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仪器设备配置学:人工智能时代的界面管理
- 王士国 翟宇 虞振飞 方良华
- 2573字
- 2025-03-28 09:34:26
序言
目前,我国科学界整体科研创新水平呈快速提升趋势,但是科研人员提出原创思想、产生重大科学发现、实现突破性进展的研究较少。作为国家科技战略中的重要创新力量,高校做好科研项目原始创新的主要发力点是促进科研人员按照科研规律开展探索研究。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时空资源配置在原始创新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其配置方式不能简单地套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应遵循科研规律。科学仪器设备由于其价值高、典型性强、与原始创新关联度高,被作为科研资源配置的研究对象。
探索资源配置有效途径,提升科学仪器设备效益,是高校资产管理者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便于资产管理和科研管理人员了解科学仪器设备配置的理论和政策,作者总结多年财务管理,化学、化工实验室管理的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首都高校实验室科技创新视角下经费优化配置路径研究》(20220615ZZ07110379)、《实验室仪器设备成本核算关键问题研究》(JSWZ202215)、《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研究》(JYKJ2022-060MS)课题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最新的国家关于科学仪器设备各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编写了本书。
2016—2020年,是高校开启第一轮“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阶段,研究此期间科学仪器设备配置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局限性,提取科学仪器设备配置过程中的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为制定配置资源政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地提供参考。同时,高等教育逐渐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随着国家财政、经济、教育、科技等战略调整,高校的财政拨款出现较大变化,高校预算将面对更大的约束性。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组织高校进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网络培训,并于2023年开始实行预算管理一体化,使预算管理与科学仪器设备配置更加精准。科学仪器设备一体化管理(研制、采购需求制定、购置论证、预算编制工作、立项、政府采购、验收、管理、报废等综合管理)是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以科研规律为遵循,对科学仪器设备配置进行深入探索,才能形成符合科研规律、有利于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活动的管理模式,提升高校科学仪器设备配置的效益。
本书围绕科学仪器设备资源配置,提出了高校科学仪器设备配置研究内容,即高校与科学仪器设备相关的创新资源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分析,科学仪器设备使用主体分析,配置主体分析,配置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模式,目前配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资源配置效益的优化路径探索。本书遵循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受高校预算管理一体化与新结构经济学启发,通过将界面管理引入科学仪器设备配置的九个流程,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界面分析方法的定量理论,用于优化科学仪器设备配置效益,并分析科学仪器设备在教育、科技、人才耦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章,围绕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介绍了高校科学仪器设备的具体分类、发展趋势、与高等教育相互作用的途径。
第二章,结合高校财务部门配置科学仪器设备的丰富实践,聚焦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使用主体、配置主体、配置模式、配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科研活动中的物力、财力、人力配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配置过程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根源,为界面定量理论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受我国微观经济学原理启发,运用新结构经济学原理,通过深入分析科学仪器设备配置经济现象背后的逻辑结构,提出界面定量理论,优化配置效益。界面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高校科学仪器设备配置,是基于人力资源、物质、能量、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且具有高等教育特点的实践活动。随着高校科研活动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演进历程,科学仪器设备也经历了研制、专业化生产、成为技术资源的过程,高校的科学仪器设备已经与很多经济资源构成有机的复杂系统。
第四章,分析配置路径与成本核算。基于高校成本核算具体情况,分析科学仪器设备在配置过程中的各种成本,提出成本核算改革的举措,从而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五章,深入讨论优化路径,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与预算、采购、核算、决算融合。自2016年以来,高校进一步深化“双一流”建设改革,贯彻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内控制度(授权科学仪器采购、执行采购、审核固定资产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高校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原有的采购业务被分离,高校新成立采购部门(招标与采购办公室、招标采购中心等),科学仪器设备类资产外的资产业务划入资产管理部门,科学仪器设备类资产管理划入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等)。由于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汇集了仪器设备采购、管理、验收业务,培养了很多具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人才。结合作者在财务综合事务、招标采购、资产管理、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丰富工作经验,探讨了预算一体化与采购以及财务业务协同中的界面效应,结合科学仪器设备配置分析了采购、预算、核算、决算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的路径。通过不断与先进的经济学原理和管理理念融合,逐步解决问题,构建了一体化的管理模型。
第六章,以构建“科学智能决策链”优化路径为重点,讨论了界面定量理论与科学智能决策链的耦合机制。科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①工作领域宽:包含教学科学仪器设备的采购、使用、管理、维护等。②工作任务重:教学科学仪器设备具有非常大的增量空间。③工作难题多: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双一流”建设需求。④工作变化大:技术的更新发展非常迅速。正是这些管理的难点和痛点,倒逼管理者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第三方机构赋能的管理经验来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效率。方良华基于第三方机构管理特点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介绍了相关方面的工作。
第七章,以创新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界面定量理论在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校内优质资源的集中化管理与高效使用,还解决了安全隐患,降低了安全成本,更好地促进了学科交叉。本章由翟宇、虞振飞完成。
第八章,提出了科学仪器设备改革与界面定量理论的应用前景。
高校人才资源、实验室资源、科技资源丰富,是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高度集中的资源投入方式,财力资源往往有限,本书重点关注有限的经费资源投入、供应链改革、创新价值链改革,充分发挥效益,达到卓越目标。此外,界面定量理论对于高校培养人才,产出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既有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又有理论研究的合理性,更为探索未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空间开辟一条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途径。
王士国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