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臣张辽,愿为陛下试枪!

次日。

一觉醒来,刘昪非但没有爽意,反而尽显疲态,神情凝重。

袁忠的提醒,让他重新审视局势。

虽说袁隗的出手,会削弱董卓的实力,可也让情况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董卓若是真被袁隗迷惑,达成某种协议,短期之内非但不会火拼,反而会进入短暂的和平——

虚假的和平,却更为暗流涌动。

在这两股湍流面前,任何第三方都可能随时变成被牺牲的棋子。

自己夹在其中,也来到了最为凶险的时刻,必须想办法打破这种局面。

实力永远是根本!

必须再主动一点,哪怕多一分可能,也要拼尽全力!

刘昪举目远眺,已然锁定了目标。

春江水暖鸭先知,今日被人弃若敝履的护卫,再过不久,就会成为人人争抢的座上宾。

幸好董卓不识货,遗贤在野。

这张SSR,今日必须拿下……

“文远,来练枪!”

张辽缓缓放下手中的兵书,无奈地看向兴致勃勃的天子。

起初他以为对方只是一时兴起,时间一长他才发现,天子是准备长久坚持下去了。

天子好武,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陛下,习武之道过刚则易折,不如今日且歇一歇吧。”

“文远,你在疏远朕。”

刘昪毫不客气地开口,用的不是疑问,而是肯定。

张辽哑然。

没想到陛下竟如此直爽。

以他的细腻心思,自第一日起就看出天子在拉拢自己。

说实话,以他这区区卑贱之身,几经飘零而不得赏识,早已心如死灰。

如今能得到天子的重视,他如何不感激涕零?!

何况从天子眼中,张辽看到了从未在任何身居高位者身上见过的……尊重!

那是一种,仿佛天子与平民,本就是平等存在的奇妙感觉,张辽知道自己不会看错——

士为知己者死!

可也正因为如此,他不敢接受天子的好意,毕竟董卓还在虎视眈眈。

他张辽死则死矣,天子真龙之躯,岂能为自己犯险?

因此他选择疏远,哪怕可能从此被陛下厌弃。

“陛下,臣惶恐……”

张辽深深行了一礼,不敢起身。

“你是在替朕担心?”

刘昪一眼看穿他的心思。

被直接点破,张辽内心更为震撼,连连低头,不发一语。

事已至此,他不愿多解释。

“天子有天子的眼界,为臣者无需越俎代庖……”

“董卓虽为汝主,却是十足的汉贼,他在一日,朕心难安,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看他的表情,刘昪就知道自己猜对了,他步步紧逼,陡然提高音量。

这是他第一次当着张辽的面,挑明自己与董卓的矛盾,可谓是相当冒险之举。

毕竟明面上,张辽是董卓派来的,若他并不是心向汉室,光这一句话,就足以让张辽向董卓告密,从而邀功请赏。

由此可见,刘昪对于张辽,是展示出了充分的信任。

这一点,有着玲珑之心的张辽,自然也看得懂。

陛下这是以性命相托啊!

张辽双眼通红,以头抢地,显然已在崩溃的边缘。

“朕一直视文远为不世英豪,不意入得皇宫数日,锋芒锐减,为将者当一往无前,岂能如此瞻前顾后?”

“你眼里如果尚有朕这个天子,便安心听命,现在来陪朕练枪!”

张辽赫然抬头!

恍惚间,他被刘昪身上散发出的气势所摄,竟一时失语。

他总觉得陛下跟以往不太一样了,莫非赤帝转世的传说,不是空穴来风?

他万没想到,到了这个份上,陛下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担心他张辽会从此失了锋芒——

念及于此,张辽也平生一股豪气。

陛下说得对,兵对兵将对将,董卓不是自己该考虑的,何必畏首畏尾。

自己只管一往无前,为陛下排除万难便是,余者皆为杂念。

“臣……愿为陛下试枪!”

……

半日后。

不远处的竹亭之中,王允煮上一壶香茗,邀请郑泰共品。

“咱们这位陛下,想法颇多啊。”

郑泰轻咂了一口茶,淡淡道:“您可是需要禀报董公?”

“随他去吧,董公另有要事,顾不上许多。”

区区一个护卫,哪怕真的投靠了皇帝,又能如何?

王允没有在意郑泰话中的阴阳,而是盯着对方的眼睛,毫不遮掩地探查他的想法。

“反倒是郑尚书,王某对你更有兴趣。”

郑泰面色微变。

正待细问,却闻得广场上传来一声高喊。

“噫——”

两人循声望去,却见张辽挥舞着长枪,在广场上狂奔,口中还念念有词,掀起一阵扬尘向竹亭袭来。

不多时,张辽便出现在跟前。

“二位大人!张辽枪法已有突破!”

说罢不顾二人阻拦,拉起他们的双手庆祝起来。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王允嫌弃地拍打掉张辽的手,正欲说教,却哪里还看得到其人。

他早已一溜烟跑远了。

被他这么一闹,王允的话题也没法继续,只得无奈苦笑。

郑泰则是若有所思。

若真让王允如鬣狗般缠上自己,倒是有些麻烦,如今却被张辽解了围,这个人情算是欠下了。

看来这位被陛下青睐的护卫,当真不简单啊,他是看出来什么,还是巧合……

若不是巧合,能让这等人才卖命的陛下,又是怎样的君主?

远处。

张辽停下脚步,拍打掉身上的扬尘,脸上哪里还有先前的莽撞。

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凝重的面孔。

这次实在是太冒险了,王允还好说,那位郑泰郑尚书,不知是否看出来什么。

不过为了陛下,一切都值得!

没错,张辽是故意的。

历史上,他能以一方降将的身份,在曹魏政权拜将封侯,都督一方,除却军事勇武,更少不了一颗洞察万物的心。

这段时间接触下来,他能明显发觉,王允与郑泰,并不是一条心。

起初他并不在意,毕竟同在屋檐下而不同心者,何止郑泰,他张辽亦是如此。

可今日向陛下效忠后,他突然心态有所转变。

虽然陛下如今暂时用不上自己,可不代表他不能主动为陛下分忧。

郑泰这边,就是很好的着力点。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今日他随手为郑泰解围,保不齐他日,就会有回音落在陛下身上。

如此,也算不负陛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