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皇宫聚会!
- 趋吉避凶:从瞎眼皇子开始夺嫡
- 米八斗
- 2108字
- 2025-03-24 15:04:27
交年节,也俗称小年。
整个京城都张灯结彩,节日的喜庆,也稍稍冲散了京察紧张的氛围。
朱雀大道上,一辆豪华马车正不疾不徐的向着内城皇宫前进。
马车内。
青玥正在清点着送给太后,皇后,以及各宫娘娘的礼品:
“娘娘们深居宫中,吃遍山珍海味,见惯奇珍异宝,民间的这些小玩意说不定很稀罕呢!”
陆渊任由她喋喋不休的说着,自己则是抱着青玉竹杖,默默思量。
武景帝勤政,除了祖祭日和新年之外,很少给自己放假。
故平日里这些事宜,都由太后和皇后操办。
每逢佳节,会在乾宁宫大摆宴席,邀请各宫娘娘,皇子,公主参加。
后宫的水,其实一点也不比朝堂浅。
尤其是那些膝下有皇子的娘娘,看起来表面上姐妹情深,实则背地里都是针锋相对。
再加上如今朝局不稳,不知道又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殿下,皇宫到了。”
思量间,马车外传来内侍的声音。
陆渊在青玥的搀扶下,走下马车,进入皇宫,向着乾宁宫赶去。
一路上。
他发现皇宫中的禁卫比几个月前多了不少。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北齐暗探的缘故。
穿过亭台楼阁,来到乾宁宫门口。
还未进去,便听到有哭诉声从其中传来。
“是丽妃?”
陆渊对这道声音并不陌生,八皇子陆鸣的生母。
至于哭诉的事情,他也能猜个七七八八,无非是因为陆鸣被禁足的事情。
几个月前,陆鸣得圣恩,进入神武阁修行,一时间风头正盛,颇有起势的意思。
谁能料到,还没高兴几天,便遭受暗算,险些伤及根基。
好不容易找到幕后真凶,本想亲自出手抓捕邀功,岂料因他骄狂轻敌,贪功冒进,惹得武景帝大怒,让他禁足宫中。
刚起的势头,就这么被掐灭,丽妃怎么能甘心?
“够了!”
一道慈祥又不失威严的声音响起,呵斥住丽妃:“自太祖建朝以来,便有祖制,后宫不得干政!”
“陛下这般做,自有他的道理,你就是把眼泪哭干也没用。”
“还有,不是哀家说你,慈母多败儿,鸣儿能有今日,你这个做母妃的也逃不了干系,要哀家说,你也该禁足宫中,好好反省反省!”
宴席中,其他嫔妃静静的看着好戏。
丽妃见哭诉不成,反倒是挨了顿骂,这才悻悻的擦了擦不存在的眼泪。
身后的陆鸣更是满脸羞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启禀太后,九皇子到了。”
就在此时,有内侍恭敬传话。
太后收回目光,看向正殿门口,整了整袖袍,这才开口道:“宣。”
片刻后。
青玉竹杖叩击青砖的声音响起。
陆渊的身影也出现大殿门口。
伴随着回响,殿内的一应景象,也浮现在脑海中,纤毫毕现。
端坐在首座的,自然是武景帝的生母,亦是众皇子,公主的皇奶奶,王太后。
两侧坐席上,则是皇后和各宫嫔妃。
诸位皇子,公主则是坐在后面的次座。
见到陆渊到来,刚刚吃瘪的陆鸣像是找到了软柿子,当即有些迫不及待的转头,想将矛头引向他,开口道:
“九弟好大的架子,前来给皇奶奶与各位娘娘请安,反倒是叫她们等你?”
其他皇子,公主闻言,也都转过头来,注视着陆渊。
陆渊没有理会他,走到正殿中央,缓缓下拜:“孙儿给皇奶奶请安,给皇后娘娘请安。”
在这宫中,王太后算是他比较亲近的人,平日里对他照顾有加。
而皇后则是武景帝的结发正妻,可是比庶子的亲生母亲还要更亲,怠慢不得。
拜过上首两位长辈,陆渊又站起身来,向其他嫔妃,皇兄皇姐见礼。
其他皇子对于这位天生眼疾的弟弟没什么兴趣,平日里也没有过多的交集,只是随意拱了拱手回礼。
陆鸣见自己被无视,黑着脸呵斥:“九弟,你的胆子倒是越来越大,来迟了也不先请罪……”
“渊儿身有不便,又在云麓书院,来迟一点也无妨。”王太后轻声开口,“落座吧。”
陆鸣闻言,只能将没有骂出去的话生生咽下去,不爽的刮了陆渊一眼。
陆渊长发垂落,神情没有丝毫变化,在青玥的搀扶下,坐在末席,沉稳有度。
他站在正殿中央,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这般表现,倒是让不少人侧目。
印象中,眼前这位九皇子因为天生眼疾,一向都是畏畏缩缩,谨小慎微的模样。
但如今,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位……勤勉刻苦的读书人,不被外物所染。
“看来进云麓书院读书,倒是适合渊儿。”王太后心中诧异,面上却不动声色。
这其实是浩然正气洗礼带来的轻微变化,读书明理,坚守本心,自然气度会发生改变。
人员到齐,这场“家宴”也正式开始。
既然是家宴,总是少不了小辈们“表演”的节目。
但陆渊没有想到,这“第一把火”就烧在了自己身上。
“时逢佳节,普天同庆,九殿下在云麓书院求学,听闻前些日子更是为书院学子写出一首《劝学》,尤其是那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传遍京城,就连陛下也曾提及过。”
率先开口的,是丽妃。
她轻声细语,仪态颇显尊贵,看向陆渊的眸光,更是充满鼓励:
“今日何不作诗一首,共庆佳节?”
陆渊不由挑了挑眉。
丽妃这是在捧杀?
此言一出。
不少嫔妃都侧目看过来,面露好奇。
他们显然是第一次听说此事,虽然不通诗词,但都是名门出身,还是能品鉴出其中的意韵。
“没想到九殿下竟还有这样的诗才?”
“倒是继承了静妃妹妹的文采。”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就连首座上的王太后也不由感慨:“静妃出身南楚名门,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插花弄玉都颇为精通。”
“说起来,静妃在时,哀家这宫中秋有菊,冬有梅,四季花香,可惜……”
说到这儿,她的话戛然而止,呵呵笑道:“人老了,就是有些年念旧……渊儿,若有想法,可以试试。”
见王太后也提及。
陆渊也只能站起身来。
可还不待他开口回答,脑海中光球忽然再次亮起,有字迹映射在意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