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

前文分析了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由前文分析可知,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遴选要遵循促进地理标志产业优化与发展的宗旨,要综合考虑地理标志的产品特性、知识产权价值、品牌价值,并符合品牌竞争力分析的一般框架。基于此,本报告从产业发展的一般性理论出发,综合考虑地理标志的多重属性,从产业链的视角对影响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的要素进行了归纳与分类,最终选取了4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设置

目前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包括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熵权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解决了只能进行简单定量分析的状况,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分析利用各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灵活和简洁的特点,故而本报告采用该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1.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基于运筹学原理的一种综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由美国教授Saaty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提出。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构建阶梯层次结构。

将复杂的分析标的划分为不同的因素属性,将同一属性的因素归纳到各自的分组之中,构建层次结构。构建原则在于,同一层次的因素既要求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又要求能够支配下一层次因素,达到阶梯性效果。

第二步,构造判断矩阵。

在阶梯层次结构的框架下,可依据下一层次因素对上一层次因素的影响程度,对该层次内部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同时对下一层因素进行相应的赋值,通过矩阵数值的大小判断下层因素对上层因素的重要性。根据Saaty提出的1~9的标度原则,可将各因素影响的重要程度划分为等价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以及介于这几类之间的九种重要性程度。假设存在n个因素指标,分别为x1x2,…,xn,指标间的相对权重可表示为xi/xj,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相对重要性标准

从而得到判断矩阵X

第三步,计算同一评价指标下各因素的相对权重。

首先要计算判断矩阵特征值的最大值,设λX的最大特征根,进而计算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设ωλ对应的特征向量,即存在=λω。此时,得到了同一层次的排列顺序,能够得到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将ω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即为该层次中因素对上一层中某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但当研究标的过于复杂时,判断矩阵并非完全一致,因而有必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次性检验,以保证得到一个大体上统一的判断矩阵,降低决策者做出错误判断的概率。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1)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根据Saaty的定义,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t Index)的值越大,说明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越高;C.I.的值越小,说明判断矩阵越接近于完全一致性。当判断矩阵完全一致时,C.I.=0。其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通常,n越大,人为原因引致的偏离完全一致性指标的C.I.值越大;n越小,人为原因造成的影响程度就越小。

(2)计算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判断矩阵的阶数越大,各因素间的相对判断比例越不容易达到要求,可以利用判断矩阵的阶数对C.I.进行修正。Saaty提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这一指标是在多次随机判断矩阵特征根值计算后求得的算术平均值。根据龚木森、许树柏(1986)重复计算1000次的1~15阶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如表3所示。

表3 R.I.值

(3)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

随机一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 Ratio),针对三阶以上的判断矩阵,当n<3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随机一致性比率C.R.是一致性指标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表达式为:

C.R.值小于0.1时,可认为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可以将其特征向量作为相应的权重指标;当C.R.值大于0.1时,需要对原有的判断矩阵进行不断的修改,直至C.R.值小于0.1,则达到计量要求。在这一情形下,假设(a1a2,…,anT是判断矩阵X的特征值λ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必然存在,那么,a1a2,…,an即为该层次各指标值的权重。

2.指标权重设置

由层次分析法的介绍可知,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分为构建阶梯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相对权重三个,在这一过程中,判断矩阵的构造需要行业权威性专家进行判定,故而本研究在设置评价指标权重时综合考虑了不同专家的意见,在不同专家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多次集中讨论,最终形成了各个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影响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在此基础上计算其相对权重,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到各层级要素的权重,如表4所示。

表4 中国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

从层次分析法得到的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来看,市场影响力在所有的二级指标中所占权重最大,超过了50%,其次是产业发展潜力。由此可见,地理标志的市场表现是其竞争力体现最为显著的方面,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事实上是基于市场规则的。在地理标志市场影响力内部,产业产值又占据着绝对的比重。产业发展的一般理论指出,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是以产业规模为基础的,并且通过产业规模成倍显现(谢黎,2015;戴兰、李伟娟等,2016)。此外,由于地理标志产品有别于一般的商品市场,在一般性的商品市场中,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产业竞争力最直接且最重要的指标,但是由于地理标志产品是产自特定地域的产品,其所具备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换言之,由于地理标志产品受制于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其产量供应是有所限制的,故而在地理标志产品市场均衡中,供应决定市场,故而其市场占有率有限,所以细分市场占有、国际市场开拓指标在评价市场影响力指标中重要性较低(产业发展潜力中市场扩张、产值增长指标所占权重较小的原因同此)。

地理标志产业基础的重要性在所有二级指标中居第三位。在这一指标内部,基础设施状况、历史文化底蕴的相对重要性较大,生产检测标准、地方政府扶持力度的相对重要性较小。地理标志社会生态影响的权重在所有二级指标中最低,为0.138。在这一指标内部,地理标志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性最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政府层面愈加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地理标志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效契合了目前的政策导向。

(三)数据来源

中华大地地广物博,各个地区都有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物特产,这些产品同样具备地理标志的一般特征,但是并非所有的地方特产都是地理标志产品。为了框定研究样本的范围,本部分所评价的地理标志产品以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这三部门注册审核通过的地理标志产品为准。不同的部门依据不同的政策法规进行了地理标志审核注册工作,截至2017年底,共有8500多个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在册,删除在不同部门同时注册以及数据严重缺失的样本,本报告评价样本共计4362个,所有的评价数据以公开数据结合调研的方式获取,用于评价的指标数据以2017年为评价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