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炼钢炉(求追读)

第二天,一直到日上三竿,朱慈炯才从半丈宽的大床上爬起来,伸了个懒腰,照例唤道:“黛儿!”

无人应答。

“咦?”

朱慈炯穿着小裤衩,趿拉着鞋子来到屏风后边夏黛儿的床铺看了眼,没人。

他摸了摸床铺,连热气都没了。

朱慈炯回去穿好衣服,走出门,看到赵福海正在院子里扫地。

“福海,黛儿呢?”

赵福海抬头看到朱慈炯,忙道:“她在厨房呢!昨天来的匆忙,忘找厨子了,她自己烧菜呢!”

“那士兵们怎么吃饭的?”朱慈炯又问。

“他们有火头兵。”

“咱们跟他们一块吃算了。”

“哎呦,您哪能跟那些人一块吃啊。今天我去趟国公府,好歹给您找来一个厨子。”

“还是算了,你跟黛儿说,不用给我备饭了,我去吃大锅饭。……给我双碗筷。”

赵福海只好跑去屋里,取了一双碗筷给他。

这宅子共有大小四个院子,朱慈炯来到前院,就看到一群士兵正排队打饭。

朱慈炯走上前去,喊道:“给我留一份儿啊!”

众人扭头看向他,纷纷笑着点头。

朱慈炯以前就时常去军营跟他们聊天,所以大家对他都很熟悉。士兵们当然不知道朱慈炯的身份,但不耽误他们真心的拥护,毕竟,他们今天能吃饱饭,能吃肉,都是拜朱慈炯所赐。

这些当兵的思想向来朴素,谁对他们好,谁给肉吃,那就给谁卖命!

朱慈炯站到队尾,安静的排队。

前边的士兵扭脸看了眼,有些局促。

“你叫冯铁子吧?”朱慈炯突然说道。

冯铁子瞪大了眼睛:“您,您知道我?”

朱慈炯笑道:“当然知道。好好训练,等以后打仗立了功,有重赏。”

“哎!”

等了有半刻钟,终于到朱慈炯了,早上的主食是米饭,菜是酸菜炒豆腐,另外每人还有一个煮鸡蛋。

肉当然不是每顿都能吃到的,一般只中午有,按规定,每人每天配额是二两肉食。(明朝二两约60克)

朱慈炯盛了饭,就走到一边,跟士兵们一样蹲着吃。

饭刚吃一半,大门外响起了一阵马蹄声。

朱慈炯站起来,走出大门,就看到张世勋领着一队士兵拉着几辆马车回来了。

“公子,您要的东西到了。我看您还没起,就自己带人取了回来。”张世勋说。

朱慈炯大喜,道:“是玉溪窑那边的东西吗?”

“是!”

“太好了,赶紧卸到院子里去。”

朱慈炯要的东西是耐火砖!

至于耐火砖的用途,自然是炼钢。

早在几个月前,朱慈炯就派人前往江西景德镇寻回了高岭土(景德镇烧制青花瓷的土是高岭土),接着,他又派人把高岭土还有其他配料一块送往玉溪窑,要求他们按照配方烧制。

没想到都这么久过去,对方总算是把砖烧成送来了。

耐火砖的烧制其实并不算复杂,重点就在配料上。

首先是黏土的选择,要用高铝黏土,也就是高岭土。其次还要加入“熟料”,一般是陶瓷碎片磨成粉,增强耐火性。最后还要加草木灰,作为碱金属氧化物,以降低烧成温度,改善烧结效果。

回到院子里,一块块红褐色的砖被卸下码放好,两千多块是有的,足够修成两个炉子了。

朱慈炯匆匆扒完饭,然后兴冲冲的跑回屋里拿出早已画好的图纸。

“张世勋,你快去找最好的泥瓦匠跟铁匠过来。快去!”

“您不是要修炉子吗?找铁匠做什么。”

“你别管,快去就是。”

朱慈炯打算采用的炼钢方式是大名鼎鼎的转炉炼钢法。

他虽然没见过炼钢炉,但知道原理,就是向铁水中吹入氧气,以氧化磷硫等有害杂质,使其变成炉渣。纯氧他当然弄不来,但吹入空气的效果也差不多。

铁匠跟泥瓦匠很快找来了,朱慈炯把图纸让他们看。

“这种炉子会修吗?”朱慈炯问。

泥瓦匠忙不迭地点头,“会修。这个我认得,是炼铁炉吧?……这个就不知作甚了,贵人是要修水池吗?”

“不该问的别问!”

朱慈炯又问铁匠:“这种铁壳子会打造吗?”

铁匠也点头:“东西好做,就是用料恐怕不少。”

“这你不用操心,即刻打造就是。”

花了整整五天时间,炉子终于修好了。

一共两个,其中一个是普通高炉,用来炼化铁矿石获得铁水;一个是转炉,不需要加热装置,把铁水倒入其中吹氧即可。

普通高炉就不必说了,转炉却值得提一句,它内层是砌的耐火砖,外层还包了铁壳,以作固定形状用。整个像一个深锅,内径一米,外径一米五,着实厚重。

炉子修好了,接下来就要正式开炼。

先把铁矿石跟焦炭分层整齐码放在高炉中,接着点火,吹风,熊熊火焰燃烧起来。

一个时辰后,铁矿石变成了铁水,表面浮着一层厚厚的炉渣。

朱慈炯让人打开高炉底部的阀门,铁水缓缓流了出来。

几个大汉用耐火砖做成的容器接着,然后抬着容器,把铁水倒入转炉,铁水四溅。

铁水很快没过了吹氧管——其实就是陶瓷烧制的管子,陶瓷管另一端连接风箱,开始向铁水中鼓风。

知识点:高温下,氧气是会跟碳、硅、猛、硫、磷等发生氧化反应的。而这个反应过程又会产生大量的热,反过来加热铁水,从而越吹气温度越高。

只见一锅铁水像是沸腾了一般,不断地涌动。

朱慈炯又让人取来石灰作为造渣剂加入其中,以把磷硫等物质变成不溶于铁水的炉渣。

一直到两刻钟后,炉子内部的“沸腾”终于平息下来,说明杂质反应的差不多了,变成了钢水。

朱慈炯一声令下,几个大汉推动炉池使其倾斜,钢水就从炉身上开的孔道流出到耐火容器中。

等它冷却,就得到了钢锭。

张世勋好奇的凑到钢锭旁边,说:“公子,这就是钢了吗?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啊。”

“你拿刀劈一下试试。”朱慈炯笑道。

张世勋站起来,抽出了自己的佩刀,笑道:“我这可是百炼钢刀,把您的钢砍坏了您别生气。”

“啰嗦!你砍就是了。”

张世勋往掌心啐了一口,握紧刀,大吼一声,用力劈下。

叮!

一声脆响,张世勋的手震得直发麻,刀身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豁口。再看那钢锭,竟毫发未损!

张世勋不死心的凑近了看,只有一道白痕,一擦就掉,平整如新。

他眉毛拧成了疙瘩,道:“这不会是生铁吧?这么硬?”

生铁是比钢要硬的,但很脆。

“是你的刀碳含量太低了。”

朱慈炯走上前,道:“不信你拿锤子砸,看会不会开裂,开裂就是生铁,不开裂就是钢。”

闻言,张世勋立刻找来铁锤,使劲捶打钢锭。钢锭表面出现了凹陷,但没有丝毫裂纹。

张世勋哈哈大笑,丢掉铁锤,说道:“竟真是钢。公子,有了这炉子,咱们一年能产个几千斤钢吧,比工部的产量还要多。”

“呵呵。岂止!是比整个大明的钢产量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