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种野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张凤秋 夏振辉 刘晓峰编著
- 1036字
- 2025-04-22 14:20:55
前言
本书名中野菜泛指一切野外生长的植物,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在野外快速识别植物。为了增加本书的实用性,编著者参阅了有关中医药、植物学及关于野菜食用的文献,将植物的药用功效、食用方法、有毒部位等内容列于每种植物的说明内容当中,便于读者查阅。
有许多植物虽然古人认为可食用,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被证实有毒。这所说的有毒野菜是指一切可以引起身体不适作用的野菜,如蕨菜自古至今被人们食用,但近期研究发现其有致癌作用。有些具有药理作用的植物,正常人食入后就会引起不适症状,而据《中华本草》记载,目前绝大多数野外生长的植物均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这些药理作用可以针对性地用于治病,如果健康的正常人超量食入就会引起中毒症状。大多数野外生长的植物无论有毒与否,从中医药的角度看,均不适合非对症人群超量食用。所以,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不提倡吃野菜,更不提倡多吃或长期吃野菜,一些有小毒或毒理不清的野菜更不可以食用。
编著者在查阅大量有关植物分类、中草药、野菜等文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目前野外较常见的可用作野菜的植物500种,包括有文献记载可大量食用的植物、据现代研究证实有毒的植物、常用于中药的植物等。将有毒植物和常用于中药植物收录入本书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全面认识野外植物,避免误采误食有毒植物。认识一些常用的药用植物,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还可能在必要时用于自救或救人。
为便于非植物学专业的普通读者快速锁定查阅范围、快速识别植物,编者对本书内容进行了独特的编排。本书主要按照野外观察植物的感官认识顺序来编排内容,如读者野外首先看到的是植物的大小、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陆生等,本书就先从这些方面对植物进行大体分类。植物叶的形态变异度较小,且在生长期及枯萎期均存在,所以本书选择从植物叶的形态上入手对植物进行分类,从而进一步缩小识别范围。本书共分三部分,包括第一部分直立草本植物,第二部分藤蔓类植物,第三部分灌木和乔木,共涉及野菜500种,包括有药用功效的和多食或食用方式不当会有毒性的野菜。书中对每一种植物的种名、学名都进行了规范,并在照片上进行了简要说明,确保植物鉴定的准确性,最后读者可以通过查阅本书中每一种植物的特征性照片对植物进一步鉴别。
本书仅介绍植物相关知识,请勿擅自采集野生植物药用或食用,如要采集野生植物食用,请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食用,并请注意保护野生植物资源。
由于编著者时间和知识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或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编著者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