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如磐 玉汝于成

向孟二冬同志学习

杨 河

最近,学校党委和行政研究决定,授予中文系教授孟二冬同志“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和“北京大学优秀教师标兵”荣誉称号,在全校开展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活动,号召师生员工学习他处处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学习他崇尚师德、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他珍爱生命、坚毅不拔,为战胜疾病坚忍不屈、积极乐观的精神。

孟二冬同志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北京大学全体党员、师生员工对党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认可,转化为扎实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工作的自觉行动的体现。

孟二冬同志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普通的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的精神。在一些人匆忙于名利之场、焦虑于得失之间的时候,他却沉浸在对传统学术的梳理和研究中,与“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箴言相伴而行,在三尺讲台上不知疲倦地传道、授业、解惑,直到病倒在讲台旁,甚至在三次大手术之间,他还念念不忘给学生讲完那些曾经因病中断的课。

在平凡中见出崇高,这是一种境界、一种人格魅力。孟二冬同志用自己的事迹再次诠释了这一人生的真谛。他在数十年的求学与教学过程中,将做人和做学问和谐地统一在一起,默默无闻地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

在平凡中呈现出的孟二冬精神,是北京大学的一种传统的精神。在蒋筑英、王选等同志的身上,我们看到过这种精神;在中文系与孟二冬一道工作的老师身上,我们看到过这种精神;在数不清的北大师生员工身上,我们都看到过这种精神。走近孟二冬同志,向孟二冬同志学习,就是要珍惜这种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扬这种精神,在教书育人的天地里,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为北京大学党委原副书记;
本文原载于《北京大学校报》2005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