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董承者,与乱相终始
- 刘协:待朕看看尔等的下场!
- 秋郢
- 2061字
- 2025-04-02 19:20:44
“前时陛下追尊皇妣,下诏寻求外戚,太师以臣素来执事恭谨,又为孝仁皇后亲侄,于是征臣入朝,授以执金吾重职,”董承故作谦虚的一笑,语气中透着亲热,“臣刚刚就任,立刻前来觐见,这才得以自致于陛下面前。”
等于就是董卓的亲信呗!难怪能获得这般厚遇了。
事实上,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董卓乃是以军队入主朝堂,对武力极其重视。长安城中有南北两军,宫中的北军武库,乃至北军五校,皆由董卓从子、中军校尉董璜执掌。
这宫外的南军武库,即由执金吾执掌,怎么可能交给亲信之外的人?
刘协在心里撇了撇嘴,和蔼的说道:“董卿此来,着实不易!好在终能脱颖而出,位列朝堂,今后见面的时间还长着。”
“此固为臣之荣幸也。”董承连忙恭维。
话说到这里,觐见即告结束。刘协也确实累了,很快回到了后寝温室。
越过黄门的时候,他忽然心中一动:刚才那黄门侍郎,仪表颇为不俗,自称是叫什么来着?
黄门侍郎给事禁中,关通中外,有时也在天子左右,与侍中并为天子近侍。能担任这等职务的人,想来也非无名之辈?
刘协努力回想了下,还是没能想到什么,干脆不再去伤脑筋。
既为黄门侍郎,那见面的时间肯定也还长着罢!
……,……
第二天,刘协留伏寿一同用过早膳,派人传召黄门令苗祀。
伏寿陪他坐在东楹下的几案旁边,关切的问道:“陛下是要询问灵怀皇后的戚属之事么?”
“非也,”刘协笑道,“是关于孝仁皇后戚属、执金吾董承的事情。”
孝仁皇后也就是董太后,当今天子的祖母。
汉家制度,无论是天子的母亲皇太后,还是天子祖母太皇太后,驾崩之后的谥称,皆以夫谥为冠,以“皇后”为名。
哪怕是以暴崩的太后何氏,虽然草草下葬,全无太后的体统和威仪,但在蔡邕的努力劝谏下,董卓还是给她上了谥号“灵思皇后”。
不上谥号也不行。先孝灵皇帝共有三位皇后,元配为执金吾宋酆之女,以无宠受馋,被收去皇后玺绶,自行前往宫中暴室领死,死后称“孝灵皇后”或宋孝灵;何氏虽然也为皇后,却并非元配,身后不能以夫谥称,不给上谥号都没个官方称呼。
也幸亏刘协和蔡邕学过,否则连这一堆皇后都分不清,弄不好还都以为是自个的……
听说事关执金吾这等中二千石的朝廷重臣,伏寿下意识的就要告辞回避,却被刘协牵着手挽留下来:“左右无事,你也一同听下。”
昨晚休息之前,刘协曾思考过一番,大致明白了董承趁乱谋害伏寿的动机。
那侍女身死的时候,董承显然掌握着部分兵权,地位肯定不低。他女儿应该已经入宫为贵人,若皇后伏寿不幸死于混乱中,很可能会继为皇后。
尽管想通了这一节,但董承的那个女儿,刘协考虑之后,还是决定顺应历史,任其入宫。
一则可以拉拢董承和他手下的部众,二来那董贵人与历史上的刘协关系密切,通过审视她的下场,可以推导出许多关乎自身未来处境的信息。
这种情况下,让伏寿一同探查董承的底细,进而多一些了解甚至防备,就很有必要了。
伏寿顺从的点了点头,继续陪侍在侧。
不一会儿,黄门令苗祀匆匆而来,拜倒在几案前面。
刘协和颜悦色的让他起身回话,然后问起执金吾董承久未出仕的缘由。
“奴婢并未听说过董承。但他的父亲董宠,却是听说过的,乃是孝仁皇后亲兄,很早就应征入雒,以尊戚担任执金吾。”
苗祀脸上露出几丝缅怀的神情,继续禀报道:
“当时宫中有窦桓思皇后,为孝桓皇帝继室,居长乐宫,称长乐太后,于孝灵皇帝有援立之功;有董孝仁皇后,为孝灵皇帝生母,居永乐宫,称永乐太后。”
“又有孝灵皇帝乳母赵娆,先以逢迎长乐宫受到重用,为女尚书;后来与中常侍共同挟持长乐太后,夺天子玺绶、符节送归孝灵皇帝,让孝灵皇帝得以亲政,获封‘平氏君’,权势过于长乐、永乐两宫,财产比肩天子府库。”
“这执金吾董宠,据说与赵娆早有……早有交情。入雒之时,永乐太后尚未得势,他起家即任执金吾,宫中传言都说是赵娆一力举荐,之后也颇借赵娆之势以横行。”
“对这两人的勾连,永乐太后想来必是不满,更不忿赵娆权势凌驾自身。等到赵娆身死,董宠仍不收敛,乃至假传永乐太后诏令,于是被永乐太后下狱诛杀,诸子也被禁止出仕……这董承既为董宠之子,当然也在禁令之中。”
“原来如此。”刘协扶了扶额。这汉室宫廷的一堆破事,真是让人头大!
想了想,他问苗祀道:“朕可有乳母在宫中?”
人家有嫡母、有生母的天子,尚且有乳母,何况刘协这从小没娘的娃?
最好先问个清楚,免得有人在宫中借着身份耀武扬威,不知什么时候暴出个大雷来。
“自然是有的,”苗祀回答道,“只是前年已为何灵思皇后所害。”
这事想来也很正常。连祖母董太后、生母王皇后都死了,乳母又哪能活着呢?
甚至连刘协自己,若非有何进伏诛、董卓废立之事,以何太后惯常的强势行径,估计也活不了几年……
等到苗祀离去,刘协对伏寿说道:“朕看那董承,家风甚是不好,喜欢利用混乱的局面行一己之私事。你以后遇到,一定要小心些!”
“妾身居于后宫,如何会与朝臣照面?”伏寿困惑的眨了眨眼睛。
“不用照面,自是最好不过,”想起画面中的混乱情形,刘协颇为感概:
“然而世事无常,时局混乱。如去年西迁之事,今后未尝不会发生;扈从之人,却不一定都有常侍中那般忠诚。你身份贵重,当注意自身安危。”
伏寿依然不明就里,却知道刘协是在关心她,当即应喏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