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致力于通过改革开放和发展实现国家的全面振兴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终将减贫作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一项关键战略目标。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建立了专门的扶贫开发组织和管理体系,安排了专门的扶贫资源,先后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中长期扶贫规划,有力地推进了国家农村扶贫开发的进程。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效遏制和缩小了农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增强了贫困人口的信心和发展能力。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既内含着特定的时空因素和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的影响,也形成了一些可与其他国家分享的大规模减贫的经验。中国农村扶贫的基本做法和经验是:通过实行亲贫的发展战略、开发式扶贫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减少贫困人口;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通过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行产业扶贫、就业转移培训、易地搬迁扶贫等,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的实现方式,提高扶贫的效率和质量;根据贫困性质和特点、扶贫形势与任务、国家扶贫能力的变化,借鉴国内外扶贫的新知识、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和创新扶贫的战略、治理结构、政策与干预方式,保证和提高扶贫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发挥党和政府在扶贫规划、资源动员、组织与监督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发挥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和群众在扶贫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动员和支持多方面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全社会协力扶贫的格局;将减贫作为国家的长期目标和任务,持续和不间断地开展扶贫。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加速了全球减贫的进程,创造了大规模减贫和精准扶贫的中国经验,用事实证明了发展中国家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