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蝉鸣初起

七月的阳光像融化的蜂蜜,浓稠地淌在老旧的青石板路上。林小满蹲在巷口,用树枝拨弄着成团的蚂蚁,听着远处电子秤的报数声——三舅的水果摊又开始热闹了。她穿着洗褪色的蓝白条纹背心,鼻尖沁着汗珠,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

“小满!“扎着高马尾的女孩在阳光下刹住车,车筐里的玻璃瓶晃出细碎的光,“冰镇橘子汽水!我妈说你今天出院。“

来的是隔壁班的陈雨桐,两人从幼儿园起就是邻居。小满接过汽水,铝盖“啵“地弹开,气泡在舌尖炸开时,她忽然想起三天前从急诊室出来的晚上,走廊尽头的窗户漏进一缕月光,照在手腕的绷带上——那道被生锈栏杆划开的伤口,像条粉红色的小蛇。

“暑假作业发了吗?“小满舔掉嘴角的汽水,抬头望向爬满爬山虎的围墙。墙那边是市三中的操场,去年暑假她们曾翻进去偷摘石榴,结果被保安追得满操场跑。

雨桐忽然压低声音:“听说今年有个秘密基地。“她从帆布包里掏出皱巴巴的信纸,上面用荧光笔写着歪歪扭扭的字:“旧电视台废墟,坐标30.57°N,120.34°E。

第三天午后,两个女孩踩着共享单车穿过滨江路。蝉鸣声浪铺天盖地,小满的绷带已经换成透气的创可贴,随着骑行动作轻轻摩擦袖口。旧电视台位于郊区山脚,锈迹斑斑的铁门半掩着,爬山虎从砖缝里钻出来,像绿色的瀑布。

“真的有人来过吗?“小满跟着雨桐跨过断墙,脚下的碎玻璃咔嚓作响。主楼大厅的天花板悬着几盏扭曲的吊灯,墙皮剥落处露出泛黄的海报——是千禧年前后的选秀节目宣传画,女主角的眼睛被抠出两个窟窿。

雨桐忽然拽住她的袖子,指向楼梯拐角:“看!“那里有个用砖块压住的铁盒,掀开时扬起一阵灰尘。里面是本破旧的笔记本,扉页写着“周明远 1998“,字迹被水洇过,有些模糊。

小满翻开内页,1998年8月的日记里夹着张泛黄的电影票根,日期是8月15日,座位号2排4号。正文写着:“今天终于攒够钱买了票,她穿了白裙子,像电影里的女主角。可是散场时下雨了,她没带伞......“

“周明远是谁?“雨桐咬着吸管,汽水已经喝掉半瓶。小满注意到笔记本最后一页画着简易地图,红点标在“放映厅“位置,旁边写着“勿念“两个字,墨迹被划过几次,显得用力而潦草。

按照地图绕到侧楼,放映厅的木门挂着把生锈的挂锁。小满从裤兜掏出发卡——这是她住院时同病房姐姐送的,银色蝴蝶形状。雨桐在旁边望风,看着她屏息凝神地捅锁孔,忽然听见远处传来狗叫声。

“开了!“小满压低声音。门轴发出吱呀声,里面扑面而来的霉味让人打喷嚏。放映厅里摆着二十几排木椅,椅背上结着蛛网,正前方的幕布已经泛黄,角落卷着边。

雨桐用手机照亮墙壁,忽然指着角落:“快看!“那里有面涂鸦墙,最显眼的是用红漆写的“永远“,旁边是个爱心图案,里面刻着“ZY+LY“。下方还有行小字:“1998.8.15,雨太大,没说出口。“

“ZY是周明远吗?LY......“小满忽然想起笔记本里的电影票,日期正是8月15日。她蹲下身,发现地板缝隙里卡着枚银色耳钉,心形,边缘有些氧化发黑。

这时窗外忽然掠过阴影,像是有人影晃过。雨桐猛地抓住小满的胳膊:“会不会......闹鬼?“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汽车鸣笛,大概是路过的货车。两人对视一眼,同时笑出声,却都下意识加快了翻找的速度。

傍晚时分,天际堆起铅灰色的云。两人抱着笔记本往山下跑时,第一滴雨点砸在小满后颈。雨桐的自行车停在山脚便利店旁,等她们冲过去时,暴雨已经倾盆而下,便利店的玻璃门内透出暖黄色的光。

“先躲雨吧。“小满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创可贴被浸透,边缘卷起来。便利店里只有个戴眼镜的男生在整理货架,听见动静抬头,露出惊讶的表情:“小满?“

居然是同班的许嘉航。他去年拿过全市物理竞赛一等奖,总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课桌永远整整齐齐。此刻他穿着便利店的蓝色工作服,胸前别着工牌,上面写着“暑期兼职“。

“喝点热的吧。“许嘉航递来两杯关东煮,萝卜在汤里浮沉。雨桐戳了戳小满胳膊,眼神在两人之间乱转。小满低头吹着热气,忽然想起上周数学课,她抄题时笔断了芯,转头借笔,正好撞见许嘉航在草稿本上画机械结构图,线条流畅得像溪流。

暴雨敲打着玻璃,远处传来闷雷。小满看着笔记本上晕开的字迹,忽然开口:“你们说,1998年的夏天,这里发生过什么?”

接下来的三天,三人开始拼凑周明远的故事。许嘉航在市图书馆查到旧报纸,1998年8月16日有篇社会新闻:“郊区旧电视台突发火灾,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初步判定为电路老化所致。“照片里,放映厅的屋顶烧出个大洞,浓烟滚滚。

“火灾第二天就是日记里的8月15日。“小满在雨桐家的书桌上摊开资料,窗外的蝉鸣一阵紧过一阵。雨桐咬着笔帽,忽然指着地图:“看!火灾地点就在放映厅,说不定那天......“

“周明远想在放映厅表白,结果遇到暴雨,然后火灾?“许嘉航推了推眼镜,他带来的平板电脑里存着1998年的市三中校刊扫描件,“周明远,高三(2)班,文学社社长,保送名单里有他。“

名单下方有张合照,穿白衬衫的男生站在后排,嘴角微微上扬,眼神看向镜头右侧。小满忽然想起废墟里的涂鸦,“ZY+LY“——LY会不会是林月?校刊里没这个名字,但1997年的文艺汇演名单里,高二(3)班有个女生表演独唱,曲目是《勇气》。

“如果林月那天没带伞,周明远应该会送她回家。“小满喃喃道,“但火灾发生在凌晨,他们为什么会在那里待到那么晚?“

雨桐忽然拍桌:“会不会是火灾后,周明远没来得及表白,所以留下日记?后来他们分开了,所以才有'勿念'......“她的声音渐渐低下去,因为看到小满的眼神忽然凝固在笔记本某页——那是1998年8月15那里待到那么晚?“

雨桐忽然拍桌:“会不会是火灾后,周明远没来得及表白,所以留下日记?后来他们分开了,所以才有'勿念'......“她的声音渐渐低下去,因为看到小满的眼神忽然凝固在笔记本某页——那是1998年8月15日的日记,最后一句被水洇得模糊,却能辨认出“对不起“三个字。

周六晚上,三人带着手电筒再次潜入旧电视台。小满特意穿了白色连衣裙,雨桐说这样更有“女主角氛围“。放映厅的幕布已经用晾衣绳固定,许嘉航带来台老式投影仪,是从爷爷家翻出来的。

“这卷胶片是在仓库找到的。“他调试着镜头,胶片轴转动时发出沙沙声。小满攥着那枚耳钉,心跳得厉害,总觉得下一秒会看见什么秘密。

光束投在幕布上时,画面有些模糊,像是家庭录像。镜头晃了晃,出现穿白衬衫的少年,背景是放映厅的木椅。他对着镜头笑,身后站着扎马尾的女生,穿着白色连衣裙,手里拿着冰淇淋——正是校刊里的周明远和林月。

“今天林月说,她想当导演。“少年的声音带着青涩,“她说以后要拍一部关于夏天的电影,里面有蝉鸣、橘子汽水,还有......“画面忽然晃动,传来笑声和翻找东西的声音,“周明远!别拍了!“

镜头转向天花板,能看见吊扇在转动,接着是暴雨敲击屋顶的声音。画面突然黑了几秒,再亮起时,少年和女生坐在前排,中间隔着半条长椅。少年手里拿着个盒子,正要递过去,忽然有人敲门,大喊着“起火了“!

画面剧烈摇晃,能听见咳嗽声和奔跑声。最后一帧是少年转身看向镜头,眼神里有惊恐和不舍,随后画面彻底消失,胶片轴空转起来。

“所以那天他想表白,结果起火了。“雨桐的声音有些哽咽,“那个盒子里是不是耳钉?林月跑的时候掉了一只......“

小满摸出裤兜里的耳钉,在手电筒下泛着微光。许嘉航忽然指向幕布下方:不知何时,那里多了行粉笔字——“谢谢你找到它“。字迹新鲜,像是刚写的。

涂鸦面面相觑,忽然听见外面传来自行车铃声。冲出去时,只看见道白色身影拐过围墙,马尾辫在月光下晃了晃,消失在蝉鸣里。

八月的最后一周,小满的伤口已经结痂。三人把笔记本和耳钉放回铁盒,埋在放映厅的涂鸦墙下,旁边种了株向日葵。许嘉航回了趟爷爷家,带回张泛黄的结婚照——1999年的秋天,穿白衬衫的少年和扎马尾的女生站在民政局门口,男生手里拿着支向日葵。

“原来'勿念'是'勿忘我'的意思。“小满看着照片里两人相扣的手,忽然明白日记里的“对不起“,或许是因为火灾后少年自责没能保护好女孩,却不知她早已在等待。

暑假最后一天,他们在巷口喝光最后一瓶橘子汽水。雨桐指着天上的流云:“明年夏天,我们去看看真正的大海吧。“许嘉航低头整理书包,露出耳尖的红:“我查了,海边有个灯塔,晚上会亮。“

小满望着渐渐淡去的蝉鸣,忽然觉得这个夏天像部未完成的电影,而他们都在等待下一个章节的开始。绷书包下的那天,护士姐姐说伤口会留下淡淡的疤,此刻她摸着愈合的皮肤,忽然明白有些痕迹不是遗憾,而是时光来过的证据。

风起时,巷口的梧桐叶沙沙作响。远处传来新的蝉鸣,不知是今年的第几批。林小满背着书包走向公交站,阳光穿过指缝,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就像1998年那个暴雨夜,少年没能说出口的告白,最终在二十年后的夏天,被三个孩子的好奇心酿成了最甜的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