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及深入研究揭示出GIST的发病机制与KIT/PDGFRA基因获得性突变相关,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伊马替尼在GIST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靶向药物治疗实体肿瘤最成功的典范。

外科手术联合靶向药物治疗GIST是当前的标准治疗模式。外科手术方式从单一的开放手术逐步发展到腹腔镜手术、内镜手术及人工操作机器手臂辅助手术;靶向药物治疗也从单纯的术后辅助治疗发展为术前治疗-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的“三明治”模式;靶向药物也从一线药物发展到四线药物用于治疗晚期GIST,并且还在不断探索新的靶向治疗药物。这一系列发展极大地提高了GIST病人生存率,也为其他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参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陶凯雄教授和张鹏教授团队于2018年编写出版了GIST相关科普书籍——《胃肠间质瘤精准诊疗与全程化管理》。此书广受国内GIST专家同道喜爱,并得到病人及家属一致好评。陶凯雄教授和张鹏教授团队全面推广GIST全程化管理理念,努力探索GIST热点问题,紧跟最新前沿进展,在既往书籍基础上查漏补缺、推陈出新、精益求精,编写了《胃肠间质瘤科普教育手册》一书,进一步为国内GIST科普领域添砖加瓦。全书以“一问一答”方式撰写,涵盖了GIST诊疗基础、临床实践及最新前沿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概括性及实用性,可为GIST病人及从事GIST诊疗工作的专科医师提供参考。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荣幸受邀为之作序,并向陶凯雄教授和张鹏教授团队在GIST科普领域所做的工作以及本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