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吴越国的政治与军事

政治和军事是传统历史研究中的重中之重,何勇强《钱氏吴越国史论稿》大部分篇幅即围绕吴越国的建立、内争和衰亡进行讨论。此外,也有其他学者的研究,比如曾出版《唐末政治变化研究》[26]的宁波大学何灿浩,即在此后陆续发表了《吴越国方镇体制的解体与集权政治》《吴越国宗室述论》《控御与柔服:赵宋兼并吴越国的特殊方式》等文章,分别探讨吴越国内部的藩镇体制之解体,吴越钱氏族人在吴越国时期的动向,以及北宋对吴越国软硬兼施下的兼并过程。[27]何灿浩这三篇系列文章是学界在何勇强之外第一位真正从历史学角度,且受到当时唐五代史学界流行话题影响的研究,对吴越国时期的藩镇问题颇有发覆。何氏另有文章综合讨论五代时期南方诸国宗室内争的原因,可视之为对吴越国的外部观察。[28]

何勇强、何灿浩之外的研究,较为零星。有继续探讨吴越国历代国王保境安民政策的,比如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李蜀蕾对吴越国在境内越礼现象的探讨,认为所谓“善事中国”的实质是内外有别。[29]有探讨吴越国地方政治的,比如温州大学罗筱玉对吴越钱氏成员出刺温州的梳理。[30]有整理吴越国政区地理的,比如复旦大学李晓杰《吴越国政区地理考述》一文,这是他的专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31]中的一部分单独发表,可以说是对吴越国政区地理最为全面的整理。[32]还有近两年从历史地理视角看待吴越国乃至董昌政权的政治、军事的研究,即许昌学院刘闯的一系列文章。[33]

整体而言,突破性的研究不多,对吴越国政治、军事的研究,不如对其他方面的关注。比如综合讨论吴越国的两篇学位论文——陈凌《吴越钱氏政治史片论》[34]、孙先文《吴越钱氏政权研究》[35],基本没有突破何勇强一书。对此,笔者颇有意愿以改变之,故先后撰写了三篇相关论文,分别探讨吴越国境内湖州、苏州、福州的防务,拟系统讨论吴越国的国防问题,从而揭示五代十国时期地方政权的疆界变动与政权防范。[36]但由于兴趣转移,未能将此体系梳理完整。

此外,台湾学界也有关注,比如台湾大学赵雅书跨越三十年的系列文章,先后探讨武肃王钱镠、文穆王钱元瓘、忠献王钱弘佐、忠逊王钱弘倧、忠懿王钱俶。[37]不过赵氏的文章,基本从对人物生平经历的梳理出发,看其对吴越国军政的影响,研究较为模式化。另有周义雄《五代时期的吴越》[38],是台湾学界早期综合梳理吴越国的研究,分吴越的建国、吴越的文治武功与纳土归宋、吴越与各国之往来、吴越的宗教与文艺发展等章节,属面面俱到而无突出特点的研究。更早的是日本学界数十年前的研究,如早稻田大学渡边道夫的两篇论文,分别探讨了吴越国的建国过程和统治结构;东京都立大学佐竹靖彦则系统梳理了杭州八都对吴越国的重要影响。[39]不过由于信息沟通问题,台湾学者颇能引用大陆学者的研究,而大陆学者对台湾学者的论著无缘拜读的多,何勇强、何灿浩等人即未能参考到赵雅书、周义雄和下文将要提及的其他台湾学者的大部分论述,颇为遗憾。对于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而言,也是如此。故此点出,可供后人进一步吸收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