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那时候的信很慢

女儿国国王初露威仪,陆成渝自然奉诏,回家休息的几天又开始了码字生涯,这和板道工作一样费心,责任重大。

7千多字写下来,朱霖同志有没有打赏啊。

第三天,陆家第二次围桌夜读。

一个小时下来,大宝、二宝已经东倒西歪,听不懂,完全听不懂。

照例先由父亲陆明远发表意见,他沉默许久,才说:“这样的文字轮不到我评价,就是有些感触,我常年跑铁道建设,为了就是这个!”

姐夫赵铁军也说:“真好啊,听着这样的故事,再苦再累也值了。”

母亲李绣云眼圈有些红:“当年我就是在兰新铁路建设工地遇到你爸的,想想都多少年了!”

兰新铁路于52年开工,62年通车,陆明远作为铁路技术人员参与了建设,李绣云不是铁路系统,当年是从川省调过去进行医务支援,两人相识相爱。

婚后,56年生下女儿,为了纪念这段往事,便以兰新铁路为名,给女儿取名陆兰新。

陆成渝的名字取自成渝铁路,这是新中国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50年开工,52年全线通车。

铁路建设时间要早于兰新铁路,按理说,后出生的弟弟不该取名“成渝”。

陆成渝出生于1958年,偏偏就在这一年元旦,作家杜鹏程发表了《夜走官灵峡》。

这也是教科书级别的短篇小说,全国轰动,铁路人更是人人传诵,可谓:有铁轨处,皆读此文。

《夜走官灵峡》是作者以1954年宝成铁路建设为背景创作的,父母如果为了这个名篇,陆成渝应当叫“陆宝成”才对。

确实起了分歧,陆明远想给儿子起名“陆宝成”,李绣云想给儿子起名“陆官灵”。

当年,李绣云同志的蜀道山女侠功力还未大成,夫妻各退一步,《夜走官灵峡》的主角是小男孩“成渝”,就给儿子用上了。

陆成渝的“陆”字代表父亲,“渝”字代表母亲家乡,又是两人的爱情见证!

陆成渝小时候就听父母讲过名字来历,今晚因为他写的小说引发父母热烈讨论,更是详详细细把起名过程说了一遍。

他被父母结结实实撒了一嘴狗粮,同时有些庆幸,“陆宝成”这名字就比较土了,至于“陆官灵”,这是年代文,难道让自己走玄幻路线?

围桌夜读到这时候就彻底跑题了,也说明陆成渝写的故事很有代入感,大家都把往事代入进去了,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李绣云现今不同往日,自从女儿顶了班,她隐退江湖,已将蜀道山神功练至大成,神功发作,对着陆明远就是一通数落:“当年就不该听你的,陆成渝听着不威风,叫陆官灵的话,我儿子早就开窍了。”

陆明远弱弱的挣扎一句:“怎么叫听我的,是咱们一起商量的。”

“你个黑黢妈孔的,还敢犟嘴唆!”

陆父立马挂白旗:“我听你的,我听你的。”

正在不可开交,陆兰新奋起一拍桌子,打断了父母的狗粮:“扯到哪里去了?打住!”

父母大为惊奇,这个家什么时候轮到女儿抢班夺权了?

他们正要辣手镇压,陆兰新说:“我还要连夜给小朱送过去,都这么晚了。”

只要涉及到朱霖同志,陆家全线溃退,李绣云一叠声道:“嗐,你不早说,净扯些陈年旧事了。”

陆成渝说道:“太晚了,你明天带去就行。”

陆兰新白了他一眼:“我着急上火的,你还不上心了?”

“每次都连夜送过去,太夸张了。我还要赶回站上。”陆成渝现在是全家的希望,说话份量肉眼可见的上升。

最终还是姐夫赵铁军扛下了所有,将近半夜时分,气喘吁吁把陆成渝载到车站。

陆成渝上车前,姐夫动了感情:“小陆,你写的真好啊,我现在还激动呢,你一定会成为大作家!”

第二天,卫生研究所。

朱霖一上班就收到了新稿,弄得她一上午心神不定,总会想起《哦,春雪》里面的文字,好不容易到了吃中饭,照常和好友陆兰新坐在一起。

陆兰新在吃饭的时候一如既往的话多,朱霖很希望她提起这篇小说,偏偏她一个劲说大宝、二宝的糗事,用嫌弃的语气表达对儿女的宠爱。

朱霖耐着性子听,等洗好盆勺,两人在所里小花园消食,陆兰新还在叨叨,她终于忍不住了:“你弟弟那篇——”

不等她说完,陆兰新接道:“嗐,这篇写的没有上篇好,我家大宝二宝听了几分钟就睡着了。”

朱霖傻眼,你家大宝三岁、二宝才一岁,能听明白才怪!

陆兰新继续抱怨:“小陆真是越写越退步了,被我狠狠说了一通。如果不是听说你也帮着创作,我都没脸拿给你看!”

朱霖虽然比陆兰新大,可惜没结婚没生孩子,不知道这是满满套路,就如用埋怨的语气炫耀孩子一样。

她忍不住反驳:“那是你不懂,这篇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好个什么啊,写的一点也不热闹!”陆兰新嘴里说着,眼角隐隐透着笑意。

上次,陆兰新让朱霖写下了几句评语,朱霖这次就很有写评语的冲动,结果刚起了话头就被她糊了一脸,满满的心思被堵了回去。

朱霖只好掩饰道:“困了哈,回去眯一会。”还故意用小手掩着嘴做哈欠状。

这些小动作在陆兰新眼前就是多余,她心里暗笑:让你矜持,现在知道我弟弟有多优秀喽!

陆兰新这次来了一招以退为进,颇得李绣云的几分真传。

朱霖回到办公室哪有什么困意,她的性子外柔内锋,否则也不会顶着压力,辞去大好工作去当演员。

陆兰新不帮忙,她也不求人,想写的话还是要写下来!

她拿出信纸,提笔写道:

“陆成渝同志,你好!

我读了你的文章,久久不能平静。我在西北插过队,知道当地的贫困和闭塞,有多少渴望走出山村的少女们,这篇小说写出了她们的心声。”

“我没想到你对少女的描写如此细腻到位,这样的文字才能打动人心,一定能够成功的!”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思潮,年轻人对未来感到迷茫,对现状感到不满。这篇小说是对这种思潮的反击,作为年轻人就应该有韧性,乐观向上,就如小说中的春雪。”

“你的进步越来越大,我也要加倍努力学习工作,愿大家共同进步。”

朱霖检查了一遍,感觉意犹未尽,初次写信不好写太多,先这样吧。

她一扭腰站了起来,捏着信封出门寄了出去。她不知道具体寄信地址,陆兰新说过陆成渝在青龙桥站上班,总能寄到的。

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这个年代的未婚男女约定共同进步,往往会进步到婚姻殿堂。朱霖没往这方面想,两人的年龄差距偏大。

陆成渝以前传递信件都是利用铁道系统的便利,这封信就没有那么快捷了,需要先到延庆县,再到八达岭镇,最后分发到青龙桥站,足足用了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