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演讲的定义

演讲是指在特定环境中,演讲者以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身体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具体问题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澄清事物或表达感情,对听众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流活动。

1.演讲是思想表达的礼物

演讲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即演讲者将自己脑海中的内容和想说的话语用声音形式来进行表达。这种表达形式是需要设计和准备的,不是张口就来,随意发挥。因此,演讲是一种有准备的思维传递形式。而这种形式是具有目的性和表达冲动性的,应被听众接受,所以表达的目的性尤为重要。

有人说,演讲是人类沟通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沟通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因此,演讲者将思想作为礼物进行传递时,消除恐惧的首要方法是具有表达的欲望。表达欲望是演讲者首先要具备的条件,主动表达和被动表达在演讲中有着不同的效果。主动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演讲者不断前进,激发演讲者的表达欲望;而被动表达会阻碍演讲的进行,因此被动性演讲也是滞动性演讲。更有趣的是,主动性演讲可以帮助演讲者克服恐惧和不安,这也是从内心克服恐惧的有效途径之一。

2.演讲对于沟通的重要性

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沟通,每个人在一天中的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基本同等重要。沟通和谈话可能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但不论何时何地,谈话的内容都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家庭、事业等。既然谈话内容如此重要,那么每一次的谈话和沟通都应当作一次演讲来看待,因此,如何演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谈话产生的影响源自谈话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内容是最首要的影响因素,对演讲起着决定性作用。演讲内容是沟通的关键,决定着沟通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决定着传递的信息,因此在演讲和沟通时,内容的质量是最重要的因素。沟通的形式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不同的沟通形式会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常见的沟通形式有面对面沟通、电话沟通、文字沟通、视频沟通等,不同形式的沟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沟通的方法也很重要,有效的沟通可以带来资源价值和人脉价值。良好的沟通需要通过明确的意图、简洁的话语及易于理解、接受和记忆的方法来传递信息。

3.感觉的培养和话题的重要性

在《高效演讲》一书中有一个有趣的案例,提到了关于沟通的研究。研究表明,经过一天的交谈后,我们晚上头一沾枕头,当天谈话的内容有90%就会被我们忘记,我们的听众也是一样。然而,沃伦·比蒂(Warren Beatty)说过:“你的听众可能会忘记你说过什么,但永远不会忘记你的话带给他们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培养对于演讲者来说非常重要,但同时也非常难以做到。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在演讲之前假定听众对我们的演讲非常感兴趣,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都是听众,当我们扮演听众的角色时,我们会关注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而在演讲的开始阶段很难引起听众的注意。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记住对方的谈话内容呢?一种情况是对我们有益的谈话内容,另一种情况是谈话内容很有趣,第三种情况是谈话内容很独特。因此,谈话的话题对沟通来说尤为重要。

4.提高表达能力

沟通存在于日常的人际关系之中,我们发现,高效的沟通往往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结果,致力于某个特定目标,往往能够获得不一样的沟通效果。研究发现,每天我们会花费75%到90%的时间在沟通上,但60%的情况属于日常交流,没有达到高效沟通。由于没有足够的训练,因此沟通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