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 燕语新声,北大启航:北京大学2023级新生军训优秀征文选编
- 户国栋 王欣涛主编
- 1606字
- 2025-03-25 14:15:31
盛夏的燕园,热浪滚滚,军歌嘹亮。
2023年6-8月,2021级、2022级和2023级本科生军训工作圆满举行,刷新了北京大学历史上同一年份军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纪录。一声声嘹亮的口号、一面面飞扬的军旗、一场场前沿的讲座,彰显着燕园夏日的迷彩氛围。燕园学子在这场体能与心智的淬炼中,赓续红色血脉,练就强健体魄,激发爱国豪情,从青涩懵懂的中学生,逐渐成长为勇担时代重任的北大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培养的重要论述,展现北大学生军训的优良风貌,激励北大学子擦亮青春底色、厚植家国情怀,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整理辑录2023级新生军训中的优秀征文,出版了这本《燕语新声,北大启航:北京大学2023级新生军训优秀征文选编》。
对于告别中学时代的“雏燕”来说,这是一部成长历程的红色回忆录。在碧波荡漾的未名湖畔回首过往,来时路上红旗高高飘扬。无论是山环水绕的湘西古城,还是壮阔苍茫的黄土高坡,萦绕在脑海里的一声声悠扬的山歌、一曲曲苍劲的秦腔、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都在传颂着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广大人民建设新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光辉历程。心中埋下的红色种子,早已在来时的路上生根发芽。未来,这一粒粒种子,将在北京大学的课堂上,在城镇乡野的建设中,在服务人民的实践里,枝繁叶茂、巨木成林。
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雏燕”来说,这是一幅描绘未来的新蓝图。“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在向往燕园的学子心中,北大的意义远不止一所大学。从百年前的救亡图存,到新时代的民族复兴,北大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博雅塔下、未名湖边,历史传统与现代观念交汇,引领时代的新潮在这里碰撞,心存报国之志的学子也将在这里远航。他们将赓续北大的崇高使命与历史担当,为民族复兴贡献绵延不绝的北大力量。
对于沐浴着时代春风的“雏燕”来说,这是一场青年立志的誓师会。百年前,李大钊写下:“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百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北大的历史,是一部青春的奋斗史。新时代的北大青年,将接过前人的重担,追随先辈的足迹,肩负起属于青年人的责任,高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旗帜,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芒。
对于扬帆启航、心向未来的“雏燕”来说,这是一份追逐梦想的计划书。“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初入燕园的新生,对未来怀揣着无限的期待,他们或希望身披白褂悬壶济世,或立志投身科研开拓创新,或决心携笔从戎保家卫国。在梦想这束光的指引下,他们将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古语有言:“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每一个个体、每一个梦想,都是北大青年肩负时代使命的生动阐释,终将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对于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雏燕”来说,这是一首唱给祖国的深情告白曲。“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20世纪80年代北大人掷地有声的宣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是新时代北大人的精神坐标。爱党爱国是北大办学育人的不变主题,也是一代代北大人奋斗创新的永恒追求。“雏燕”们在这段难忘的军训时光中,执笔写下了对祖国清澈的爱。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他们将在北大成长为民族复兴伟业的建设者、创造者、开拓者、奋进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新的百年征程已经开启,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正在擘画。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一代的北大人,应当用忠诚的信仰、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弘扬光荣传统,响应时代召唤,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编委会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