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杨国忠的阻挠

在安禄山离开皇宫后。

李隆基觉得光赏赐金钱好像还不足以弥补,于是准备擢升他为宰相,旋即命令翰林学士张垍草拟诏书。

结果诏书还没来得及发布,杨国忠已经接到消息,他就怕安禄山入朝拜相,随即马上入宫劝谏。

李隆基闻讯面色不悦怒斥道:“杨卿,是你一直在朕耳边说他安禄山即将造反,现在朕准备把他调来长安,你对此又是强烈反对,是何居心?”

本来李隆基都把诏书写好啦,他要加封安禄山为尚书左仆射,加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政事堂决策军国大事。

这样既能把安禄山调来长安,又能腾出位子让底下将领正常上升,还能拿他跟杨国忠斗法,简直就是一石多鸟。

杨国忠赶紧跟着李隆基解释道:“陛下,安禄山虽然有些军功在身,但是他一介胡人蕃将目不识书,如若让他入朝拜相,四夷诸藩皆会以为我大唐无人,竟要一个外族胡人来担任宰相!”

“更何况契丹和奚人降而复叛尚未平定,范阳军务离不开安禄山,与其把他调来长安入朝拜相,何不让他继续发挥余热。”

这话一出,李隆基瞬间动摇起来。

他人老了好面子,自然不会做出让人觉得丢脸的事。

最主要的是,李隆基对于安禄山谋反谣言也是半信半疑。

既然安禄山接到旨意便来到长安,那就证明他确实没有多大异心,要不然他岂敢日夜兼程赶来送死。

更何况安禄山的家眷都在长安城中的东平王府,换而言之李隆基手上还捏着人质。

要是安禄山胆敢起兵造反,那他肯定会找借口把家人接到范阳郡。

然而安禄山似乎没这意思,他一介外族胡人毫无根基,起兵造反只会必死无疑而已。

李隆基不禁陷入深深沉思,他再三考虑过后开口说道:“既然杨卿觉得安禄山不适合入朝拜相,那朕就取消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给他一个有名无实的尚书左仆射。”

“陛下英明!”

杨国忠瞬间喜开颜笑恭维道。

在杨国忠的干预之下,李隆基取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只给安禄山一个尚书左仆射的虚职。

当然这时候肯定有人会好奇啦。

尚书仆射好歹也是从二品的官职,诸如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以此官职拜为宰相,那又怎么能说这是有名无实的虚职呢?

而这就要从太宗皇帝李世民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大唐朝廷是以三省六部为行政制度,起初宰相之位是指三省长官,例如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

李世民在登基继位以前,他贵为大唐朝廷的秦王,官封天策上将,兼任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凉州总管、雍州牧、蒲州都督,统领十二卫大将军,授勋上柱国。

其中尚书令在大唐朝廷负责管理尚书省,六部官吏全部都是下属,这权力实在太大,基本已经可以威胁到皇权。

太宗皇帝李世民考虑到尚书令位高权重,他在登基继位以后,不再委任大臣出任尚书令,由此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实际长官。

尚书仆射本来只是尚书令的副手,分为左右仆射两个官职,彼时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尚书右仆射。

由于这两个官职是尚书省的实际长官,所以有资格进入政事堂共同决策军国大事。

直到高宗皇帝李治之后,他特地把政事堂从门下省迁到中书省,国家大事和日常政务几乎都在政事堂会议上讨论处理,只有中书令和门下侍中能够固定参与。

其他大臣必须加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者“同中书门下三品”才能议政,故而凡是进入政事堂皆为宰相。

尚书仆射失去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固定资格,仅沦落为执事官而已。

后来李隆基登基继位以后,他把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从此尚书仆射彻底变成没有实权的虚职。

只不过文武百官依旧还是习惯把中书门下的办公场所称为政事堂。

从这里就能明白尚书左仆射为什么有名无实。

李隆基命令翰林学士张垍重新草拟诏书。

安禄山在东平王府接到诏书后顿时傻眼,他指着张垍的鼻子怒骂道:“张翰林,你该不会是在耍我吧?”

正好来送诏书的人就是翰林学士张垍,他面色尴尬解释道:“东平郡王,陛下本来都准备让你加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政事堂决策军国大事,可没想到杨国忠从中阻挠,故而这事才没成。”

“杨国忠,我跟你势不两立!”

安禄山脸色变得铁青无比,他深知自己仕途已经彻底到头,接下来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因为安禄山在来到长安之前,他已经把范阳、平卢、河东三个节度使安排妥当,所以只等他入朝拜相进行举荐。

现在安禄山当不上宰相,那就说明他的承诺已经泡汤。

“东平郡王,那下官先告辞啦!”

张垍见此情形也不敢继续待下去,他赶紧找个借口溜之大吉。

原本张垍也以为安禄山入朝拜相属于板上钉钉的事情,为此他才把消息泄露给安庆宗,本意是想借此交好安禄山。

不曾想到杨国忠在这问题上技高一筹,他硬生生把安禄山的仕途斩断。

安庆宗亲自把张垍送出门后,他重新回到屋子里,看见自家父亲失魂落魄的模样,他唉声叹气安慰道:“父亲,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大不了您再回范阳郡而已。”

“儿啊,我等都要死于奸相之手啦!”

安禄山面容憔悴眼神空洞,他好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嗓音略微嘶哑说道:“为父已经把三个节度使的官职许诺出去,而他们也把自己官职许诺出去,你可知道这牵扯到多少人吗?”

“为父能够一人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外人皆以为我是大权在握。可我要是无法喂饱手底下这帮骄兵悍将,那他们首先就会拿我来开刀啊!”

“况且为父这么多年以来干了不少坏事,一旦让人捅了出去,杨国忠必定会借机发难。”

“要是再让陛下他老人家知道我养寇自重,放任契丹和奚人在边境上挑起战争,那他更不可能放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