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
手里拿着500块人民币定金的桑帛,浑身充满了干劲。
“现在就开始。”
“我的意思最好是连夜干,先把房子修好,否则就耽误我明天店铺的开门营业了。”
陆小川找了个理由搪塞道。
实则是怕动静闹得太大,引起一些不怀好意的有心人注意。
“行,我马上就召集人。”
拿了钱后的桑帛,也变得雷厉风行起来。
他先返回了一趟身后用木头搭建的二层小楼,给家人知会一声后,才拿上工具和陆小川一起挨家挨户的去找人了。
帕敢镇不大,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市场上接活或打短工的,在桑帛的一声吆喝下,不到半个小时就聚集了十多个自带工具的人。
这些人。
有五六十岁,头发花白的老头,有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
唯独二十多岁的青壮年不多。
这也很好理解,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不会安于现状,想的更多的是干大事发大财。
如果陆小川没有重生,也差不多是这种想法,否则也不会在远房表舅的鼓动下,豁然跟到缅甸赚大钱了!
除了年龄不同外,这十几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
那便是穷。
身上穿的大多都是破衣烂衫,没有什么固定收入,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又要背负着养家糊口的重担,不敢铤而走险之下只能到处打零工,出苦力。
这才是缅甸最底层平民的现状。
用来修缮房子的材料都是旧砖和破木头这样的便宜货,所以材料费比人工费还便宜,只需要六七百块。
但是陆小川却直接给了一千,让他尽量弄些结实的材料,他可不想再来一次被掩埋的经历。
“铁叔,给你两百块,带着二哥和东子去弄两万块旧砖,不结实的不要。”
“山叔,给你一百块,带着良哥和二狗去弄四五扇结实的木门,最好是成对的。”
“三叔,给你两百块,带着财哥和憨娃去弄一些做横梁或支撑的旧木头,起码也得是胳膊粗细的杨木,必须得结实。”
……
“现在是下午四点,两个小时后,不管你们弄到多少材料,都给我想办法拉到玉石交易市场街尾处集合。”
“到时候咱们吃完晚饭,就连夜翻修房子,争取明天天亮之前干完,大家都没有问题吧!”
桑帛有条不紊的给十几人都分派了工作后,才最后道。
“连夜干没问题,工钱怎么算?”
“大工每人五十,小工三十。”
“那我没问题了!”
连夜干一天就能赚到平常三五倍的工钱,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等众人都走后,陆小川又和桑帛来到五金店,买了一堆盖房子用的柳钉、螺丝和合页等金属配件。
这些可不能买旧的,否则房子根本结实不了。
跟着回到玉石店铺后,在桑帛看房子的同时,陆小川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果要是可以的话,在门脸大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尽量把里面的房间面积弄的大一些。”
“没问题,这个好办!”
陆小川见他看完房子之后就往外走,便疑惑道:
“你干啥去?”
“去买盒饭,只有吃饱喝足了,才有力气干活啊!”
听到对方想要自己掏钱买盒饭,陆小川就对其的感官增加了几分。
“我跟你一起去,既然是给我翻修房子,这买盒饭的钱理应由我来出。”
“不但如此,晚上的夜宵我也包了。”
一份普通盒饭两三百,十六七份便是三五千块之多。
当然是缅甸币了。
换算成人民币也差不多有一个小工的工钱了,能不从一千块的工钱里出,他们就能多分一点。
“那我就替兄弟们谢谢陆老板了!”
“哈哈,只要你们能在天亮之前,把我店铺盖的结结实实的,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盖的多好看我不敢保证,但是盖结实还是没有问题的。”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买来了二十多份带肉的盒饭。
至于多出来的七八份,则是给没吃饱的人准备的。
前世在矿场的八年经历,让陆小川知道干体力活人的食量惊人,普通人那点饭菜的量根本吃不饱。
盒饭买来没多长时间,去拿着钱买材料的人都陆陆续续的将材料,通过三轮车或拖拉机,运到了店铺后面的空地上。
做为领头的桑帛,则是一边询问花钱几何,一边动手仔细检查材料质量。
质量过关,将剩余的钱都上交后,才让他们挨个去取盒饭。
多出来的七八份,则是两人一份给分了。
虽然工钱还没有拿到手,但是通过这饭菜质量和分量,再加上领头者桑帛的为人,便能知道钱肯定只多不少。
吃饱喝足,还有钱赚,这干起活来就没有不卖力气的。
所以,天还没有黑下来,一干人等就开始在店铺外围开动起来。
先是清理地面,再搅拌沙子和水泥,用水泥重新在地基上找平后,就开始了砌墙。
两边店铺的伙计见了,就对陆小川喊道:
“小川,你这是准备翻修店铺啊?”
“翻修什么,你哪只眼睛看到扒房子了,我只是找人来修一下房子,省得阴天下雨老是漏风漏水。”
“......”
店铺确实没扒,但是看其架势也不像是只修修房子那么简单。
还没等他进一步了解情况,就听到有客人问价,便没有再关注。
等伙计闲下来后再观看时,天已经黑了,即便陆小川店铺外面有几把手电照明,离得远也看不清楚具体在干什么。
就这么乒铃乓啷一整夜。
等第二天天亮,开门营业时再看隔壁的店铺,竟然发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伙计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揉了揉眼睛后再看,才发现了些许不同。
大门换了对旧门,旁边还增加了一扇窗户。
除此之外,好像还真没有什么大变化。
其实,如果仔细和之前对比就能发现,房子比之前的大了一圈,也稍微高了一点。
屋顶上的石棉瓦从一层换成了三层。
店铺牌匾从“百川玉石店”变成了“小川玉石店”。
店铺后面,还用旧砖垒砌而成的墙围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大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