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活着
  • 梁晓声
  • 2227字
  • 2025-03-28 15:46:17

第十一节
医生圈

据说,曾进行过这样的民意测验——“你最尊敬的十种人”,并要求以职业排列。

我不以职业来作为什么可尊敬或不可尊敬的原则。道理是那么明白,可敬的人不都包括在可敬的职业中。从事可敬的职业的人中,也有不可敬甚至可恶的人。如果将“尊敬”改为“重要”,我想我会排列如下:一是农民、二是政治家、三是科学家、四是医生、五是教育工作者……

医生这一职业的社会位置,现在越来越突出。无论在中国或外国,你可以从第四位往前移它,不但移到科学家前边去,甚至直接移到政治家前边去,政治家也保准没什么不满情绪。因为人活着,第一要有饭吃,第二千万别生病,尤其别生危害生命的病,比如癌。而现在,不但生病的人多了,似乎得癌的也多了。一旦得了癌,似乎神医也束手无策。但还是有区别的,比如发现得早或晚,医治的及时或不及时,手术的效果……好医生、好医院保你多活许多年。否则,三个月半年,你就走了。

有一种社会现象是如今“社团”多了,也就是“校友会”“战友会”“同学会”——这个“会”,那个“会”的。反正只要一些人由于某种缘分在一起待过,都赶紧联络感情,赶紧抱成个团儿,起码是一些人中的这几个和那几个、这一些和那一些,不论一次旅游活动或一期什么学习班。仿佛比玩和学习还重要的更大收获,是又认识了一些人。当然,人认识人是一门学问。有人愿意结识有共同语言的,有人愿意结识有用的。而有用的,似乎即使没有共同语言,也有那么点共同语言了。

另一种社会现象是,在任何“社团”中,或在任何一些人形成的圈子中,医生大抵是不可或缺的人。医生这一职业,渗透性极强,从下里巴人到达官显贵,都被视为愿意结识的。身为医生们的人,自己可能很失落、很不愿交际,但不会因此而减少别人认识他们的渴望。

试问,哪一位局长或职位相当于局长的人,不认识一位或几位主治医生?哪一位首长,不认识一位或几位内科或外科专家?而普通百姓,只要有幸结识了一位护士、挂号员、门诊医生,如果对方也同样表示出乐于和自己交往的诚意,谁都会有种喜不自胜的感觉啊!是不是呢?那则意味着,你一旦生了病,医院对你不是那么望而却步的地方了。你也许可以“走后门”挂上急诊号,医生询问你病情时,也许预先受到叮嘱,会细致点儿,不至于三五分钟便将你打发。

如果,一个社交圈子里,居然没有医生,那算是一个圈子吗?那样的圈子,算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圈子吗?

谁的电话簿上,不是将护士、或医生、或仅仅是在医院工作的人,记在最明显的位置呢?而这一种关系,有时简直意味着是一笔“财富”,非至亲至交的人,非大动了同情心、怜悯心、恻隐心、慈悲心的时候,一般人是不肯轻易将这一种关系转赐他人的。

中国人与医生的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至尚关系。普遍的人们,未见得非巴结着去结识一位局长或部长。但对医生,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中国人与医生的关系,对于有幸有这种关系的人,简直又意味着是极其有价值的“专利”。

当今的中国式的“社团”现象,从本质上去分析,乃是对激变着的时代的忧患。而医生在一切人际的结合中,都是受欢迎的,这确实说明了两点:第一,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了,这也同时说明社会进步了。正如反过来——对自己生命的无所谓说明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降低到了极端。第二,看病在中国依然是“老大难”问题。尽管不断改善,但依然有苦衷,尤其对普通百姓们是这样。

当时代发展的利益还不能平等地具体到一切人身上的时候,当时代发展的负面强烈地困扰某些人的时候,人便企图同时代保持某种距离。于是人与社会的中介关系便产生。中国式的“社团”是目前“扬长避短”的选择,既是被动的,亦是主动的。普遍的中国人,希望通过它的产生,感受社会发展的利益,削弱社会发展的负面的困扰。并且,希望它是“小而全”的,希望三十六行、七十二业都囊括其中。那么换煤气、孩子入托、转学、生病、住院、往火葬场送葬,似乎一切都有了受“关照”的可能。我常想,一位主治医生、一位外科或内科以及其他医科专家,在一切人际圈子中,其特殊地位大概不啻是一位“教父”吧?

于是医生这一社会职业,便具有了双重服务的性质:一方面要服务于广泛的人;另一方面要服务于某一社会层面,或曰人际圈内的人。这是由不得他们自己的。

目前许多大医院都实行了专家挂牌门诊。这是极大的好事。这就使平民百姓,也有相应的机会,请专家们诊一次病或动一次手术了!

我曾经看到《中国高级医师咨询词典》一书。这本书的问世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一件造福于民的积公德的事。这使深受病苦的平民百姓,可以从一部词典,清楚到哪儿去才能有幸受一位高级医师的治疗。否则,愿望落了空的平民百姓,企图在他们的人际圈子里去结识一位高级医师或一位专家,岂非“天缘”才可以实现的事吗?

这对高级医师和医科专家们,也同样是好事。这就将他们,从“层面”范围的服务中“解放”了出来,使他们的高明的一技之长及宝贵的经验,得以从真正意义上服务于人民。我想,这一点,肯定是他们十分情愿并十分自慰的。因为这一点,和医生这一职业的对人平等的人道主义原则是一致的,也是和我们常常进行教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一致的。

否则,就不一致。

最后,我想对高级医师和医科专家们说,当一位平民百姓坐在您面前时,您千万要格外的细心、格外的耐心呵!他们不是想接受一位高级医师或专家的诊断治疗,就可以通过电话联系您上的人。他们不是从前根本不认识您,想认识您便能认识上您的人。替他们想想,能坐在您面前,对他们来说是多大的幸运呵!也许费了很大的周折!

请多关照,务必的,请多关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