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门立浦江

光绪二十七年秋,上海黄浦江畔。

陈墨站在新落成的真武门牌匾下,望着门内整齐排列的十八根木桩。这些木桩是他仿照现代障碍训练场设计的,用来训练弟子的反应速度和爆发力。霍元甲站在他身后,欣慰地说:“看到你把武术带出新路子,我这把老骨头也算放心了。“

“霍师傅,真武门的根基还不稳。“陈墨指着木桩阵,“我打算办个武林大会,邀请南北各派交流,顺便招收有资质的弟子。“

霍元甲正要答话,门外突然传来争吵声。两人走出院门,只见霍青桐正与一个灰袍老者对峙。老者手中的铁算盘噼啪作响,腰间挂着“常胜镖局“的铜牌。

“小丫头,我要见你们门主。“老者斜睨着霍青桐。

“我师父正在忙,不见客。“霍青桐双手叉腰。

陈墨上前抱拳:“在下陈墨,不知前辈驾到,有何指教?“

老者上下打量他:“老朽常胜镖局总镖头钱通,听说你在津门得了《迷踪拳谱》,特来讨教。“

陈墨心中冷笑。他知道钱通是北方武林有名的“铁算盘“,表面上是镖局镖头,实则与黑道勾结。今日找上门来,怕是为了拳谱。

“钱前辈若想交流武艺,陈某奉陪。“陈墨示意霍青桐退下,“但若是为了《迷踪拳谱》,陈某恕不奉告。“

钱通嘿嘿一笑,铁算盘突然弹出三根毒针:“那就怪不得老朽了!“

陈墨早有防备,侧身避开毒针,欺身上前抓住钱通手腕。钱通反手一掌拍向陈墨胸口,陈墨借力转身,将他摔倒在地。钱通滚出丈外,从怀中掏出一枚铁蒺藜。

“住手!“霍元甲沉声喝道,“钱通,你若再动手,休怪精武门不客气。“

钱通悻悻收起铁蒺藜:“陈墨,你等着,北方武林不会放过你的。“说罢,带着手下狼狈离去。

霍青桐气得跺脚:“这些人怎么都盯着拳谱?“

陈墨望着钱通的背影,心中沉甸甸的。他知道,《迷踪拳谱》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是江湖的腥风血雨。

接下来的日子,陈墨全身心投入真武门的建设。他制定了严格的门规,将武术分为“健体““实战““报国“三个层次,并亲自编写教材。霍青桐在他的指导下,武艺突飞猛进,已能独自完成木桩阵的全部障碍。

这日清晨,陈墨正在教霍青桐练习“惊龙三式“的变式,门外忽然传来马蹄声。他皱眉望去,只见一队清兵押着一辆囚车驶来,囚车中竟是梁启超。

“陈墨,救救我!“梁启超隔着栅栏伸出手。

陈墨正要上前,为首的清兵校尉冷笑:“陈门主,此人是朝廷要犯,劝你莫要插手。“

霍青桐大怒,就要拔刀。陈墨按住她的肩膀,沉声问:“梁先生犯了何罪?“

“勾结乱党,图谋不轨。“校尉挥了挥手,“带走!“

陈墨目送囚车远去,拳头捏得咯咯作响。梁启超是他敬佩的志士,如今落入清廷手中,凶多吉少。他转身对霍青桐说:“备马,我们去总督府。“

总督府衙门前,陈墨递上霍元甲的名帖。半晌,门房出来传话:“总督大人有请陈门主。“

花厅内,两江总督刘坤一正襟危坐。他打量着陈墨,忽然笑道:“陈门主武艺高强,若肯为朝廷效力,何愁不能飞黄腾达?“

陈墨抱拳:“陈某只是一介武夫,不懂官场之事。今日来是为了梁启超先生。“

刘坤一脸色微沉:“梁启超是钦犯,陈门主还是少管闲事为好。“

陈墨沉默片刻,忽然从怀中掏出《迷踪拳谱》:“若总督大人肯放了梁先生,陈某愿将拳谱奉上。“

刘坤一眼睛一亮,随即摇头:“拳谱虽好,却比不上朝廷律法。陈门主还是莫要为难本官。“

陈墨知道多说无益,告辞离去。霍青桐在门外急问:“师父,怎么办?“

陈墨望着总督府的朱漆大门,眼中闪过寒光:“今晚,我们劫狱。“

深夜,总督府大牢戒备森严。陈墨和霍青桐翻墙而入,避开巡逻的清兵,摸到关押梁启超的牢房。陈墨用铁丝打开牢门,梁启超惊喜交加:“陈兄,你怎么来了?“

“废话少说,跟我走。“陈墨背起梁启超,三人往围墙跑去。

警报声突然响起,清兵从四面八方涌来。陈墨将梁启超交给霍青桐,抽出软剑迎敌。他的剑法融合了《迷踪拳谱》的精髓,如行云流水,清兵纷纷倒地。

“师父,这边!“霍青桐在墙角大喊。陈墨击退最后一名清兵,跃上围墙。三人消失在夜色中时,总督府的灯火依然通明。

次日清晨,陈墨在码头为梁启超送行。“陈兄,大恩不言谢。“梁启超握住他的手,“此去日本,我定要继续宣扬变法,总有一天,中国会焕然一新。“

陈墨望着渐渐远去的轮船,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他仍要坚守自己的武道,守护心中的正义。

霍青桐走到他身边:“师父,我们接下来做什么?“

陈墨转身望向真武门的方向:“回去教弟子,练功夫。终有一天,我们的拳头,能打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