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科普百科丛书:白血病
- 张晓辉主编
- 545字
- 2025-03-14 20:11:04
2.造血器官有哪些
造血器官,顾名思义是指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包括骨髓、肝脏、脾脏、胸腺、淋巴结、胚胎及胎儿的造血组织。人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造血器官是不一样的,造血部位会发生一系列规律的迁移。人在母亲子宫内还是个胚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造血,1~2个月的胎儿,其造血细胞来源于卵黄囊,故卵黄囊为其造血器官。2~5个月的胎儿,卵黄囊退化,肝脏取代卵黄囊的造血功能,成为主要的造血场所,此阶段还有脾脏、淋巴结、胸腺等处参与造血,胸腺是最早的中枢淋巴器官,参与淋巴细胞的生成,直到青春期后胸腺逐渐萎缩。胎儿从第5个月开始肝脾造血功能逐渐减退,骨髓造血逐渐增加。婴儿出生离开母体后,骨髓成为造血的主要部位,也是终生造血场所。骨髓是一种海绵样、胶状的脂肪性组织,封闭在坚硬的骨髓腔内,它能产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骨髓分为红骨髓(造血细胞)和黄骨髓(脂肪细胞)两部分。红骨髓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骨髓造血在开始时分布在全身骨骼,4岁以后能造血的骨髓越来越少,到了18岁左右仅剩下脊椎骨、髂骨、肋骨、颅骨、胸骨、长骨近端的红骨髓能造血,但是已经能够满足人体的需要,只有在造血需要量增加的时候,肝脏和脾脏才再次参与造血,弥补骨髓造血的不足,发生所谓“髓外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