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这日,云雾正在整理布庄的账册,指尖突然在一行数字上停住。
她反复核对了三遍,确认自己没有算错——上个月布庄交给市集的摊位费竟高达六两银子,几乎占了利润的三成。
‘韩姨,这摊位费怎么这么贵?“她忍不住问道。
韩夫人挑眉看她:‘觉得贵了?‘’
云雾老实点头:“若是能省下这笔钱...“
‘’省?“
韩夫人冷笑,手指敲在账本上,“王主簿新纳的小妾要打金头面,李衙役的儿子要进县学,这钱不从你们这些商户身上刮,难道从天上掉下来?“
窗外雨势渐大,云雾望着雨中模糊的街道轮廓,突然想起韩夫人说过的话:“生意人要学会见缝插针。‘’
她默默合上账本。
飞快回到住处,她翻出自己积攒的碎银子数了数——总共九两七钱。若要在市集租个固定摊位,怕是连半个月都撑不住。
‘’如果能……‘’一个念头突然闪过。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云雾就背着特制的木箱出了门。
箱子里整齐码放着二十匹最畅销的棉布,每匹都裁成小块样品挂在箱盖上。这是她琢磨出的新法子——流动卖布。
‘’上好的松江棉布,比市集便宜三成!“
起初生意不错。她在茶楼门口蹲守,专找那些刚从市集出来、对价格不满的客人。晌午转到绣坊后巷,向绣娘们推销零头布。
一天下来,竟卖出五匹布,赚了将近一两银子。
云雾尝到了甜头,第二天她花了二十文钱找西街王木匠定了一个新式箱子。
箱体分上下两层:下层整整齐齐码着十二匹最畅销的棉布,上层挂着各色布样,箱盖上还用炭笔写着“上等松江布“几个大字。箱子的侧面还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暗格,用来存放量布的尺子和剪刀。
“大姐,看看这细棉布?比市集便宜三成呢!“
她在茶楼门口拦住一位刚从市集出来的妇人,麻利地抖开一块天青色布样。晨光下,布料泛着柔和的光泽,看得妇人眼前一亮。
‘’这布倒是实在...怎么卖?“
‘’一尺十五文,若是整匹买,只要一两八钱。“
云雾边说边取出暗格里的尺子,“您摸摸这质地,松江来的上等货,市集少说要卖二两二钱一匹。“
到晌午时分,她已经卖出去三匹布,赚了将近一两半银子。这个数字让她心头一喜——若是在市集摆摊,扣除摊位费后根本剩不下这么多。
第三天傍晚,夕阳将云层染成血色。云雾正在酒肆旁给一位客人量布,突然三个身影挡在了她的木箱前。
‘’小娘子,新来的?“
为首的大长脸用木棍敲了敲她的布箱,棍子上还沾着可疑的暗红色痕迹,“知道这片的规矩不?“
旁边的客人见状,连忙放下布料快步离开。云雾强作镇定地收起尺子:“什么规矩?“
‘’一日三十文保护费。“
大长脸咧嘴一笑,露出参差不齐的黄牙,“交了钱,保你平安无事。“
云雾的手指死死掐进掌心,指甲几乎要陷进肉里。她低着头,不敢直视对方那双带着戏谑的眼睛,生怕自己眼底的愤怒会招来更大的麻烦。
‘’三十文……“
她心里盘算着,‘’今天赚的还不够交他们的‘保护费’。“
可她知道,如果不给,他们明天就会来掀她的摊子,甚至动手打人。她见过别的摊贩反抗的下场——货物被砸烂,人被按在地上羞辱。
她咬着牙从腰间摸出钱袋,指尖微微发抖,一枚一枚地数出铜钱。
大长脸眼睛发亮,连忙伸手来抓,她下意识地缩了一下,但还是松开了手。
‘’忍一忍……“
她在心里对自己说,‘’现在硬碰硬,只会更惨。“
铜钱落入对方掌心的瞬间,她听见他们刺耳的笑声:
‘’明天五十文,记住了!“*
她没吭声,只是死死攥住布箱的边缘,指节泛白,直到他们走远,才缓缓松开手,掌心已经留下几道深深的指甲印。
看着几人离开的背影,云雾暗暗‘呸’了一声,心里暗自着急,得想个对策才行。
可更糟的还在后头。
次日清晨,她刚在绣坊后巷支开布箱,就听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谁准你在这儿摆摊的?“
马鞭破空而来,堪堪擦过她的耳畔。
马鞭抽在布箱上的声音像炸雷一样,吓得她浑身一颤。
布匹散落一地,沾满了尘土。
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恐惧——如果布脏了、破了,她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巡街的赵衙役骑在枣红马上,居高临下地瞪着她:“市集有市集的规矩,再让老子看见你在街上乱摆,没收你的破箱子!“
她张了张嘴,想解释,可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她只能慌乱地蹲下去,手忙脚乱地捡拾散落的布匹,生怕再慢一步,衙役就会一脚踩上去。
布匹沾了泥水,她用袖子拼命去擦,可越擦越脏,手指冻得发僵。
她听见周围有人在窃窃私语,有人在笑,
‘’这丫头真可怜...“
‘’谁让她不懂规矩...“
‘’去年张婶也是这样被赶走的...“
可她不敢抬头,只是机械地捡着,捡着……
直到衙役的马蹄声远去,她才终于停下动作,她死死咬住嘴唇,不让眼泪掉下来。
‘’不能哭……“她告诉自己。
‘’哭了,就真的输了。“*
可当她抱起湿漉漉的布匹时,一滴水珠还是砸在了手背上——她分不清是雨水,还是自己的眼泪。
有人路过,投来怜悯的目光,她低着头,假装没看见。
她慢慢站起身,背上木箱,一步一步地往回走。
她的背挺得笔直,像是要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还没被打垮……
转机很快到来。
这日傍晚,豆大的雨点砸在青石板上,云雾躲在茶楼屋檐下,正发愁怎么晾干被淋湿的布匹。
突然,一把油纸伞撑在了她的头顶。
‘’姑娘,这匹月白布怎么卖?“
撑伞的是个面容和善的妇人,约莫三十出头,发髻上簪着根素银簪子。
最让云雾惊讶的是,她手里拿着的绣帕,正是自己帮刘大嫂写休书时收到的谢礼。
‘’您这帕子...“
‘’哦?你认得?“
妇人笑着抖了抖帕子,“这是刘嫂子送我的,说是谢我帮她作证。“
交谈中得知,妇人姓周,丈夫正是那个凶神恶煞的赵衙役。
“原来你就是那个会写状纸的姑娘!“
云雾笑咪咪的应是。
周娘子惊喜道,“上月你帮我们巷口的陈寡妇写的状子,衙门破例受理了。“
‘’老赵那人就是面恶心善。“
周娘子抿嘴一笑,“他最见不得欺负弱女子的事。“
次日清晨。
云雾特意绕到周娘子家,送上一块上好的杭绸。
‘’这可使不得!“周娘子连连摆手。
‘’您别嫌弃,“云雾执意将布料塞过去。
‘’就当谢您昨日的伞。再说...“她咬了咬唇,“我也有事相求。“
当她说出被地痞勒索的遭遇,周娘子气得拍案而起:“反了天了!老赵今晚回来,我定要好好说道!“
三天后,云雾依旧在酒肆旁摆摊。远远看见大长脸一行人,她本能地抱紧布箱,却见对方扭头就走。
更稀奇的是,赵衙役巡街经过时,非但没驱赶她,还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深秋时节,云雾终于在酒肆旁的大槐树下有了个固定位置。酒肆老板娘主动提出,让她每日交十文钱,就能把布箱存放在后院。
‘’周娘子都开口了,这个面子我得给。“
老板娘挤挤眼睛,“再说你在这儿摆摊,也能给我招揽些客人。“
初冬的第一场雪落下时,云雾给周娘子家送去了新做的棉被。被面用的是零头布,但里絮却是上好的新棉花。
‘’这...“周娘子摸着厚实的棉被,眼眶微红。
‘’您别嫌弃。“云雾帮她铺好被子。
‘’今年冬天冷,赵大哥夜里当值,可不能冻着。“
夜已深了。
油灯里的火苗轻轻摇曳,在墙上投下云雾纤瘦的影子。她摩挲着前几天被衙役马鞭抽到的布箱裂痕,指尖沾了些桐油,一点一点修补着。
‘’还疼吗?“周娘子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端着碗热姜汤。
云雾摇摇头,却下意识摸了摸耳后那道浅浅的血痕。
比起矿场的鞭子,这点伤算什么?但心里的那道口子,却火辣辣地疼。
‘’多谢……‘’她声音轻得像叹息。
周娘子在她身旁坐下,取出针线帮她缝补布箱的衬里。“你知道老赵为什么准你摆摊了吗?“
“因为您开口...“
“不全是。‘’
针尖在灯光下闪着寒芒,“是因为你帮陈寡妇写的状子,让他想起了自己早逝的姐姐。“
云雾的手顿住了。她突然明白,那床棉被送出去时,周娘子眼里的泪光意味着什么——这不是交易,是人心换人心。
“那个大长脸……‘’
周娘子忽然压低声音,“今早被发配去修城墙了。“
云雾猛地抬头。
“他去年打死过一个卖花女,苦主一直没敢告。“周娘子意味深长地看着她。
‘’有时候,收拾恶人不需要自己动手。“
油灯“噼啪“爆了个灯花。云雾望着自己修补好的布箱,突然笑了。
原来最锋利的刀,不一定要握在自己手里。
第二天清晨,云雾在布箱暗格里多放了两样东西:一包给衙役们的薄荷糖,一叠周娘子教她写的平安符。
“做生意啊...“她轻轻对布箱说。
‘’既要会看布料的成色,更要会看人心的成色。“
槐树下的摊位前,第一个客人来了。是那个总爱刁难她的李衙役,手里还拎着包热气腾腾的包子。
“丫头,给我挑块好料子。“
他别扭地递过包子,“...我闺女要出嫁了。“
云雾接过包子,嘴角扬起真心的笑意。她知道,自己终于摸到了经商真正的门道——那比算盘上的珠子,比秤杆上的星子,都要精妙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