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实的工作中实践党的先进性
——二谈学习孟二冬教授

夏文斌 罗永剑

按照中央的部署,北大今年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如何在新时期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在教育科研的实际工作中体现党员的价值,这是北大共产党员共同关注的问题。要给这些问题一个答案,仅靠一两篇文章是完成不了的。但我们欣慰地看到,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为我们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完美的佐证,给答案做出了最好的注解。孟二冬教授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为新时期普通党员教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们党之所以能赢得广大群众的尊重和拥护,之所以能不断战胜困难并取得辉煌成就,关键就在于党始终保持了先进性,在于我们每一位党员能够尽心尽责,为党、为国家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党的先进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时代不同,先进性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即使处于同一时代,由于分工、职业不同,每个党员在具体实践中保持先进性的切入点又有所差异。

现时代普通的党员教师要保持先进性,首先要拥护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孟二冬教授的事迹就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普通党员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一个普通党员的朴实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学生,严谨无私地传授知识,宽厚、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处处关心学生。他心里装的都是学生,唯独没有自己。他关心边远地区的教育事业,乐于支教和奉献,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依旧以坚韧的毅力忍着病痛上好每堂课,直到圆满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即使躺在病床上,他还牵挂着学生,牵挂着支教地区的发展,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他对学生、对事业的拳拳爱心、浓浓真情打动了每个人,他不愧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培育人的伟大事业。社会未来发展怎样,取决于教师培育出的学生素质怎样。培养人才不仅靠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引导学生如何做人,不能流于空洞的说教,教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普通党员教师保持先进性,更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人格风范,完美的道德追求,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这些在孟二冬教授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一向以道德和文章的统一来严格要求自己,乐观、负责地对待生活,真正做到了行为师表、道德高尚。他为人清正刚毅、诚实有信;他淡泊名利,醉心于学术追求;他治学勤勉踏实,从不急功近利;他坦然面对不同人生际遇,乐观幸福地享受生活……他的信仰与坚持,坚毅与顽强,乐观与从容,令人钦佩,令人感动,给人勇气,给人信心,给人力量。他激励着广大教师更好地把为学、为师、为人内在地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提升自己,做不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教育的发展、学术的进步需要真诚的态度、崇高的境界、火热的激情,但仅有这些还不够。普通党员教师还应该奋力开拓,不断创新,做出不凡的业绩来体现先进性。孟二冬教授甘于平凡、拒绝平庸、敢于创新、力献学术精品的不懈追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初出茅庐,就以无畏的勇气研究文学史上的难点问题,创新地提出了“文气”论观点;他在博士研究期间,大胆地打通文学与其他邻近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博士论文得出了许多新颖的结论,推动了中唐诗歌的研究;他历时七年,经过大量艰苦的研究,完成了一百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填补了学术空白,得到了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评价。正因为有像孟二冬教授这样的一代代学者不懈努力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蔚为大观的学术成就。学无止境,学术的发展正呼唤着学者们做出新的创造。

在平凡中实践辉煌,在实干中诠释忠诚。用奋斗为党旗增辉,用心血为民族添彩。孟二冬教授是北大普通党员群体中的一员,也是北大全体党员学习的楷模。在孟二冬教授朴实的言谈举止中,我们看到是党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作者分别为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原干部;
本文原载于北京大学新闻网2005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