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万军丛中,闲庭信步

兀颜仲宽厉声喝令,手中长刀寒光爆闪,亲斩数名溃逃士卒。

其亲卫见状,齐声暴喝,刀锋所向,亦斩了许多乱兵。

周遭兵卒见此威势,渐复镇定。

众军卒其实心知肚明,主帅若亡,己身必遭连坐,方才不过一时惊惶,乱了阵脚。

许多金军校尉与蒙古百夫长指挥之下,数百联军已对李宣形成合围之势。

李宣早有所料,并不慌乱,双掌自箭囊各摄一把箭簇,倏然激射而出。

箭锋所指,尽是那些军中基层统领,以及格外悍勇之士。

转瞬间,尸首躺了一地。

方才鼓勇前冲的士卒,见上官毙命,顿时气馁,手持兵刃瑟瑟发抖,不复敢前。

然这须臾耽搁,忽必烈胯下千里良驹,便已奔出十余丈不止。

“放箭!”

与此同时,兀颜仲宽见状,立刻向重新集结的数十名弓箭手下令。

金军法度森严,蒙古更立连坐酷刑,违令者诛及亲族。

故无人敢有丝毫犹豫,顷刻间箭雨倾泻,全然不顾袍泽性命。

然箭矢及身,李宣广袖翻卷,劲力吞吐间,便尽数格挡。

多数流矢反伤金蒙士卒,死伤枕藉。

李宣始终贴地疾行,正是防备箭阵。此刻见敌军不惜同袍性命,当即纵身而起。

掌中再现两把箭簇,寒星点点,直取弓手阵列。

“咻咻咻——”

电光石火间,数十弓手已折损三成。

然敌军人多势众,须臾又聚起数十弓手。

李宣暗忖不可久战,独力终有穷尽,若真气耗尽或负伤分毫,恐将万劫不复。

心念及此,当即催动踏雪无痕轻功,身形如流风回雪,似蛟龙出渊,足尖点处,兵卒颅裂浆迸。

几个吐纳间,已迫近数丈,同时运劲掷出数枚箭簇,直取忽必烈四肢。

“噗噗噗——”

“啊!”

“砰!”

箭簇入肉之声未落,忽必烈惨呼坠马之声又起。

“王爷殁了,王爷遇害了!”

不知何人嘶喊,兀颜仲宽方才凝聚的军心,登时土崩瓦解。

弓手与合围兵卒俱乱作一团,惶然望向忽必烈奔逃方向。

却见那匹神驹通体雪白无一杂毛,月华映照下,好似白龙所化。

主人坠鞍刹那,它竟人立而起,后蹄犁地丈余,硬生生止住去势。

旋即回首探视主人。

忽必烈虽哀嚎不绝,仍强撑起身,踉跄欲攀马鞍。

近处兵卒见状稍安,然远处士卒不辨虚实,犹自高喊王爷死讯,场面愈发混乱。

李宣身法何其迅疾,未待忽必烈触及缰绳,已飞身先落于马上。

猿臂轻探,将其擒住,厉声喝道:“忽必烈已为我所擒,谁敢妄动,立时掌毙之!”

这一声暴喝贯注十成功力,声若龙吟虎啸,纵战场金戈铁马之声震耳欲聋,亦清晰传入百丈内每个士卒耳中。

霎时间,万籁俱寂。

李宣趁此机会抄起一支火炬,照出忽必烈装束面容,再度厉声喝道:“忽必烈在此,尔等谁敢妄动?!”

火光映照下,虽非人人得见其貌,但那亲王冠服已昭然若揭。

一时间,三军噤若寒蝉,连溃逃士卒亦呆若木鸡,恍若中了定身咒。

唯柳生但马守,仍与郭靖缠斗不休。

此人丧子之痛蚀骨,杀心炽盛,蒙古亲王生死竟已不挂怀。

他只因奉赵无视之命,方潜入金蒙联军为幕僚,实则并非忽必烈或兀颜仲宽帐下之将。

此刻悲愤攻心,神智几乎丧失,只欲取郭靖、李宣性命,对外界变故浑然不觉。

“休伤大帅,万事好商量!”

兀颜仲宽惊魂甫定,竟不顾凶险疾步上前。

但他一走动,其亲卫见状亦随之而动。

“全都止步!”

李宣当即喝止。

兀颜仲宽投鼠忌器,只得驻足,强作镇定陪笑道:“少侠有何条件,但说无妨。”

“速令那东瀛武士退下!若其抗命,即刻派兵将之围杀!不得放箭,若我师兄再添新伤,必叫尔等王爷原样奉还!”

李宣疾言厉色。

兀颜仲宽命门被制,只得高声喝道:“柳生宗主,请速罢手!否则莫怪本帅不讲情面!”

及至此时,柳生但马守方敛去三分癫狂。

丧子之痛虽噬心刻骨,然身为柳生新阴派宗主,他肩负着一族兴衰。若命丧于此,非但亡子难以复生,柳生一族亦恐将式微。

思及此,他只得收刀退至阵后,阴鸷目光如毒蛇般锁住李宣。

那眼中恨意滔天,若目光可化刀剑,李宣早已千疮百孔。

“凡是阻我师兄弟间道路者,全部闪开!”李宣未待兀颜仲宽开口,已厉声喝道。

兀颜仲宽无奈,只得再度依言传令。

恰此时,杨过策马而至,众士卒竟无一人敢拦。

李宣见状,指着忽必烈道:“此人穴道已封。若任何人敢有异动,立毙之!以我等性命换蒙古亲王之命,更可解襄阳之危,值了!”

说话时仍是声贯内力,犹如洪钟大吕,三军为之震慑。

李宣乃三人中武艺最卓绝者,更是脱困关键。若长久挟持忽必烈,无异作茧自缚,应对变故难免迟缓。

杨过亦是绝顶聪慧之人,未待明言已会其意,朗声笑道:“世叔宽心,侄儿亦有妙计。”

言罢剑光一闪,斩断缰绳,竟将忽必烈缚于胸前,而后纵身跃上神驹。

此般情形,纵有人胆敢冒险暗放冷箭,或突施刀兵,杨过固然生死难料,忽必烈却也极难幸免。

“妙极!”

李宣面现笑意,抚掌大赞。

“稍后我与你郭伯伯共乘一骑,我等徐徐出营,切莫急躁。”

“世叔放心。”

杨过今日对这位少年世叔佩服得已是无以复加,闻言自是无不从命。

李宣挽缰前行,气定神闲迈向郭靖,宛若信步闲庭。

至近前,郭靖慨叹:“宣弟智勇双全,远胜于我。若我早思擒贼擒王之计,何至如此被动。”

杨过闻言却道:“郭伯伯神功盖世,若非为护我周全,岂会陷此重围。”

李宣取九花玉露丸予郭靖服下,扶其上小红马,自身亦翩然落鞍。

“统统让道,让我等出营!待至辕门,自当释放尔等王爷!”

李宣端坐马上,声若洪钟。

事已至此,兀颜仲宽束手无策,只得喝令三军退避,仅率亲卫遥遥尾随。

待行至辕门处,气氛忽又焦灼肃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