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0078【三人行】

“我靠,马加爵抓到了!”

也不知道教室里谁喊了一声,瞬间十多个人围过去看报纸。

“在哪抓到的?”

“三亚。”

“他不是在彩云省杀人吗?真逃到天涯海角了。”

“这回肯定判死刑。”

“废话,杀了四个同学,能不判死刑吗?”

“……”

高三下学期,《今日说法》也不能看了,但教室里每天都会出现几份报纸。

报纸是政治老师高瞻搞来的,《人日》和《环球》每天都有,让学生多看报了解时事新闻。偶尔也会弄来《西华都市报》,这就纯属供学生消遣了。

本期《西华都市报》,用了一整个版面,报道马加爵被抓并讨论学生心理问题。

在广大学生群体当中,马加爵已经成了开玩笑的梗。

“感谢室友不杀之恩!”

“老子锤死你!”

陈贵良做题做得精神恍惚,耳朵里听到“马加爵”三个字,突然搞不清自己重没重生。

算了,趴着睡一觉。

他感觉这段时间,自己有点走火入魔。为了稳上北大,学习过于用力,已经丧失重生者的超然心态。

妈的,上辈子高三都没这么拼。

必须调整一下。

一觉睡了半个小时,陈贵良感觉脑子清醒许多。

“醒了?”同桌秦珊珊说。

陈贵良打着哈欠:“还没睡饱。”

秦珊珊道:“我挺羡慕你的,至少有一个清晰目标。我就很迷茫,不知道为了什么学习。”

陈贵良心想:你明年复读就知道为什么学习了。

这位同桌,只考了三本,志愿都懒得填,直接去买复习资料。

陈贵良掏出政治练习卷,依旧采用自己一贯的复习方法——

百分之百会做的题,直接一扫而过,懒得动笔浪费时间。

遇到拿不准的,就翻书找答案。并思考自己为什么拿不准,如果涉及多个知识点,就停下来认真看书,把相关知识点全部掌握。

如果知道答题的大方向,但写不出来完整细节,往往就是遇到比较难的大题。这时候就要动笔,翻书抄写大题答案,再花时间去背诵记忆。

如此一来,每做完一套卷子,都能掌握几个遗漏的知识点。

每过半个月,就通读一遍整本书的大纲,再详细阅读每个单元的细纲。并结合这半个月的复习,更系统性的全面理解整本教材。一本书就完全吃透了。

当然,这种方法对英语用处不大,因为陈贵良有太多单词不认识,对太多的短语用法不熟悉……

晚自习下课。

陈贵良决定今晚不再熬夜,两手空空到校园里走走。

换一换脑子。

他走到边关月面前,笑着说:“我送你去车站。”

“好呀。”边关月格外欣喜,但表情没有太大变化,因为教室里还有很多同学。

“喔~~~~”

一二排靠中间的几个学生,听到两人的对话,顿时发出怪叫集体起哄。

边关月终于绷不住,刷的一下脸红到耳根子。

两人并肩走出教室,边关月害臊得低头不说话。

“陈大侠!”

隔壁班的欧亚菲,第一次主动跟陈贵良打招呼。

陈贵良点头回应:“欧同学好。”

欧亚菲惊讶道:“陈大侠还认识我啊?”

“很难不认识。”陈贵良笑道。

欧亚菲又看看边关月,点评说:“很般配,郎才女貌。再见啦!”

“再见。”

对于上辈子的白月光,陈贵良现在以平常心对待,也懒得去探究别人的私生活。

打胎什么的,或许是真,或许是假,但都跟陈贵良无关。

“陈大侠!”

又有同年级的跟他打招呼。

陈贵良笑着挥手,提前享受名人待遇。

边关月说:“现在全校都认识你,尤其是高三年级。”

陈贵良哈哈笑道:“我在高三年级一直很有名,去年挨教室找他们签名。就算他们不知道我的名字,也晓得有一个神经病,帮他们把微机费讨回来了。”

“你很勇敢。”边关月佩服道。

两人一路闲聊,很快来到校外车站。

陈贵良说:“一模考试完了,我要去买手机和复读机。你有空吗?”

“嗯……有空。”边关月心里甜丝丝的。

明天就是一模。

……

一模卷子是全市统一出题,质量比月考时好得多。

至少,陈贵良没再发现题目有明显漏洞。

语文考试信手拈来,尤其是阅读理解。陈贵良首先考虑的,是出题者的意图,而非文章作者本意。揣摩明白了为什么这样提问,写出来的答案就八九不离十。

数学,陈贵良答得还不错。

英语,依旧痛苦词汇量不够。

文综,这玩意儿陈贵良就没丢下过,都工作了还会自己找书看,他的政史地知识储备极为丰富。

前几次文综丢分,主要丢在理论性大题上,以及一些不常用的高中知识点。

一模考完,放假一天。

老师们要赶紧批改试卷,并把分数汇报给市里,全市统一估分划模拟录取线。

放假这天,憋疯了的高三学生,变着法的到处撒欢。

嗯,也有人睡了一整天!

陈贵良刚准备离开寝室,便接到陶雪的电话:“大侄子,我到你宿舍外面了。”

陶阿姨早就等着高三放假……

当边关月站在十字路口,看到陈贵良下车时,也看到了他身后的陶雪。

瞬间变得有些不爽。

“雪姨也要逛街。”陈贵良无奈说道。

“嗨!”

陶雪热情招手,笑容灿烂:“学姐,我们又见面了。”

“你好。”

边关月礼节性问候,心想:我要考去京城读大学,到时候你还在县城读高二。看你还怎么当跟屁虫!

一男两女,先找地方吃饭。

陈贵良和陶雪还没来得及吃早餐,而边关月则是故意留肚子,她上学期买猫时就吃撑了。

饭桌上气氛还行,陶雪叽叽喳喳说话。

边关月也很给面子,没有默不作声,时不时跟陶雪聊几句。

他们吃完早餐,溜达着走向新城区的商业街,远远就有一阵歌声传来:“爱情三十六计,就像一场游戏,我要自己掌握遥控器……”

陶雪说道:“这张专辑特别火,上个星期才发行的。”

其实,已经发行半个多月,但小县城这边要慢半拍。

边关月最近忙于学习,却是没怎么关注:“好像是蔡依林的声音?我前两天在学校广播听到过。”

“是啊,蔡依林的新专辑,”陶雪笑嘻嘻说,“SHE也发新专辑了,《波斯猫》也特别火。波斯猫,眯着它的双眼。波斯猫,踮着它的脚尖……”

说着说着,陶雪还唱起来。

这些,都不是真神!

三人往前又走一段路,理发店门口的破音箱传来歌声:“2002年的第一场雪……”

陶雪惊讶道:“这是谁的歌?还挺独特的。”

“作曲和编曲都很奇怪。”边关月学过几年声乐。

陈贵良感慨:“刀郎也要红了啊。”

刀郎这张《2002年的第一场雪》,早在陈贵良参加新概念大赛时,就已经无声无息的发行了。

但没钱做宣传,缺乏销售渠道,纯靠民间自由传播,直到现在才传到小县城。

上辈子的陈贵良,因《珠儿》被刀郎圈粉。

没办法,除了《珠儿》之外,还有哪首新歌专门缅怀先烈?

音像店往往兼卖复读机。

陈贵良买了一个复读机,又买了一套高中英语听力磁带,顺便买一盘《2002年的第一场雪》。

这玩意儿徐海波爱听,他将是刀郎的死忠粉。

边关月也买了几盘磁带,包括蔡依林和SHE的新专。

陶雪站在旁边说:“学姐,这些你不用买,我可以借给你听。”

“我怕忘了还你。”边关月道。

逛完音像店,陈贵良又请两位长辈喝奶茶。

随即跑去买手机办卡。

“买一部好点的吧。”陶雪怂恿说,她知道陈贵良做私服赚了钱。

陈贵良拿着诺基亚1100:“这个就挺好。”

这也是上辈子陈贵良的第一款手机,用了四五年都没出过任何问题。而且,按键触感特别舒服。

他大二时买的,不到600块钱。

到了大三,直接变成1元套餐机。

“多少钱?”

“1300。”

“没有优惠?”

“你早一个月来买,还要加钱才能提货。”

“行吧……”

陈贵良支付1500软妹币,顺便办了张卡再预充话费。

中午,三人一起吃饭。

气氛虽然融洽,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陶雪还专门去报摊,买来跟陈贵良有关的报纸,等待上菜时大声朗读出来。跟个女神经病似的,但陶阿姨却乐此不疲。

等到边关月坐车回家,陶雪更加欢喜,她可以单独跟陈贵良回学校。

放假也要上晚自习。

班主任刘淑英,只公布了英语成绩。

次日,市里统一划的模拟录取线出炉。

由于考题相对较难,录取线划得比上期末更低,一本线下降到538分。

陈贵良:语文136,数学94,英语97,文综241。总分568。

刘淑英在上课时特别表扬:“我们是文科实验班,每一位同学都非常有潜力,只看有没有用心学习。陈贵良这段时间就很努力,一模出题比上期末更难,他却比上期末涨了12分。而且,超过一本线整整30分!”

李君嘀咕道:“老子要是能被北大一本特招,肯定比他还努力。”

管志强抱着小说发笑:“嚯嚯。”

谢扬打赌赢了,他随便努力了几天,而且发挥得也不错,直接比上期末涨了23分。处于二本中游水平。

但谢扬心里不得劲儿啊。

他去年还跟陈贵良差不多成绩,现在却被越甩越远。

刘淑英继续说道:“你们不要管什么北大特招,我们把这个放在旁边不谈。陈贵良通过努力复习,能超出一本线30分,你们难道就不可以吗?现在才一模,还有充足时间,只要抓住最后的机会冲刺,我相信大家都能考一个好学校!”

下课之后,七八个同学围过来。

“陈大侠,你北大稳了!”

“恭喜上北大。”

“我草,文综这次好难,你怎么考那么高分的?”

“……”

边关月徘徊在几步外,没好意思走过来。

陈贵良问道:“边关月,你这次多少?”

边关月微笑回答:“过二本线了。”

“加油。”

“嗯,我会努力的。”

——

(本书五月一日上架,有挂件活动,希望大家支持订阅,到时候保底月票也来几张。)