字?或许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一些能让心灵栖居的角落。散文是写给自己的备忘录,也是寄给陌生人的明信片,字里行间藏着未说尽的故事,等着某个相似的灵魂来拆封。当你翻开这些篇章时,或许会在某段描写里遇见似曾相识的黄昏,在某句独白中触碰到隐秘的心事,甚至在某个平淡的段落里,忽然想起自己也曾这样认真地活过。

此刻合笔,窗外的新绿正漫过墙头。这些文字终将离开我的书桌,走向更广阔的人间。愿它们成为你手中的一片落叶,一枚书签,或是某个午后打盹时落在膝头的光斑——无关宏大,只关相遇。毕竟,所有的书写,最终都是为了在时光的长河里,与懂得的人,轻轻碰杯。

二〇二五年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