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威慑已成,太师董卓!

刘昪长舒一口气。

看来给伍孚的那封信,终究还是送到了。

信上只有一个要求——

若是皇甫嵩、盖勋决定支持自己,一定不要仓促发兵入京,而是陈兵三辅,遥相震慑即可!

一旦发兵进攻,董卓将别无选择,只能应战,那时他无所顾忌,反而更加危险,自己定会第一个被祭旗。

相反,若仅仅集结军队,以示警告,则是将选择的权力给到董卓。

董卓虽然残暴,却不是疯子,不会打无准备之仗。

一旦他主动对三辅开战,关东方面会不会顺势而为两面夹击,这都是他需要面临的压力。

投鼠忌器,暂时留着刘昪,是最理智的选择。

引而不发,才是最大的威慑!

当然,这一切都是理论,对于董卓的反应,刘昪是在赌,却也只能赌。

没人保证董卓不会彻底疯狂,哪怕有“奇石”为恃,可人性的底色,不是轻易能够克服的。

可董卓做到了。

这说明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绝不是“西凉匹夫”四字,这才是可怕之处。

随着董卓这句话说出,刘昪自废立之议以来,所做出的一切努力,终于有了结果。

这下是真正的乾坤已定,接下来,就是收割战果了。

乱世之中,以武为尊。

无论是最初救驾的张辽,还是后来震慑住董卓的“奇石”雷酸汞盐,乃至一锤定音的皇甫嵩、盖勋联军……

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都逃不出武力范畴。

春江水暖鸭先知。

董卓作为最早觉醒的一批人,率先尝到了胜利的果实。

随后的袁绍、曹操、孙策、刘备等一众有识之士,亦是如此。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可以说,从废立之议以来,这点愈发清晰。

除了少数真正忠魂未熄者,哪怕是选择支持他刘昪的,更多也是下注赢面更大的一方而已。

不过刘昪并不在意。

“陛下,老臣想与您单独谈谈。”

董卓阴沉着开口。

刘昪知道,看似平静的背后,定然压抑着汹涌的怒火,董卓只是无奈接受,不代表屈服。

他没有纠结,点头示意唐瑛等人暂且退下。

袁忠尚自犹疑,刘昪微笑着开口:“正甫且去,寻将作大匠吴修,朕这殿门总不能总漏了窟窿吧。”

将作大匠,官秩两千石,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木土之功。

袁忠闻言,循着刘昪目光望去,果见殿门上,被奇石炸开的窟窿,兀自冒着青烟。

顺着窟窿,还能看到两双八卦之眼,正是吕布、张辽二人,互不相让,争着向内探查情况。

袁忠干咳一声。

“臣告退。”

这殿门……是该修缮一番了。

随着殿内众人撤离,只剩两人的安福殿,陷入了短暂沉寂。

良久,董卓终于开口。

“皇甫嵩与我,早就积怨已久,盖勋也是头倔驴,此二人出乱子,虽看似情有可原,可老臣知道,这背后定是陛下的谋划。”

对于皇甫嵩、盖勋两人陈兵一事,董卓没有转弯抹角试探,而是直接点明。

虽然牛辅是今天才知道这个消息,可董卓确信,眼前的天子早已知晓——

因为这就是对方真正的依仗。

故而董卓此刻并不是在询问,而是肯定地下了结论。

“然洛阳与三辅,两地相隔千里,哪怕以陛下天子之尊,要说动二人也非易事……”

“老臣实为不解。”

董卓不怕输,从他在凉州与羌人打交道开始,大大小小也输过不少,可他最终总能赢回来。

只因他从来不会输得不明不白。

哪怕前一刻还是生死大敌,坐下来之后,董卓仍能如老友般,若无其事地讨论——

只这一点,刘昪就暗中又将其危险性上升了一个量级。

“董公高估朕了。”

刘昪哑然失笑,并没有回避董卓的问题。

面对愈发冷静的敌人,他决定做些什么,否则将来遭殃的只会是他自己。

“虽然朕对皇甫嵩、盖勋二位老臣,早有收服之心……”

“可真正说动此二人的,并不是朕,而是董公你自己。”

他并不打算掩饰自己对二人的依仗,更是直接点明对他们伸出的橄榄枝。

却在关键之处含糊其辞。

“哦?”

董卓闻言,满脸不信,认为天子只是虚言应付。

不料刘昪继续说道:“朕闻董公日前,曾以朝廷名义征召二人入京。”

“绝无此事。”

董卓矢口否认。

他是为了套取天子的信息,而不是泄露自己的行动。

“那便是朕的消息有误。”刘昪轻笑,也不坚持,“不过若董公真征二人入京,今日之事倒是作法自毙了。”

其实他根本无从得知董卓的行动,只不过是结合历史发生过之事,与今日异变两相印证,自然就得出结论。

刘昪故意说得煞有介事,为的就是在董卓心中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他要让董卓相信,是对方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失败!

董卓实在是难缠的对手,历史上皇甫嵩、盖勋如此强大的一股势力,被他一纸诏令,消弭于无形。

若是藉由今日之事,让董卓从此自我怀疑,行事决断不再如此自信……哪怕只是一丝——

也许在今后某个时刻,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也许此事,真的只是巧合……”

“老臣受教。”

董卓闻言,面上横肉微颤了一瞬。

除此之外,无喜无悲,只是闭目沉思,也不说是否相信,良久才淡淡回应道。

刘昪也没有继续。

过犹不及,董卓内心定不会如表面这般平静,这个程度就够了。

两人就这么静静地坐着。

……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刘昪以为董卓已然准备离开的时候,对方却再次开口。

“陛下,袁忠之罪……可由太仆袁基背负,而太傅袁隗必须免除其职,由老臣担此重任。”

董卓狮子大开口,语气不容置喙。

既然天子暂时动不得,董卓更要对袁隗动手,否则他搞出这么大动静,不除一上公,人心就要思变了。

“可。”

刘昪爽快地答应。

他只是要保住袁忠,至于免去袁隗……本就在他计划之中。

不仅如此,刘昪早知道董卓不会满足于此,定想更进一步。

也好,单凭皇甫嵩、盖勋,仅能镇住董卓一时,让其膨胀起来,也好给关东蠢蠢欲动诸人,一个行动的口实。

对于关东野心,刘昪的态度一直放任,甚至是助长——

大汉已经千疮百孔,靠压是压不住的,只有把这些脓疮一一挑破,才能换个新天,如此方不负尧舜之君。

念及于此,他已有决断。

“然太傅之位,似带不详……”

刘昪满面笑意,充满恶趣味地开口道。

“不知太师之位,董公可有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