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阮.梅思考的瞬间,那白色的蝴蝶光遇突然变得异常耀眼,仿佛要燃烧起来一般。
随着光芒不断增强,它终于在某个临界点上猛然爆发,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夜空。
这突如其来的强光让阮.梅猝不及防,她甚至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整个人就被那耀眼的光芒完全吞没。
在这短暂的瞬间,她仿佛失去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
当阮.梅终于回过神来时,她发现自己的身体正处于一个银白色的空间之中。
这个空间充满了一种奇异的能量,让人感觉时间在这里似乎都变得流动起来。
阮.梅立刻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非常特殊,她心中暗叫不好,知道自己可能陷入了某种危险的境地。
然而,她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迅速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应对之策。
阮.梅深知这个空间的危险性,她不敢有丝毫大意。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调动起本体所留下的力量,全力保护自己。
只见她身上泛起一层紫色的能量护盾,这护盾如同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将她紧紧地包裹在其中。
与此同时,通道内的罡风呼啸着吹过,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试图将阮.梅撕碎。
但那紫色的能量护盾却坚如磐石,将这些罡风牢牢地阻挡在外,确保阮.梅在穿越时空隧道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
阮·梅用本体的力量,在时空隧道中急速穿梭。
经过整整一个小时的漫长飞行,她终于看到了隧道的尽头——那是一片银白色的光芒,而在光芒的最深处,有一个小小的黑点若隐若现。
阮·梅见状,毫不犹豫地将飞行速度提升到极致,身影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向着黑点疾驰而去。
她的心跳也随着距离黑点的缩短而逐渐加快,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中疯狂跳动的声音。
就在阮·梅即将冲出黑点的一刹那,突然间,天空中数万米的高空处,空间开始剧烈扭曲,发出咔咔咔的巨响,仿佛整个世界都要被撕裂开来。
紧接着,空间破碎,一道人影如闪电般从破碎的空间中猛冲而出。
阮·梅只觉得眼前一花,自己便已经冲出了黑点。
然而,她立刻感受到一股强大的下坠力,身体不由自主地向下坠落。她连忙调动体内的力量,稳住身形。
阮·梅身形停留在高空,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瞰着下方的景象。
只见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房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小镇。
她缓缓闭上眼睛,集中精神去感受自己与本体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就像是一条看不见的线,将她和本体紧密相连。
然而,当她静下心来感受时,却惊讶地发现这条联系虽然还存在,但却比以往要微弱许多。
按照常理来说,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应该发生的。
在龙王传说的世界里,她与本体之间的联系应该是坚不可摧的,没有人能够削弱这种联系。
可如今,这联系却变得如此微弱,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阮·梅猛地睁开双眼,似乎这时她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地方并非原本的世界。
她深吸一口气,再次仔细感受了一下下方的情况。
果然,在那遥远的下方,她察觉到了一丝魂力的波动。
尽管距离有几万米之遥,但凭借本体的强大力量,她还是能够清晰地感知到。
忽然间她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想法。
「这里有魂力……有天地灵力,也就是说这里是斗罗大陆的平行时空」
平行宇宙,是科学家们提出的一种物理学假说,是指与原宇宙平行存在着的,既相似又不同的其他宇宙。
科学家们对于这些神奇的平行宇宙做出过大胆的假想:在这些宇宙中,有和我们的宇宙诞生条件相同的宇宙,也可能存在着和地球相同,或是具有相同历史的行星,还可能存在着跟地球人完全相同的另一群人类。
不过,在这些不同的宇宙里,事物的发展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我们的宇宙中,已经灭绝的物种在另一个宇宙中可能正在不断进化,生生不息。
平行作用力的平行宇宙,对立人类的万有引力星球宇宙,平行作用力既不重合,也不相交,可谓“井水不犯河水”,导致纯基本粒子宇宙,与人类的万有引力宇宙纯星球刚好对立。
有学者描述平行宇宙时用了这样的比喻,它们可能处于同一空间体系,平行作用力平行运动,就好像同在一条铁路线上疾驰的先后两列火车;它们有可能处于同一时间体系,但空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时行驶在立交桥上下两层通道中的小汽车。
那么,有没有办法绕过这所谓的“塌缩”和“观测者”,从本应研究客观规律的物理学中剔除观察者的主观成分呢。
埃弗雷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波函数没有“塌缩”,则它必定保持线性增加。
也就是说,上述实验中电子即使在观测后仍然处在左/右狭缝的叠加状态。
埃弗雷特由此进一步提出:人们的世界也是叠加的,当电子穿过双缝后,处于叠加态的不仅仅是电子,还包括整个的世界。
也就是说,当电子经过双缝后,出现了两个叠加在一起的世界,在其中的一个世界里电子穿过了左边的狭缝,而在另一个世界里,电子则通过了右边的狭缝。
这样,波函数就无需“塌缩”,去随机选择左还是右,因为它表现为两个世界的叠加:生活在一个世界中的人们发现在他们那里电子通过了左边的狭缝,而在另一个世界中,人们观察到的电子则在右边。以“薛定谔的猫”来说,埃弗雷特指出两只猫都是真实的。
有一只活猫,有一只死猫,但它们位于不同的世界中。
问题并不在于盒子中的发射性原子是否衰变,而在于它既衰变又不衰变。
当观测者向盒子里看时,波函数本身会坍塌,整个世界分裂成它自己的两个版本。
这两个版本在其余的各个方面是完全相同的。
唯一的区别在于其中一个版本中,原子衰变了,猫死了;而在另一个版本中,原子没有衰变,猫还活着。
前述所说的“原子衰变了,猫死了;原子没有衰变,猫还活着”这两个世界将完全相互独立平行地演变下去,就像两个平行的世界一样。
量子过程造成了“两个世界”,这就是埃弗雷特前卫的“多世界解释”。
这个解释的优点是:薛定谔方程始终成立,波函数从不塌缩,由此它简化了基本理论。
它的问题是:设想过于离奇,付出的代价是这些平行的世界全都是同样真实的。
这就难怪有人说:“在科学史上,多世界解释无疑是目前所提出的最大胆、最野心勃勃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